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日

1957年秋,狂风席卷距陕西神木县城西70公里处的纳林高兔村,几件陶器于地表露出,一座匈奴墓葬得以现世,经过清理,这里出土了一系列金属文物及马、牛、羊头骨。

墓中陪葬品中,最为独特的便是这件金怪兽,纯金制成,通长11厘米,高11.5厘米,约重250克,塑造糅合圆雕、透雕、浮雕。怪兽低首曲颈,抬角扬尾,四足立于四瓣花形托座之上。鸟喙鹿身,眼球突出,大耳直立,双角内弯,作倒八字形向侧后展开,双角及钩喙饰凸楞纹。角分四叉,叉端各有一个浮雕怪兽头,亦为环眼鸟喙,立耳内饰耳蜗,脖颈屈曲虬结,前后相连。怪兽细腰圆臀,体内中空,通身及四肢上部饰凸云纹,颈胸部饰长毛纹。尾上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象。前肢挺直前倾,后肢跨前,偶蹄,蹄下托座正中凸起呈覆斗形,周边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据此学者们推测它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那幺,这个造型独特的金怪兽到底是什幺呢?

学界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金怪兽是飞廉。有学者从语源学、文物学、艺术学角度对神兽金铸像造型进行分析,认为其所具有的勾喙、蹄足、长角、有耳鸟首等特征,与先秦两汉古文献记载的嬴秦飞廉族的历史、风神形象等信息重合,应是中原飞廉形象与欧亚草原艺术中常见的勾喙蹄足后蹄反转的神兽造型,以及中国北方草原鹿石上的神兽形象融合后的产物。

其二,金怪兽是蛊雕。据《山海经·南山经》载:“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有学者认为文中所说的“无草木,多沙石”的自然景象,无疑是对我国北方大漠的写照,所以这则神话很可能产生于北方游牧民族中,而金怪兽就是蛊雕具象化的展现。

其三,结合考古发现,部分学者认为金怪兽可能是斯基泰文化中的格里芬。格里芬是欧亚草原流传最普遍的形象之一,最初是有着鹰首、鹰翼,狮体、狮尾,狮爪或鹰爪的混合怪兽,是力量和勇敢的象征。公元前三千纪,这种艺术形象已出现于古埃及调色板和美索不达米亚圆柱印章之上。不晚于公元前6世纪,格里芬艺术造型由黑海和中亚地区传入欧亚草原,在以动物风格为主的斯基泰艺术沃土中,格里芬造型很快生根、发芽,结出硕果,产生了各种带有草原特色的格里芬形象。

无论如何,金怪兽奇特的造型,考究的工艺,都反映了当时匈奴族金匠的高超技艺,展现了千年前北方草原多元文化融合交流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