发现,我在诗园做园丁

提起诗,很多人都觉得那不是一种日常的表达,可能也不适合孩子接触。其实这是对诗的一种非常大的误解。广义的诗是指一种最能触动人类心灵的、语言极为精妙的文学体裁。加上儿童二字,和其他儿童文学体裁比如童话、儿童小说等等的指向一样,表明它是适合儿童阅读的那种创作,特征就在于作品中表现的是孩子式的世界观,孩子的情感与心灵。儿童诗的定义,不在于创作者处于哪种年龄,只在于作品本身的特征。儿童当然也可以写作,不仅写作诗歌,也可以写作童话、小说、散文。

作为《十月少年文学》的编辑,我编选刊发过诸多中小学生的作品,当代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上的率真自由总是让我惊叹。但这并不是说,写一首儿童诗很容易,儿童诗并不是简单的词语堆砌,它也是有灵魂的。鉴于文学创作所需要的素材积累、知识积累、情感体验积累,除了特别少数有天赋的儿童,大多数作家仍然需要在多年的学习以后,才能走向创作成熟期,写出佳作的。所以儿童诗并不简单,它需要作者日积月累地汲取、去回馈;儿童诗也并不难,用纯真的眼睛去发现多彩的世界,也一样可以写出直抵心灵深处的句子。

收获,筛选优质好果

如果有人问我,在诗园的树上,摘下什幺样的果实是好的呢?我“摘果”的标准是:儿童诗首先是诗,所以它必然具备诗歌的各种特点,语言简练、修辞夸张,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情感冲击力,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好的儿童诗会强化表达上的儿童性:第一韵律节奏,有韵律的现代诗适合儿童在朗诵中体会语言、语调之美,加深印象;第二童真童趣,具备符合儿童心理的天真趣味;第三清浅、直接,儿童诗不能过于复杂,要给读者提供可感、可听、可看的音画体验,满足儿童的感性思维方式。

在《十月少年文学》上刊登的儿童诗,都是用这样的“摘果”标准来做的,从众多来稿中挑选出好的儿童诗,为小读者带去心灵的激荡,是我的动力,亦是我的坚持。

让孩子具备文学素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成为作家,而是能更细腻地感受这个世界,也能以更宽容的姿态接纳自我,理解他人,拥抱世界。

青年作家刘汀:在文学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采写︱高婷

除了儿童文学创作者,我们也很好奇严肃文学作家是怎幺看待文学与童年的,尤其是一位给自己的女儿写了一本书的作家爸爸。于是我们采访了刘汀老师,他的讲述就像是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山村少年的文学梦画卷。

与文字的相遇

文学创作是我当下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也是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在童年时我并没有类似的文学梦。我出生在内蒙古非常偏远的一个山村,小时候家里很少能看到比较正式的文学作品,甚至整个村子里都很少有书,更不用说杂志了。所以,我和文字的相遇也是碎片化的,随机的,其中之一就是家里的旧报纸。因为是土坯房,每当过年的时候,我们家的屋子就会用旧报纸把墙面贴满,装饰一下,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些报纸虽然都过期了很久,但对我依然具有启蒙意义,让童年的我了解到原来世界上不只是一个村庄的家长里短、几头牛、几亩地等,还有更多的人和事,更远的地方。

另外,我爷爷有一台收音机,从这里我听到了声情并茂的评书,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天马行空的故事,让我对虚构这件事产生了兴趣,我开始明白,人们完全可以凭借“不存在的事物”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上高中之后,我有机会在小镇租书厅里阅读了大量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从而通过文字的方式感受到了想象力的无限可能性和巨大力量。再后来读大学时,开始了文学领域的专业学习,然后随之也有了进行创作的机会。

避不开的童年生活

对于写作者来说,童年的一切都是滋养,都可能会成为创作的资源。我专门写过一本关于童年乡村生活的散文集,包括我的很多作品中也都会有童年的痕迹。比如写作时可能会想起小时候在山上遇见的一棵树,这棵树会连接到去放羊或割草或者在树下避雨的记忆,这些小小的细节,可能会激活尘封在脑海里的更多回忆,然后这个片段就会被搬运到故事中的某个人物身上。

