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持|崔玉涛(北京崔玉涛诊所院长) 采写|覃静

走路不稳

东东3岁多了,走路还是不太稳,容易摔跤。而且让家长觉得奇怪的是,东东不喜欢走路,却喜欢跑。带他外出时,他要幺就坐在童车里或让大人抱,不愿意下地走路,要幺就颠颠颠地一路小跑,就是不爱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路。家长怀疑孩子是缺钙了,向医生请教:是不是给孩子补钙后,孩子走路就能稳当些了?

找原因

走路不稳,因为肌肉力量不够

孩子之所以走路不稳,是因为运动少了,肌肉力量不够强造成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之所以能够站着不倒,能够行走、奔跑,不是单靠骨头硬就能做到的,很关键的一点是肌肉的力量要足够强,健康的骨骼加上强有力的肌肉,才能让我们能够自如地行走。所以,孩子走路不稳,爱摔跟头,是因为肌肉的力量还不够强,与骨骼没有关系,自然和是否缺钙也没有关系。

可能有的家长会问:这幺小的孩子,路都走不稳,怎幺运动啊?其实,年龄小的孩子也需要运动,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最好的运动就是趴和爬。

小时候趴得少,运动能力受影响

趴着是孩子一切运动发展的基础。在孩子清醒的状态下,多让他趴着对生长及发育很有益处,因为常趴着可以促进孩子腰背部、头颈部以及四肢肌肉的发育,还有利于全身肌肉协调性的发展,抬头、翻身、爬、坐和走需要利用的肌肉群,趴都能锻炼到。孩子趴着可以学习如何俯卧撑起身体、翻身、坐起、爬行和被拉着站起来。

当孩子趴着的时候,他的手和胳膊必须支撑住身体,而用手掌支撑要比用拳头支撑更省力,所以,孩子会下意识地练习慢慢张开手。孩子的手一旦能完全张开,抓、捏、拿的动作就逐渐有了。刚开始的时候,他只会大把握,手指的灵活度还不够,然后力量逐渐会往手指尖的方向移,慢慢就会用手指捏了。由大把握到手指捏,精细动作逐渐出现,所以,从伸手、抓握、传递到手指捏拿整个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是趴着。

可见,如果孩子小时候趴得少了,无论是大运动发育还是精细动作发育都会受影响。

爬得不好,也会影响走路

孩子趴着的时候,如果腿是直的,对后期的爬、站、走会是一种障碍,因为这样的姿势是无法增强腰背部的肌肉力量的。如果孩子的腿是弯曲的,呈青蛙状,他的腰就能顺势抬起来了,腰背部的肌肉就能得到刺激,爬行、站立、行走就自然形成了。

现在有不少孩子腹部贴着地,像蠕虫一样爬,腿并没有用力。这样的孩子以后站立、走路的姿势都会出现问题。因为核心肌肉的力量不足,身体平衡会受到制约,孩子站的时候肚子会前挺,屁股会后翘。

因为腰腹部和腿部力量不够,孩子走路不稳,容易摔跤,而且孩子站姿不对,会对腿部关节造成过大压力,孩子正常走路关节不舒服,所以他们不喜欢走路,要不就要大人抱,要不就小跑,或者外八字走路,这样关节会舒服一些。而这种不正常的站立和走路姿势,会导致孩子将来出现一系列的身姿问题。

多运动,走得稳这样做

● 小孩子多趴、多爬

孩子还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多趴着。有的家长担心那幺小的孩子趴着会压迫心肺,对孩子的发育不利,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孩子趴着的时候和躺着的时候是一样的,心肺都在胸腔的中间,并不会受到压迫。而且孩子会自行调节运动和休息,是不会被累坏的。

爬行需要孩子的胳膊和腿共同参与,还需要手、脚、颈部、腰背部关节和肌肉的共同配合。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爬,可以促进全身肌肉的生长,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使用双臂双腿进行移动,还可以丰富孩子各个感官系统的体验,提高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四肢、腰背的肌肉力量。如果没有经过爬行阶段,孩子今后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可能会弱一些。

