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娜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中医医院 甘肃庆阳 745300)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疾病检查和治疗之中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多,以此给临床治疗带来了非常重要的依据。肺癌又被称为肺部肿瘤,是当下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社会发展之下该疾病已经成为患者死亡的一项重要原因,而在整个医学界对于肺部肿瘤的检测与治疗却依旧是一项重大难题[1-2]。所以相关部门就开始研究在其肿瘤检查之中运用CT 医学影像技术,以确保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3]。所以本文选取了30 位肺部肿瘤患者分别运用常规方式和CT 影像技术进行实验分析,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10 月到2019 年10 月所收治的30 位疑似肺部肿瘤患者当做本次的研究对象,给其分别运用常规检测方式和螺旋CT 增强医学影像扫描形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检测。实验对象年龄在34 岁到68 岁,平均(51.23±4.12)岁,有男性患者21 位,女性患者9 位。在这之中所有的患者并不包含治疗依从性差以及精神病患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并不影响检测结果。

1.2 方法

分别给其使用常规的检测方式和螺旋CT 增强医学影像扫描的方式,最终比对其检测结果,判断哪种方式最为精准。

常规检测方式:通过PET 设备显示对患者体内的核素分布状况,并在进行计算机处理之后对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进行判断。

CT 扫描通过CT 扫描机去扫描患者的肺部,先进行常规扫描,在扫描之前重点叮嘱患者必须要将自己的屏气能力练好,以确保扫描层不会出现移动的情况,从而确保最终结果的精准性。然后给患者构建起来静脉穿刺通道,同时将高压注射器连接通,并给其中注入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注射的时候速度保持在每秒4 毫升,一共注射40 毫升;另外球管的旋转时间是0.5 秒,期间间隔0.5 秒,一共扫描30 层,整体扫描时间分别是30 秒和60 秒。重点对不同时间点扫描之中的增强幅度进行观察,将病变截面最大的三个连续层面测量出来,最终获取中位数。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分析统计都是运用SPSS.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t 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用%表示。当P<0.05 时,其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检测方式在PET 图像之中浸润延伸过程就是肿瘤向着正常组织区,这是逐步变化的,被称作亚异常区。实际上肿瘤边界就在这个区域之中,并且不存在突变边界,所以与临床效果不相符。这种方式一共正确检测出8 例,正确率为26.67%。运用CT 医学影像检测方式之后所有的患者其病情都得到了很大的确定,同时小细胞癌患者扫描30 秒和60 秒时其增强幅度要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一共正确检测出来28例,正确率为93.33%。两者其差异显着,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通常肺部肿瘤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所使用的方式主要为放射性疗法,它能够将癌变组织的生长和扩散消除掉,但是该方式的治疗效果不但取决于检查与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还受到肿瘤靶体确定精度的影响[4-5]。

依据各类医学影像,自胶片或屏幕上,对组织的断层图像识别,后在各层可视化影像上,对肿瘤的边界勾画,对在数控放疗中应用的三维照射靶区予以合成。此项操作,表明针对不同设备所产生的不同形态的数据,可向标准的图像数据转化,在转化间,易面对数据精度丢失事件[6]。当向医师展示断层图像时,受主观因素和设备分辨率影响,在界定肿瘤边界时,易有不确定性产生。若所勾画的肿瘤范围不及实际肿瘤范围,在放疗过程中,便不能全部将肿瘤组织杀死,明显增加了复发和转移风险,造成机体出现受损的情况。理想的放疗是将肿瘤细胞最大限度杀灭,同时使对周围正常组织以及器官构成的损伤减小。故对一种更为规范和精准的对肿瘤边界进行勾画的方法进行查找,来对手工主观对肿瘤边界勾画的方法代替,对确定三维放疗靶区意义显着[7]。

在本质层面,肿瘤属正常组织变异,会促使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均发生程度不等的改变,此种改变在医学影像成像期间,会以不同的形式,各统一的数据格式转百分比后被精准记录。现阶段,自医学影像设备获取的对组织变化进行反映的数据,均以DICOM 3.0 格式来进行存储,数据量变化值由4096 种迅猛上升至16777216 种,在屏幕图像上进行反映,人的肉眼较难对细微变化区分。有研究将肉眼无法检出但已具肿瘤组织特性的相关数据构成的区域,按肿瘤亚异常区定义。在确定亚异常区时,只能从对数据的分析种将数据差异的意义找出,依据数据间的比较,来对是否属该区域进行确定,此是一种较科学和精确的认别方案[8]。

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对肿瘤组织进行杀灭的方案,在现阶段,于国际领域内,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均为前沿技术。日本学者在1959 年即首先对三维适形放疗的概念提出,后于上世纪末,瑞士学者即又对调强放疗的概念提出。目前,三维适形成调强结合形成的技术,即射线照射形状、强度、生成技术,在国际上均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在确定肿瘤靶区时,即在确定肿瘤浸润边界过程中,至目前为止,仍局限于对系列断层图像的依赖上。临床医生常采用手工对肿瘤边界勾画,依据主观判断,来对肿瘤三维靶区合成,在科学性上,存在一定不足。与放疗射线的强度和形状均需有效和精确控制的要求对比,对肿瘤三维浸润边界的手段和技术进行确定,已较为落后。从形状上进行改观,是对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质的方面的提升,极具社会意义。

在这之中在进行临床检查时已经开始普遍使用三维适形调强技术,因此患者肿瘤边界的确定精度得以有效提升。在这之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CT 医学影像技术,通过这种检查方式能够有效确定肿瘤的边界,从而促使整个识别过程达到自动化,可以有效提升区域识别的有效性。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给正常组织带来的影响,减轻了肿瘤放射治疗所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这对于临床检查与治疗都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本次研究之中为了对该方式的检查准确性进行分析,选择了常规和CT 医学影像技术分别对患者进行检测。最终运用常规检测方式进行检测之后只准确确定出来8 例,准确率仅为26.67%;而使用CT 医学影像技术检测之后准确确定出来28 例,准确率达到93.33%,两者差异显着,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常规方式主要提供的是单一化的放射性药物分布图像,整体图像比较单调,并不具备临床诊断和定位的作用。而CT 图形则在肿瘤边界的确定上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该项技术来说目前还有几项关键问题亟待研究:第一,肿瘤边界没有封闭,如果要进行拟合曲线,就可以获得封闭的肿瘤边界轮廓;第二,识别方向上存在一定限制,通过适当旋转CT 图像,可以更好地去识别出来边界的方向。

总之,针对肿瘤展开系统的放射治疗,是对癌变组织扩散和生长进行抑制和消除的重要手段,有着较为广阔的研究前景,且目前,放疗设备已渐趋完善,但放疗效果不可仅取决于高、精、尖,还需重视提升空间靶体在定位时的精度。现阶段,给肿瘤患者在进行临床检查时运用CT 医学影像可以有效确定肺部肿瘤的边界,并判定出肿瘤的大小与类型是否会给周围器官组织带来影响,以此给临床治疗带来借鉴,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