在童年期,我们形成了关于这个世界最基础的判断,对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认识,长大后的很多观点和认识都能从这里找到根源。所以快乐、充实的童年生活对写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文学素养的本质

文学创作让我获得了一种不同的观察世界的角度,比如回忆起家乡秋天的果子,除了形状、颜色、味道以外,我会把果子放到更宽泛的语境和环境中去思考,它们不再是果子本身,而是饱含着我对更宏观的乡土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或者隐藏着我在童年感受到的一切酸甜苦辣。放在文学的语境中,这就是文学素养的一部分,但回归生活,这种素养对应的就是我们能认知自我、认知世界,能分辨、判断人与事的复杂关系,让自己有一颗开放而包容的心,去理解和接纳世界的千姿百态。

与我小时候相比,现在的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不必把文学素养局限在阅读文学作品上,听音乐、看电影,甚至是看路上的一个广告牌都能感受到文学之美。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通用的方法和原则可以借鉴。

保护孩子敏锐的观察力

对于作家来说,必须具备对周围事物的体察和认识的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内化,进而再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很重要。其实,孩子对生活的敏感度和观察力天生就很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让她保持这种好奇心,保持眼睛、耳朵和心灵的敏感度。在我女儿三岁多的时候,我带她到公园玩,傍晚回去的时候,她抬头说:“爸爸,看天上的月亮。”在她没有提醒我之前,我已经很久没有抬头看过月亮了。因为那个阶段,我不太关心月亮在不在,而是只顾着看脚下,只顾着为了生存匆匆赶路。其实这个月亮并不只是一个月亮,它代表着我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中遗忘的所有美好的事物,它们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们去重新凝视。回想起来,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时刻,女儿用她独特的视角给我带来了很多有启发性的认识,帮着我重新理解这个世界。所以,作为父母,保护好孩子天生敏锐的观察力,也就是在保护我们自身所处的世界的丰富性。

让孩子多写

对于作家来说,要先接纳、消化外在的人或事,然后再用文字去表达出来,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尽量让孩子多写,但并不是按照模板或套路写作文,而是通过记录让自己更细致地体察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哪怕每次只是写下一个词语或者句子,日拱一卒,积少成多,这些表达就会储存在孩子的精神银行中,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

即使将来孩子不从事文学行当,这些积累也可能会成为他应对成长迷惘、人生困境的武器,但前提是一定要有足够多的武器,也就是有足够丰富的“文学营养”,这样,当你有需要的时候才能找到趁手可用的那一件。而且,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训练方法,帮助我们把头脑里的东西或心理感受表达清楚,变成一种能被别人理解、接受的东西,这也是我们与他人沟通交流必须的能力。

作家简介 刘汀

青年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编辑,曾获十月文学奖、陈子昂诗歌奖、《草原》文学奖、丁玲文学奖等多种。出版有长篇小说《布克村信札》,散文集《浮生》《老家》《暖暖》,小说集《中国奇谭》《人生最焦虑的就是吃些什幺》,诗集《我为这人间操碎了心》等。

做好孩子的阅读规划

阅读肯定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但每个孩子可能都有自己的阅读倾向,有的喜欢读科普书,有的喜欢读文学书,有的喜欢看漫画,等等,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丰富孩子的读书类型,就像人要吃五谷杂粮一样,孩子也要有各种各样的精神食粮,才能拥有一个比较饱满的灵魂。

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头脑里所积累的形象和能理解的情感非常简单,这时候他肯定愿意读那种比较直接的,能让他笑、让他哭、让他感觉有趣的东西,所以他往往倾向于有趣的故事或者有意思的漫画。但随着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我们也应该丰富、深化孩子的阅读类型,不能只是让孩子停留在趣味性上,这时就要通过文学性的作品去拓展他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在这一点上,我的方式是跟孩子约定好,读两本我们推荐给她的书,就可以读一本她自己喜欢的书。事实上我女儿上二年级以后,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她自己也就主动地要求看更多有深度的文学性作品了。

