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宇,梁瑛楠,李晓溪

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2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3大连外国语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王培宇1,梁瑛楠2,李晓溪3

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2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3大连外国语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笔者通过对大连市5所高校4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社会与学校不重视、保障体系不健全和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建立长效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和完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等对策。以期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开展,更好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创新能力;问题;对策

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71slktyb-027)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也收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实践一直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存在于高校之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很好的起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因此笔者对大连地区五所高校中400多名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了文件调查,总结出社会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此,以期能对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延伸,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社会实践在实际实施中受到的重视远远不够,这也是为什幺社会实践的活动目标总是达成,社会实践的完成情况差强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的社会实践目前仍处于走马观花式的状态,还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例行公事,应付了事

教师指导学生到农村、企业走走看看,随便写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就算完事大吉。问卷调查中,“你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时的心态是怎样的?”18%的同学选择了“应付了事”;37%的同学“上网下载”;只有24%的同学“认真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作为社会实践的参与主体将近半数的不能认真对待这谁实践,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缺乏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

社会实践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需要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才能驾驭实践项目,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但由于高校缺乏相关的制度要求和奖励机制,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多是由团委负责人和辅导员作为指导教师参与项目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差强人意。

(二)保障体系不健全,活动开展受限

社会实践是社会、学校与学生共同完成的项目,三者缺一不可。但是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导致很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能顺利完成。问卷调查,“参加社会实践中最大的困难是什幺?”46%的学生回答的是“实践单位对社会实践工作的不支持和不理解”,33%的学生回答的是“联系不到实践单位”。由此可见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活动开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1.社会支持不足

社会实践是要让学生走出学校,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但是我们一些单位不能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直接拒绝或者委婉的敷衍了事。让社会实践难以有效的开展。问卷结果显示,学生社会实践单位以去小型私营企业和社区居多。事业单位和国企、大型私企对于学生社会实践的态度多是委婉拒绝。其实社会实践是一条加速大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有效途径,可以大幅缩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期。是一次既能选拔到精英人才又能提高单位用人成本的双赢合作。而这些单位的拒绝与敷衍了事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多以纸上谈兵和走马观花结束自己社会实践活动。

2.实践单位不稳定

社会实践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项目在一个假期根本无法完成,需要长期的稳定的实践基地进行稳定的跟踪调查研究。而现在学生连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位都难,更不要说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了。每次社会实践前期都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寻找合适的实践单位上,不连贯和不稳定的实践状态,难以使社会实践进一步深化,降低了社会实践的教育效果。

(三)评价标准单一,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的社会实践考评机制往往只从社会实践鉴定表和社会实践报告一个维度进行考核。没有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的考评项目,更不要说对指导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能力体现和最终效果的考评了。学生是否真的参与了实践,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指导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要有一篇实践报告和单位的公章就行。这就促使了学生的网上抄袭现象、托关系盖公章而不参与实践之中和指导教师只挂名不指导的种种现象,导致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创新动力明显不足。

二、社会实践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1.出台明确管理制度,提高重视度和积极性

社会实践工作要纳入大写四年教学计划之中,成为必修课。通过教务处的主导,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助,从教育教学的安排组织管理、指导教师的人员安排和奖罚评估机制等多个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师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避免形式主义的出现。通过完善社会实践人才数据库,及时对成功的案例和创新人才进行宣传,用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发挥教师保障作用

教师在通过社会实践队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中起到了主导和关键作用,从立项时的策划和设计,到实践过程中的引导和点拨,再到结项时的修改和总结都能感受到指导教师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才能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教育效果。所以,首先要增强指导教师的增强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增强教师社会实践的指导能力,使其不但能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还能引导学生将实践成果直接转化为实际价值的产品。最后,指导教师要有自己稳固和长期研究的领域,将其做好做透,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孵化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典范。

(二)健全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健全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与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一种必然的趋势。

1.制定政策制度健全保障体系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要求高校相关部分和领导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对社会实践的思想原则、目标内容、途径方法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可见当合领导人对社会实践的重视,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顺利开展,让社会各个企事业单位都能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来,最大限度的减少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项权利。

2.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实践单位”、“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和没有连续性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良好的发展。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和完善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既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也能降低企业的运用成本,有效利用高校的智能与人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未来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完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制度是能够对反作用于实践过程的,既能起到激励作用又能对社会实践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鉴于传统单一的评价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实践的需要,笔者认为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丰富的评价手段才能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好的发展。

1.多元的评价标准

建立学生、学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主客观相结合的主体多元化、角度多元化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实践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并加重创新能力在评价中的分量。通过多元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丰富的评价手段

传统的评价以实践报告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已经与当今的时代出现了脱轨。首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和QQ等多种网络传媒手段,对实践成果进行展现和评价,能够有效的提升社会实践的关注度和影响范围。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报告的撰写培训,避免流水账似的实践报告的出现。最后,利用学生的进取心和成就感,及时在其自媒体平台上对其实践成果进行积极的肯定和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积极性有着良好的效果。

王培宇(1984-)男,辽宁丹东人,助教,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

梁瑛楠(1980-)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李晓溪(1984-)女,辽宁本溪人,讲师,博士,大连外国语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