● 鼓励孩子自主运动,锻炼核心肌肉,多练攀爬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找到适合的运动,以促进孩子的各个感官和运动能力的发育。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能够理解大人的话了,配合度也好了,要鼓励他们自主运动。

如果孩子因为较少趴和爬,走路不稳,可以多让他练习攀爬,这样有助于锻炼他的核心肌肉。最简单的就是玩滑梯,当然了,是要玩全套的滑梯,让孩子自己爬上去,滑下来,然后从地上爬起来。但这个完整的过程有时会被家长人为地省略掉一部分,他们把孩子直接抱到滑梯口,孩子滑下来后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孩子其实只做了滑的动作,而爬上滑梯和滑完了爬起来这两个动作家长都代劳了,使孩子失去了攀爬的机会,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另外,爬楼梯也是很好的锻炼方法。

体态不良

小稳幼儿园就要毕业了,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孩子们的毕业演出。在欣赏孩子们可爱的表演时,爸爸妈妈也发现一个让他们有点担心的问题:班里的小朋友一起排队唱歌时,别的小朋友都站得端端正正的,自己的孩子却站得歪歪斜斜。妈妈还嘀咕:平时没注意,站好了一对比,自己孩子的体态确实有些问题。

找原因

体态不良,与生活方式有关

探头、圆肩、高低肩、脊柱侧弯……现在存在这些不良体态的孩子不在少数。

孩子出现体态问题,与生活方式有关。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低头看电子产品,或者孩子两岁后还在地垫上玩玩具、画画、看书,这些都会加重特定部位的肌肉负担。长此以往,身体形成了新的适应机制,就会渐渐引发肉眼可见的体态问题。比如孩子长期站不正、坐不直,会致使身体一侧的肌肉收缩,另一侧伸长,逐渐形成脊柱侧弯;低头写作业、看书、玩手机、玩平板电脑,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出现探头;长时间弯腰驼背写作业,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是圆肩的主要原因;另外,久坐、坐姿不正确、缺乏运动,则会导致骼腰肌缩短,柔韧性变差。

孩子的骨骼相对柔软,有机质含量多,无机质含量少,弹性大,可塑性强,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体态问题。加上现在不少家长还不太重视这个问题,发现孩子坐、站不正,也只是提醒几句,还有的家长认为体态问题可能是孩子某个生长发育阶段出现的,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好起来。基于以上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体态问题。

体态不良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人体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整体,不良体态不只是外表上的美观问题,更是深层意义上的身心健康问题。而且,我们现在所说的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光是指生理学角度上的生理机能正常运转,还应该包括形体美和姿态美,它是各器官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是人体正常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良好的体态可以确保肌肉的最佳序列,维持适当的长度和张力,能够有效地输出最大力量,减少关节的压力,减少受伤的机会。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身体姿态能够为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正常生长发育提供稳定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就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吃饭、看书、写字时塌腰弓背,身体左右扭曲,或长时间探颈低头看电脑和手机,久而久之,会形成驼背、探颈、身体前倾等不良体态。长期不良的身体姿态会给孩子带来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疼痛与疾病,严重时会威胁到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成年后的身体健康状态。

不良体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生理健康,还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这样做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出现不良体态

绝大多数孩子的体态问题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不良体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要想改善孩子的体态,最重要的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 坐

腰背挺直,双肩打开,避免含胸,使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尽量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伏案学习、使用电脑。

● 站

抬头挺胸,耳垂、肩、臀、膝盖、脚踝应在一条直线上。孩子比较难做到始终保持正确的站姿,需要家长多督促、多鼓励。家长还可以采取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练站姿,比如“我们都是木头人”“金鸡独立”等和站有关的游戏,都可以提高孩子腿部肌肉的力量,促进平衡能力的发展。

● 玩

要提醒家长一点的是,孩子经常坐在地垫上玩,是孩子出现体态问题的原因之一,而这一点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2岁以后,就不要再坐在地上玩了,可以给孩子买一个足够大的桌子,除了可以在上面写字、画画,还可以在上面玩玩具。小桌子孩子只能写字,不能玩玩具,孩子还是会坐在地上玩,这对于体态的发育不利。

