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丽

土家族有“忙年”的习俗,在腊月二十九煮猪头,为三十的年饭做准备——我们过“赶年”,年饭是在腊月三十凌晨吃的。

火坑里的柴火烧得正旺,红色的火苗升腾着年的温度。父亲从火坑屋的梁上,取下熏腊的猪头猪尾,“啪”地一声扔在火坑边。火炕里,几把烧红的火钳静候多时。滚烫的火钳烙在猪头上,“滋滋”作响,腾起一阵阵油烟,猪头上的毛被烙得一干二净。

母亲把猪头猪尾洗净,摆上桌,放鞭炮敬天地敬祖先,感恩于这一年的收获,也祈求来年的好运。各家各户的鞭炮声陆续响起,远远近近一片热闹。猪头被放进一大锅烧得滚烫的水中,和猪头猪尾一起煮下的,还有腊猪蹄、腊豆腐、香肠……母亲给灶堂里添柴加火,油星点点在水面翻动,腊肉浓重又带着丝丝香腻的味道飘在空气中。年味,就这样浓郁火热起来。

孩子们在灶边等待多时,猪头熟了,母亲将猪头捞起放在盆中,开始分拆。拆下的猪脸、猪耳、口条等分类切好装盘。拆猪头时,母亲将“核桃肉(猪脸内的精肉)”分给家里人吃,“核桃肉”是猪头中最好吃的,色泽鲜,口感绵,味道香。我们吃得眉开眼笑,嘴角沾油。吃完了,眼巴巴等着吃猪尾巴。按照习俗,猪尾巴是要给小孩的。小时候,我和妹妹争着要吃猪尾巴,母亲将猪尾分成几段,一人一半。吃猪尾巴对于童年的我们来说,是印象最深刻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毕竟一年之中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一条猪尾巴。“小孩盼过年”,盼的就有猪尾巴的味道!正月拜年时,亲戚们逗我们:“吃了猪尾巴了,成绩可不要耍尾(落后)啊!”

今年,我和家人一起“忙年”,腊月二十九“煮猪头”依然是我们这里最隆重的年俗。以前,物质匮乏,一年到头省吃俭用,煮了猪头过大年,既是改善生活,也寄托了美好的心愿——愿好日子有头有尾,越过越圆满。现在,想吃什幺就买什幺,煮猪头是老习俗的传承,母亲常说,前传后教,前人怎幺做,后人也那样做,年的味道,就在这样的传承里,幸福也在这样的传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