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伟

(甘肃省金昌市中心医院 甘肃金昌 737100)

肩关节镜手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微创手术,其手术范围较广,手术过程中涉及的肌肉、韧带较多,且需要对关节腔进行加压冲洗[1]。因此,如何保障手术的麻醉效果,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对于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康复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是目前肩关节镜手术中较为新颖的一种麻醉方式,可以充分保障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术后的镇痛效果[2]。罗哌卡因是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其浓度与神经阻滞强度密切相关,但目前医学上关于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尚无明确定论[3]。基于此,为进一步探讨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临床影响,本文选取了80 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 年5 月至2022 年5 月在我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抽取80 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的例数均为40 例。

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45~73 岁,平均(58.63±8.21)岁;ASAⅠ级20 例,Ⅱ级11 例,Ⅲ级9 例。

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45~72 岁,平均(58.66±8.25)岁;ASAⅠ级20 例,Ⅱ级12 例,Ⅲ级8 例。

两组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发现均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开展前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具备肩关节镜手术的手术指征者;(2)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采用罗哌卡因者;(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4]均位于Ⅰ~Ⅲ级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1)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4)在本次研究前3 个月有镇静和镇痛类药物使用史者;(5)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者严重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详细操作如下:辅助患者去枕取平卧位,将其头部面向健侧,把患侧颈部充分暴露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使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洛阳康达卡勒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KCU-M8)从肌间沟位置沿着臂丛神经开始向头侧扫描,依据颈5 和颈6 横突的位置确定颈5 和颈6 神经根的位置,随后使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穿刺路径上的动静脉排除后进行引导穿刺。对照组注入5 毫升的0.375%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生产厂家: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25;规格:75 毫克),观察组注入5 毫升的0.2%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生产厂家: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25;规格:75 毫克),其他手术操作一致。待神经根阻滞结束后,两组均进行静脉全麻,依次注射0.4 微克/千克的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规格:2 毫升∶100 微克(按舒芬太尼计)]2 克/ 千克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生产厂家: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2;规格:20 毫升∶200 毫克)、0.6 毫克/千克的罗库溴铵注射液(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86;规格:5 毫升∶50 毫克)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需立即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将潮气量控制在6~8 毫升/千克,呼吸比设置为2∶1,呼吸频率控制在12 次/分钟,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5~45 毫米汞柱,麻醉深度指数控制在45~60。在手术过程中持续使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维持麻醉,并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和麻醉深度适当调整用量。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程度,使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5]作为评估工具,对术后1 小时、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和48 小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的评分0-10分,VAS 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

(2)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前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使用改良Bromage 评分[6]作为评估工具,对术后1 小时、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和48 小时的前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的评分0-5 分,改良Bromage 评分与前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呈反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的研究数据统一运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以t 检验计量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提示研究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程度

两组术后1 小时、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和48小时的VAS 评分均无显着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程度(,分)

表1 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程度(,分)

组别 术后1h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术后48h观察组(n=40)5.52±1.13 5.13±0.75 4.88±0.76 4.23±0.58 3.63±0.46对照组(n=40)5.56±1.15 5.08±0.81 4.93±0.74 4.25±0.62 3.65±0.51 t 值 0.157 0.286 0.298 0.149 0.184P值 0.876 0.775 0.766 0.882 0.854

2.2 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前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术后1 小时、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和48 小时的改良Bromage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前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

表2 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前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

组别 术后1h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术后48h观察组(n=40)3.14±0.45 3.01±0.33 2.43±0.12 2.03±0.11 1.83±0.21对照组(n=40)3.53±0.76 3.37±0.54 2.78±0.71 2.16±0.23 2.02±0.26 t 值 2.793 3.598 3.074 3.225 3.595P值 0.007 0.001 0.003 0.002 0.001

3 讨论

肩关节镜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肩关节疾病的重要术式之一,其手术视野较为狭窄,为确保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情况,临床对于术中的镇静和镇痛程度要求较高。全身麻醉虽然可以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因此,临床通常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进行辅助。罗哌卡因是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长效局麻药物,但目前医学上关于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罗哌卡因浓度尚无统一标准,故找到合适的罗哌卡因浓度,对于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采用0.2%和0.375%罗哌卡因的术后1 小时、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和48 小时的VAS 评分均无显着差异,说明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采用0.2%和0.375%罗哌卡因均能在肩关节镜术后获得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因为罗哌卡因是新型的酰胺类麻醉药物,可以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的方式,有效抑制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进而发挥麻醉镇痛的效果[7-8]。通常情况下,罗哌卡因的麻醉镇痛效果与其药物浓度呈正比。关于本次研究中0.2%与0.375%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无显着差异的情况,考虑与药物浓度较为相近有关。不仅如此,本文的研究还显示,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采用0.2%罗哌卡因的术后1 小时、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和48 小时的改良Bromage 评分均低于0.375%罗哌卡因,说明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采用0.2%罗哌卡因,能更有效地缩短肩关节镜术后患者前臂运动功能的康复进程。分析原因为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可以通过精准阻滞肩关节相关的颈5 和颈6 神经根的方式,有效提高罗哌卡因麻醉阻滞的精准性[9]。0.2%罗哌卡因可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感觉神经进行阻滞,但不对其运动神经进行阻滞,保障手术麻醉镇痛效果的同时,加快术后的康复进程[10]。除此之外,罗哌卡因对人体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本次研究并未就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在后续研究中可通过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方式,进一步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0.375%和0.2%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中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0.2%的罗哌卡因能更好地促进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前臂运动功能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