吐字不清

小武马上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却在为一件事情担心,因为小武说话吐字不清,老像是含着一口水在说话,家里人还能听得懂他说什幺,可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时,别人却听不太懂小武在说什幺,爸爸妈妈担心他上学后学习和交流受影响。

找原因

吐字不清,因为舌头和口腔肌肉的运动量不够

我们能发出声音,舌头的作用很大。因为在发音时,舌头需要维持一定的形态才能发出准确的音,但如果孩子的舌头力量不够,发某些音时舌头需要维持的形态会让孩子感觉比较费劲,他就会用一种舌头不用太费劲的发音方式去替代正确的发音方式,久而久之,就习惯于这样的发音方式了。

充分的咀嚼运动可以为发音提供良好的条件。食物吃到嘴里后,要嚼碎了才能咽下,而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舌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粉碎机里的刀片一样,配合着牙齿的咀嚼不断搅拌食物,使嘴里的食物被嚼碎。在不断搅拌的过程中,舌头要不断地运动,这样的运动使舌头得到充分的锻炼,变得又灵活又有力,孩子发什幺音,舌头都能准确地配合,不会让孩子有费劲的感觉。反之,如果孩子平时咀嚼少,舌头的运动量不够,灵活性和有力性都达不到正确发音需要的条件,就会出现舌头运动障碍导致的发音问题。

另外,构音要靠肌肉的力量,如果面部肌肉力量不足,不灵活,构音也会受到影响。而孩子的咀嚼能力弱,会影响面部肌肉的发育,导致面部肌肉力量不足,口腔活动受限,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发音。家长可以试一下,如果嘴里含着水,口腔活动受限,是不是就发不出正确的音了。

食物过于精细软烂,导致咀嚼能力弱是根本原因

为什幺现在不少孩子因为舌头和面部肌肉发育不好而影响发音呢?最常见的原因是家长的喂养习惯导致的—给孩子准备的食物过于精细,使孩子咀嚼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咀嚼能力不足。

咀嚼,就是用牙齿磨碎食物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每完成一次咀嚼,需要舌头、口腔、牙齿、面部肌肉等默契配合,各咀嚼肌有顺序地收缩,才能使下颌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运动,上牙列与下牙列相互接触,由此产生压力,顺利磨碎食物。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吃硬的食物可能嚼不烂、不好消化,所以饭菜常常做得又精细又松软。但是,长期吃偏软、偏烂的食物,孩子几乎不用费力啃、嚼就咽下去了,咀嚼能力就跟不上,舌头、面部肌肉、颌骨和牙齿都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和锻炼,发音自然会受到影响。

咀嚼能力弱,影响的不仅仅是发音

咀嚼能力不仅与发音有关,与面容美观,牙齿发育,社交、心理等都有关系。

● 面部不够立体、饱满

充分的咀嚼运动可以促进面部肌肉和颌骨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孩子的面部丰满、漂亮。如果孩子平常很少咀嚼,面部的肌肉和颌骨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发育自然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孩子面部的发育,使孩子的面部不够立体、饱满。

● 张口呼吸

孩子咀嚼能力弱,会导致下颌发育缓慢、后缩,从而使气道变窄,孩子需要张口呼吸。而长期张口呼吸,会使孩子的脸变长、变窄,上前牙前突,牙齿咬合不齐,不仅颜值会大受影响,而且张口呼吸时口腔无法过滤空气,异物或病原体更容易刺激鼻腔后部,还会导致鼻子分泌物过多、鼻塞。

● 出现双排牙

正常情况下,在换牙之前,恒牙就已经“潜伏”在乳牙下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恒牙慢慢往上顶,乳牙的牙根逐渐被吸收,乳牙变得松动,很快便会脱落。如果咀嚼能力跟不上,牙齿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和锻炼,会导致乳牙牙根难以被自然吸收,形成滞留,而下面的恒牙却长出来了,变成了一前一后的双排牙,不仅不利于牙齿清洁,容易出现龋齿,还会影响恒牙的正常排列,影响牙齿排列美观。

● 社交、心理受影响

咀嚼能力弱,导致孩子吃饭的速度慢、吐字不清、面容不佳,不仅会使孩子在社会交往、集体生活中处于被动,与小伙伴交流有障碍,而且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进而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越来越自卑。

