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技艺,天然成趣,是中国传统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件扎染手工艺品,都蕴含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门古老技艺传承至今,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能启迪人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表现美,更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无锡市金星中学创建了星愿扎染工作坊,并编写了《扎与染》校本教材,指导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碰撞。工作坊成立以来,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开设丰富多彩的扎染讲座和夏令营,组织形式多样、融入生活、融入社会的校内外扎染活动。

我们社团不仅在校内开展活动,还举办、参与了丰富且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尤其是参加无锡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演活动和与芦西社区合作用扎染技艺帮扶失业妇女的公益活动,让我收获很多。在校外活动中,我和其他同学都会被市民们问到同样的问题:“扎染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我会像一个小老师一般耐心地给人们讲解,就像当时老师告诉我的那样。当大家兴致勃勃地想要自己动手尝试时,我也会手把手地教他们具体的步骤和技法。

我相信,扎染这门传统手工艺一定会在我们的手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八(10)班 沈梦茹

(指导老师:贝羽蓝)

同学们利用美术课时间学习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扎染T 恤,而且每个班级都有专属于班集体的主打颜色。扎,染,洗,拆,经过一道道工序,一件扎染T 恤才算完成。

我和其他同学身着亲手制作的扎染班服走上T台,以服装设计秀的形式将扎染这门技艺展现给来参观“十四岁青春仪式”的家长和老师们。我身穿的衣服,可不是普通的服饰,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的体现。此时的我更为自信,因为我在以一种属于我们初中生自己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10)班 浦奕萱

(指导老师:郭映霞、顾 竹)

我花了大半个学期分步骤学习了近十种扎结技法,体验了单色和多色染色工序。终于,我可以独立设计一条能体现我的灵感和创意的围巾啦。我决定让围巾的花纹形式多元一些,于是将三种扎结方法融合运用在了一条围巾上。在围巾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我把细绳卷进细纱布里,再一拉,形成一个有许多褶皱的扁圆形,再系紧绳子,这就是鱼鳞纹了。在围巾中间的部分,我运用了蜘蛛纹的技法。在围巾边缘的地方我把围巾反复折叠,形成了规则的直波浪形图案。

接下来就是染色了,我喜欢绿色和蓝色,于是决定选择双色染色技法。首先,我给鱼鳞纹部位染上绿色,然后把围巾除去鱼鳞纹的其他部分单独放入锅中,染上漂亮的蓝色。这时我非常小心翼翼,生怕其余地方被染上色。两种颜色交接的地方我还简单做了渐变的处理,使颜色过渡更自然。

我将我的第一件独立作品从锅里捞起冲洗干净,晾晒一天之后,迫不及待地开始给我的围巾拆线。我的围巾终于大功告成了!

——八(1)班 易安讯

(指导老师:贝羽蓝)

在合作扎染的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设计图案,然后每个人根据图案分别负责不同部位的扎结,这比一个人的效率快多了。接下来,一个人负责往锅里加水,一个人负责把扎结好的布料放进锅里,一个人负责添加染色料和固色剂,一个人负责用长长的筷子把从水里浮起来的布再摁回水里,一个人负责把染好的布打捞出锅放在水池里认真清洗并拧干。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地完成所有工序。

在一次又一次的合作中,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这让我不禁思考如何将合作研究的方法运用到生活和学习的其他地方去。

——八(1)班 江怡婷

(指导老师:顾 竹、郭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