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凤

孩子得了中耳炎会很痛苦,如果反复患中耳炎,还会影响听力。让我们从预防中耳炎开始,保护好孩子的灵敏的耳朵。

中耳炎是孩子的常见病,但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能很快地被家长所识别,需要家长细心观察。

中耳炎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中耳炎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两大类,其中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典型表现为耳痛、耳闷胀感、耳鸣不适、听力下降、耳朵流脓等;发高烧等急性感染的表现相对少。

非化脓性中耳炎是各种因素(如腺样体肥大、过敏等)导致咽鼓管堵塞,发生了中耳内积液。

耳痛

耳朵疼痛是孩子最早和最多见的表现。早期孩子会说耳朵疼,后期疼痛症状会减轻。另外,当中耳炎发生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朵疼痛的表现也会减轻。

耳闷胀感、耳鸣不适

因中耳内有渗液,会出现耳闷胀感,部分孩子会说耳朵里有响声(耳鸣不适)。

听力下降

由于中耳内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孩子对听力下降不能准确描述,但如果家长细心观察,会从孩子的表现中判断出孩子的听力在下降,比如对人的召唤反应迟钝或叫不理睬,跟家长说耳朵闷堵,看电视时候把声音调得很高,等等。

耳朵流脓

发生鼓膜穿孔后,中耳内的脓液流到外耳道,出现耳朵流脓。

中耳积液

这是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

中耳炎的危害

孩子更容易得中耳炎

咽鼓管发育因素是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患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在耳朵与咽部之间有一条斜行的管道,医学上称咽鼓管,孩子的咽鼓管与成人是不同的,具有短、平、宽的特点,并且咽鼓管的方向呈水平位,这样鼻咽部的液状物更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听力

孩子患中耳炎时,中耳内有渗出液,会导致暂时的听力下降。中耳炎经过合理治疗和护理可完全痊愈,不影响孩子的听力。但如果中耳炎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有可能使孩子的听力受到损伤的。

另外,反复患中耳炎,容易使孩子的听力受损。多数反复中耳炎经及时、合理的治疗,能恢复正常听力,但反复中耳炎如果延误诊疗,就会引起孩子混合性耳聋,听力下降则难以恢复了。

中耳炎如何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要使用抗生素

化脓性中耳炎一定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核心治疗方案是针对感染的细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常见的细菌是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用青霉素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霉素类等抗生素,疗程至少1周以上。另外还需要做耳朵局部的处理,如清洗、引流脓液、耳内用药等。

并非所有的中耳炎都需要抗生素治疗

非化脓性中耳炎,即无细菌感染的中耳炎无须使用抗生素。比如病毒性感冒时咽鼓管充血、肿胀而发生阻塞导致的中耳炎不用抗生素,只有当医生确定孩子伴有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腺样体肥大或过敏性鼻炎等导致的中耳炎,是因咽鼓管内有积液引流不畅,没有继发细菌感染时也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此时的治疗核心是控制腺样体肥大和过敏。

中耳炎治疗不能拖

中耳炎程度轻微、体质好的孩子,有可能自愈,但绝大部分中耳炎都需要治疗才能痊愈。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一定要及时带孩子看诊,早诊断、早治疗。延误治疗会给孩子的听力留下隐患。

由于孩子咽鼓管的发育因素,中耳炎治疗痊愈后,孩子可能会再次患中耳炎。

如何预防中耳炎?

● 尽量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孩子的日常饮食要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充足。培养孩子勤洗手、爱运动的好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及质量,使孩子有良好的体质,能够抵御疾病的侵袭。

● 及时治疗腺样体肥大和过敏性鼻炎。

● 擤鼻涕时要温和而不要用力过猛,打喷嚏时捂口鼻不要过紧。

● 不要经常给孩子掏耳朵。

引起中耳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感冒)

孩子的感冒开始多为病毒感染,感冒后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分泌物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可能引发中耳炎,但此时并没有细菌感染。不过,感冒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多数感冒后的中耳炎会演变成为细菌性的化脓性中耳炎。

腺样体肥大

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咽鼓管,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

过敏性鼻炎

因鼻腔和耳道相通,反复过敏性鼻炎发作导致咽鼓管功能异常,会引发中耳炎。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会导致食道或胃里的食物反流入咽喉、口腔或鼻腔中。如果孩子处于平卧位,反流物就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内,引起中耳炎。儿童胃食管反流并不少见,尤其是婴儿期容易溢奶的孩子要注意。

其他原因

● 不当掏耳朵。给孩子掏耳朵时如果误伤了孩子的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感染,也可引起中耳腔感染。

● 呛咳、擤鼻涕用力太猛和捂住口鼻打喷嚏,会导致鼻部压力突然增高,使得鼻咽分泌物由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