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水到渠成的,父母得和孩子“斗智斗勇”,做好积极引导,不仅要提前有规划,还要足够地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兴趣在哪,根据孩子的兴趣扩展他的阅读范围。

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当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父母首先要尽可能地以身作则,让自己变成一个爱阅读的人,这样再去劝孩子读书的时候,才会更有说服力。

如果说哪类文学作品能让孩子脑洞大开,答案里一定会有科幻故事。在科幻故事里,孩子们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完全释放,伴随着科幻故事,他们的脑海中也会刻画出未来世界的模样。

超侠:永远葆有童真,永远热爱科幻

采写︱李美锟

我和一个热爱科幻的朋友透露我要去采访科幻作家超侠,他激动地说:“我读书的时候,在科幻杂志上看过他发表的文章。”所以,我一直误以为超侠应该是有一些年纪、很成熟的作家大叔,直到他带着两个“小徒弟”来赴约,我才意识到,我完完全全地想错了,这就是一个脑袋里永远有新奇点子的大男孩。

“超侠”这个名字有什幺寓意?

很多作家都会给自己起一个笔名,超侠也不例外,这个很酷的笔名,是怎幺来的呢?他告诉我们:“我的这个名字,代表了我最爱看的两类作品:‘超’代表科幻,‘侠’代表武侠,在我看来,武侠小说就是我写科幻故事的早期启蒙。”超侠说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各种武侠小说,里面的清奇武功、各路秘籍在他看来那就是特别玄幻的事情,怎幺会隔空打牛,怎幺会念一段咒语就可以让对方败下阵来,这一切超脱于现实的文字,深深地让他着迷。所以当小学四年级,他和同学用交换日记的形式写故事时,他笔下的人物总是赢不了,他就给自己的主人公开启了一个新的技能,那是一个超时空技能,一下子就打赢了。这就是他科幻故事的初尝试。

科幻可不是凭空幻想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之前在科幻小说中才出现的场景都已经成为现实,所以科幻小说并不是凭空幻想,它往往是时代先驱者根据当前社会环境对未来进行的美好憧憬。而这些憧憬与愿望又点燃了一代代人心中向往未来的火苗,引导更多心中有梦想的少年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从《海底两万里》到《银河系漫游指南》,从《小灵通漫游未来》到《三体》系列,从东西方的科幻文学各自演进出了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科幻路线,缔造了一颗又一颗科幻史上的明珠,而这一颗颗明珠又照亮了无数人探索未知世界的路,成为人类科技进步之路上的熊熊火焰。

赵育瑄(左)和赵育瑶(右)

超侠说:“为了写好科幻故事,我苦学了很多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等等学科的知识,因为科幻虽然不是现实,但这一切都要基于现实,并且在架空的故事背景中,要有一套合乎逻辑的运转系统,这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量。”超侠身边的两个小徒弟赵育瑄和赵育瑶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正在读初中,是课业繁重的时候,两个孩子说平时上课认真学,课间休息赶紧抓紧时间创作,放假就过来跟超侠老师学习写作,当被问及创作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习时,两个孩子明确表示不会耽误学习。超侠笑着说:“他们应该为了创作,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对于他们的创作都是非常有用的,因为科幻故事可不是靠凭空想象出来的。”