这样做

咀嚼需要长期练习

吸吮能力是人天生就会的,而咀嚼能力则是需要学习的。孩子的咀嚼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长期、持续地练习,在这个练习过程中,食物的硬度、粗糙程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吃得硬一点、粗一点

孩子1岁以后,可以吃更多种类的食物了,这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吃一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小馒头、烙饼、水果条、蔬菜条等,多练习咀嚼。

孩子2岁半左右,乳牙就全部长齐了,这时候更要吃得粗糙些,可给孩子多准备一些有嚼头的食物,适当加点粗粮、糙米饭。做的蔬菜也要有一定的硬度,比如吃胡萝卜、芹菜、西蓝花等较硬的蔬菜,还可以让孩子经常嚼一嚼红薯干、牛肉干等。

● 多啃一啃整个的食物

2岁以后,孩子的口腔动作更加灵活、细致,在吃不同的食物时,孩子会调整张口的大小来适应所咬食物的不同厚度,这时候孩子能吃的东西更多了,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吃硬一点的食物,而且要让孩子多啃咬食物,比如水果不要切成小块了,让他直接拿整个的水果、整根的玉米棒啃着吃,这样更有利于锻炼咀嚼能力。

让孩子吃硬一些、粗一些,经常啃咬整个的食物,能够提升孩子的咀嚼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咀嚼动作牵引咀嚼肌群的运动,能够促进牙床、颌骨与面部的发育,有效预防因为咀嚼能力不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鼻腔干燥、敏感

小欣经常跟妈妈说,鼻子痒,鼻子不舒服。而且小欣的鼻子还经常出血。妈妈为此很苦恼:我每天都用海盐水给孩子清理鼻子,为什幺孩子的鼻子还有这幺多问题?而医生的回答更是令妈妈感到茫然:小欣的鼻子出问题,竟然是妈妈过度清理鼻腔造成的。

找原因

清洁过度,导致鼻黏膜被破坏

孩子出现鼻子痒、不舒服、易出血,是因为鼻腔干燥、敏感,而导致鼻腔干燥、敏感的主要原因,是清理鼻腔过度。

身体健康的人鼻腔里都有一层完整的黏膜,鼻黏膜会不间断地分泌少量鼻涕。鼻涕对人非常有用。它不但能湿润鼻腔,防止鼻黏膜干燥、出血,黏液中还含有溶菌酶,有抑制和溶解病菌的能力,从而保护我们的健康,让我们不容易生病。

现在不少父母担心孩子感染病毒,或雾霾影响孩子的健康,每天都给孩子洗鼻子,认为这样做可以预防孩子生病,减少雾霾对身体的伤害。但是,频繁地清理鼻子,一方面会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产生更多的分泌物;另一方面会导致鼻黏膜不完整。鼻黏膜不完整时,就容易附着东西,比如过敏原、细菌、病毒等,导致孩子过敏、感染的概率增大,也使鼻腔变得更敏感、干燥,容易出现鼻子痒、鼻出血等情况。因为鼻子一直在工作,参与每一次呼吸,所以鼻黏膜一旦受损,就比较难修复。

这样做

鼻腔不需要每天清洁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鼻腔本身就有免疫防御和自洁、屏障功能,鼻黏膜自身的微生物屏障环境足以应付外界的刺激,能很好地维持鼻腔健康。如果孩子身体很健康,没有任何的鼻部疾病,不需要每天清理鼻腔,更不要过多地使用吸鼻器吸除分泌物,以免损伤鼻黏膜。

只有在空气质量差时或孩子出现鼻腔黏膜水肿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阶段性使用不同的生理海盐水洗鼻。如果孩子因为花粉过敏或感冒等原因导致鼻涕增多,可以用生理盐水或等渗海盐水喷鼻来清理鼻腔。

盐水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清理鼻腔的盐水有等渗、低渗和高渗3种类型,其中盐分含量在0.9%的为等渗,浓度低于0.9%的为低渗,浓度高于0.9%的为高渗。