科幻,可以从胎教开始做起

本来准备了一个题目,想听超侠说说科幻故事的启蒙应该从什幺时候开始,因为很多父母都觉得看科幻是需要门槛的,怕孩子太小听不懂。这个问题抛出后,超侠特别爽朗地大笑一声,然后又像说悄悄话一般:“我觉得可以从父母谈恋爱的时候就开始。”随后又补充了一句:“父母喜欢科幻是对孩子最好的启蒙,从胎教开始吧,我觉得正合适。您看我这两个小徒弟,他们现在才上初中,但是已经开始创作很久了,他们的妈妈就是一个科幻迷,怀他们俩的时候,正是看科幻最痴迷的时候,所以这两个孩子从小就喜欢看科幻,现在暑假,趁着还有时间,就跟着我一起学习,我随时指导。”两个孩子在旁边频频点头,他们说小时候看到动画片里有一些人物喝了药水就可以忽大忽小,觉得特别神奇,然后跟着妈妈一起看科幻电影,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超侠在一旁看着自己学生分享的故事,频频点头,“你们看,这就是科幻胎教启蒙,永远不要怕太早。”

最后,超侠送给读者朋友们一句话:“我觉得爱读科幻的人,对于未来有一种莫名的底气,这个事情无法用科学解释得通,但它就是真实存在的,这可能就是科幻迷们的‘超能力’吧!”

广播:快来加入超侠老师的少儿科幻联盟!

作为少儿科幻联盟的发起人,大家都很好奇超侠当初创立这个组织的初心是为什幺。超侠说:“我之前遇到了一个孩子,他非常喜欢写作,但是父母和老师都觉得他的创作影响了正常的学业,不支持他,这中间矛盾重重,最后他的高考成绩也确实不理想,我以为他会放弃,但事实上他现在还在从事写作,这就是他热爱的事情,不管受到多少阻碍他也始终愿意坚持,这个事情对我冲击很大,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故事,更是中国很多热爱创作的青少年的故事。”为此,超侠和许多志同道合的科幻作家、儿童文学家朋友们,一起成立了少儿科幻联盟。大家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创作更多好看的科幻故事,也帮助更多热爱写作的孩子找到组织,获得更多的帮助。现在,少儿科幻联盟已经覆盖了很多省份,走进学校,在社会上做公益活动,希望可以影响到更多的青少年拿起笔来,书写自己的故事。

作家简介 超侠

科幻作家、编剧、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协理事,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科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发起人。个人主要作品有“少年冒险侠系列”“超侠小特工系列”,参与创作《快乐星球》《蓝猫淘气》等。获得2020年第五届青年诗人奖,第九届解放军报长征文艺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得16次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多个门类奖项、4次少儿科幻星云奖、2次获得科幻永生奖,获得八一制片厂优秀剧本提名奖。参与创作的科普书、漫画书曾获第十六届国际动漫金猴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家庭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学氛围,用行动表达阅读和文学的可贵,用行动让孩子体验到观察和讲述的乐趣。

“90后”儿童文学作家常笑予:家庭土壤中孕育的文学梦

文︱常笑予

我是一个从小没有“作家梦”的人。虽然小时候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我并没有把写作当成一定要做的事。父母相信我,愿意让我探索,兜兜转转我发现原来自己最喜欢和擅长的事还是写作。

家庭土壤的滋养

家里堆满的书和特别“讲义气”的爸爸,是我最好的童年滋养,也是我写作种子萌芽的地方。

小时候,家里最多的就是书,横着竖着挤满书柜,然后又堆满卧室的半面墙。用书垒成的墙结构是非常脆弱的。每次谁要看书,都要先歪着脑袋看那些书脊,打定了主意再做下一步动作。抽出一本后,要立刻安抚它周围的书砖,才不至于让整个书墙结构崩塌。这让我的童年阅读有了一种玩叠叠乐的奇妙趣味。

家里有这样的“奇观”,是因为爸爸会很规律地去书店搬“书砖”。那时候网购还不发达,书讯也难获得,想知道有什幺新书,就要去新华书店亲自看看。爸爸爱带着我,我也爱去。他逛成人文学区,我逛童书区。因为去得频繁,我不仅能一眼甄别出新上架的书,还对每个区域有什幺书了如指掌,当个童书区的理货员都不成问题。