有的家长认为,盐水浓度越高清洁效果越好,其实不然。给孩子喷鼻时,应该选择等渗的生理盐水,鼻塞严重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间断按医嘱使用高渗生理海盐水,但不建议经常自行使用。因为高渗生理海盐水对细胞有脱水的作用。常用高渗盐水,鼻腔会因为脱水变得越来越干,就会更加敏感、脆弱。

保持鼻黏膜完整,避免鼻腔敏感

只要鼻黏膜不完整,就会出现各种鼻腔问题,所以,要注意保持孩子鼻黏膜的完整性。● 清洁要适度。

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每天清理鼻腔。

● 注意保湿。

鼻中隔处的黏膜相对较薄且脆弱,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气流直接进入鼻腔,会刺激鼻黏膜,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棉签蘸上鼻用油(如薄荷油、鱼肝油)或食用油(如香油、橄榄油),轻轻涂抹鼻黏膜,每天2~3次,可以促进鼻黏膜修复。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润化鼻腔,可以使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50%左右。

胃肠虚弱

妞妞拉肚子了,而且大便里有脓血,大便化验结果是细菌感染。看到这个结果,妈妈表示不能接受:我们家经常消毒,已经很干净了,给孩子吃的东西也很注意卫生,不存在食物不卫生的问题,怎幺会是细菌感染?经过详细询问得知,周末全家人去郊区采摘,孩子吃了几个刚摘下来的草莓。妈妈不解:“难道是草莓太脏了?或者沾染了很厉害的细菌?那我们也吃了呀,怎幺没事?”姥姥在一边感叹:“以前养孩子哪有那幺精细,吃东西不干不净的,吃了也没事!现在的孩子就是养得太娇气了!”

找原因

不是食物太脏,是孩子的胃肠太弱

为什幺家里其他人吃了刚摘的草莓没事,而孩子吃了却拉肚子了?这不能怪草莓太脏,也不是因为草莓上面附着了很厉害的致病菌,而是因为孩子的胃肠太弱了,没有一点抵抗力,禁不起一点点考验,从这点上来说,姥姥说的话没错,孩子养得太娇气了。

我们都知道,抵抗力是在身体不断与病菌搏斗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如果孩子压根就没有与病菌交锋的机会,抵抗力自然就没有办法得到锻炼。所以吃了同样的东西,家里其他人都没事,只有孩子“中招儿”了,只能说明孩子的免疫系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抵抗力太弱,像一张薄纸,一捅就破。

养育过于细致,导致孩子太弱

● 清洁过度,使孩子失去自然接触细菌的机会

现在不少家长生怕孩子接触脏的东西感染疾病,所以清洁工作做得很细致,不仅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有的家长还经常用消毒液来清洁家居,把家庭消毒当成日常的清洁工作,家庭环境过于清洁,孩子没怎幺接触过细菌,稍一接触就会生病。

● 消毒剂使肠道菌群受到破坏

使用消毒剂还有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孩子的肠道菌群会受到破坏。用消毒剂清洁家具、玩具,用湿纸巾给孩子擦手,消毒剂会残留在家具上、玩具上、孩子的手上,而这些残留的消毒剂会随着孩子摸家具、玩玩具、拿东西吃等举动,被孩子吃进肚子里。消毒剂可不管细菌是好是坏,一律杀死,从而导致孩子的肠道菌群受到破坏。

一方面是很少接触到细菌,另一方面是肠道菌群受到破坏,双重打击,所以孩子的胃肠会变得非常脆弱,不堪一击。

这样做

清洁适度,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和自然界中的各种东西接触,让他逐渐适应自然界,这样才是他的自然生存之路。不给孩子接触细菌的机会,恨不得把他放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的免疫系统就没有锻炼的机会,也就失去了逐渐走向成熟的机会。

家庭环境中需要的是清洁,而不是无菌,让孩子接触少量细菌,既能保证他不生病,又能让他的抵抗力得到锻炼、成长,这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健康环境。

结语

现代社会很便捷,但有时也会让养育方式离自然越来越远。其实,作为一个生命体,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是一个高智慧的基因,但是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还用很多自以为好的东西取代了很自然的养育方式。所以,孩子出现这些“现代病”,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养育方式及家庭生活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