爸爸写作时,我鲜活的童年生活就成了他求之不得的养料。但他很“讲义气”,不会直接拿走,而是会“买”我的素材,通过这种方式,我有了不少零花钱。有时候,我回家讲一件班级里发生的事,爸爸会说:“这件事值五十块钱。”然后就会给我五十元钱。我很喜欢在家里讲学校的事,有时候还会哄抬素材价—爸爸说这件事值五十元,我说不行,太精彩了,要一百元!现在想想,其实这在无形中,我认真观察和乐于表达的习惯就被培养出来了,也让我和父母的相处像朋友一样,没什幺秘密和想隐瞒的东西。从小到大,我班里的同学他们都认识,可能没见过面,但是一说起谁,他们都能马上说出他的特点和几件趣事。

创作的章法和写作启发

很多父母都发愁孩子的写作文问题,我讲讲自己的创作想法,也许父母看到后能有些启发,可以给孩子一些写作建议。

如今回想起来,家人对书的爱惜,对故事的视若珍宝,是对我最好的教育,也是促使我走上写作之路的根本原因。哪怕现在的我知道追求文学未必会带来丰厚的物质收益,但精神的满足是弥足珍贵的。它自然地在我心里生长成了我的理想,理想的土壤就是家庭。

我的写作初衷非常单纯。构思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童年困惑,有一些是现在依然存在的困惑。

比如,因为困惑为什幺老师、朋友、吃穿用度都是可以选择的,但朝夕相处的父母却是不能选择的,所以我写了幻想小说《黑猫叫醒我》,让主人公于豆腐可以通过 “层间穿梭”去往更多千奇百怪的世界,甚至是能自由选择“完美”父母的世界。比如,去医院看牙,医生说我的一颗牙从内部龋坏,需要做根管治疗,贴上新的牙冠,我就想如果地球环境被破坏,可不可以给地球套上一个“牙冠”,让人们在上面生活?于是有了科幻小说《宇宙牙齿》。再比如,我最新的小说《多奇的世界》讲述了一个身上总发生怪事,总觉得生活被安排,自己是被推着走的男孩,和朋友们一起寻找自己身世的秘密的故事。

在生活中的某些情况下,我们也不得不做一些事,这时候可能会产生类似被安排的感觉,所以一到安静下来的时候难免会想真正的“我”到底是谁,是怎样的?这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自我意识觉醒。在这个过程中迷茫和叛逆是难免的,但在迷茫和叛逆以外,可以寻找怎样的答案和出路,这是我想用这个有趣的故事来探讨的。

作家写作和孩子的写作有相通之处。作家根据自己的灵感和想表达的东西构思骨架,填充血肉,完成初稿,然后和编辑一起调整结构、情节、字词……经过一番讨论和修改,完成最终的作品。

我觉得孩子学写作,过早地把范文作为标准,陷入一些模式,是不太可取的。初学写作,应该让孩子表达一些“真”的东西,这样的“真”其实是独属于他的个性化表达。比如一个孩子在一次出游的真实体验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或者冲突,那就把它表达出来。依照孩子的能力,初稿可以用粗糙的、简短的语言。然后,父母和老师根据他的表达提出修改意见,包括在结构上、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上、逻辑上、趣味性和思想性上。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可以在不偏离轨道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但养成的是自己的表达,就好像根雕师会根据木材本身的形态构思,实现适合这块木材的艺术效果,而不会一味地把每一块木材都雕成模板样例中的样子。

文学和写作说到底是比数学题模糊的东西,这种模糊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但阅读中也有比较“实”的东西,比如优质的科普图书,主打新知的图书。在阅读中,父母可以注重一下这样的“虚实结合”,把对经典儿童文学、优质儿童文学的阅读和知识类的读物结合起来。用理性托起创造,用创造滋养理性。

作家简介 常笑予

儿童文学作家,编辑。在《儿童文学》《十月少年文学》等刊物发表多部作品。着有长篇成长小说《黑猫叫醒我》、长篇科幻小说《宇宙牙齿》,散文随笔《爸爸的两个童年》等。作品曾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爱阅童书100”推荐图书、首都图书馆年度精选推荐40种少儿图书、中版好书榜、全国“百班千人”共读书目及全国各省市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