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润妍

老舍先生曾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冬天的济南宛如人间仙境,白墙黛瓦的四合院倒映在清澈的泉面上,碧波荡漾的涟漪中,瓦屋若隐若现,水中白鹅自在嬉戏,麻雀停留在周边的石柱上,沐浴着冬日里难得的阳光,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小茶几旁,悠闲地品茗赏景,真应了那句“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这一刻,任何人都会被这里的温晴洗去一身疲惫,仿佛了却凡尘所有牵挂。悠悠漫步在这号称“泉城”的济水之南,古之韵律、水之缠绵、城之繁华,尽收眼底。

大明湖畔

历史纵深处的诗情画意“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柳,一弯流水”,冬日清晨的曲水亭街一如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所述,小溪弯弯,流水潺潺,只是正到十二月,柳树少了些许绿意,但这并不妨碍在古石路上漫步冥思。

曲水亭街曾是文人荟萃之处,“曲水”源于“曲水流殇”。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修禊日,正值柳树发新芽,文人墨客不约而同来到这里,在溪边泉水洗濯祈福、除灾驱邪,随后举办盛会。正如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写“引以流觞曲水”,人们将水引来做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当漂流的酒杯停止在拐弯处时,离得近的人需要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并作诗一首,如果作诗不佳或未成诗篇,就会被罚酒。一众文人齐聚一堂,大家纷纷切磋文墨,诗声歌声笑声环绕山水,千古奇句留于溪水之上,又顺着流水来到后继之人的耳中,这种诗酒唱酬的盛会,一直流传到清代。

曲水流觞宴结束之后,文人墨客们并非拂袖离去,而是将饮酒作对的诗韵留在了大明湖的各个庭院。从南门进入大明湖,首先会邂逅遐园,这里是古时举办科举考试的地方,也是济南的第一标准庭院。清宣统元年,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参照宁波着名藏书楼天一阁建成遐园,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说,遐园大门坐西向东,正中嵌有罗正钧亲手提笔的“遐园”门匾,从遐园的月亮门往庭院里观望,院中游廊迂回、亭台巧置,花草树木与砖瓦红墙相映成趣,湖光山色,真如仙境一般。

遐园向西,就到了辛稼轩纪念祠,庭院正中的门匾由开国元帅陈毅手书,用于纪念宋代词人辛弃疾。辛弃疾出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即今山东省济南市,这位豪放派词人自23岁就离开济南南下,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因当时的政治形势等复杂原因,毕生没有再回过故乡济南。辛稼轩纪念祠左右厢房各三间,北侧为过厅,面阔三间,里面分别附有叶圣陶、臧克家、吴伯箫先生等对辛弃疾的赞颂,念起辛弃疾的诗,耳畔似乎响起哒哒的马蹄声,英雄跃马横刀、活捉叛将的画面跃然纸上。

出了辛稼轩祠堂,即大名鼎鼎的大明湖。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喜欢大明湖的荷叶与荷花,在词中写道“红妆翠盖木兰舟”,描绘初秋时节大明湖荷花与荷叶的风姿绰约;冬天自然不是赏荷的最佳时节,但即使湖面残存的荷叶枝早已枯萎,阳光洒在蔚蓝的湖面上,将湖面染成波光粼粼的画卷,此刻的枯木枯枝也被映衬得别有一番风趣。自然风光的魅力并不在于花团锦簇时的片刻,而是任何时节里,寒暑枯荣所展现的不同景色。

泛舟湖上,古香古色的画舫扫开湖面的片片金光,前往大明湖上最大的湖心小岛,远远望去,红柱青瓦、八角重檐的历下亭静静矗立。唐天宝四年的夏天,北海太守李邕在历下亭大宴文人雅士,众人酒至半酣时诗兴大发,诗圣杜甫一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道出了济南的群贤毕集、人杰地灵。此后的历下亭,数不尽的名士纷至沓来,文人雅集如折子戏般轮番上演。

在冬季,赫赫有名的济南八景之一“佛山倒影”可遇而不可求,江西才子刘凤诰的“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也难以在冬境里对照欣赏,于是超然楼的点灯时刻,成了游历大明湖的重头戏。

超然楼是一座仿宋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整体飞檐斗拱、古朴典雅、雕栏玉砌、精美绝伦。原楼由元代名士李泂建成,楼名效仿苏轼所建、苏辙命名的超然台,取离尘脱俗,不受拘束之意,建成后有名士在此地结诗社、着名篇,更有一代代的名士在此怀古,成为济南具有“泉城”特色的“名士文化”重要地标。虽从元至清几经被毁,但废而复兴、衰而又荣的超然楼,承载的文化却一脉相承、源远流长。2023 年,“超然楼燃灯”景观火爆全网:数秒之间,灯光依次点亮楼体,勾勒出的建筑棱角分明,通体金碧辉煌,实是大明湖畔一大绝景,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冬日泉城

天下第一名泉造就人间仙境

济南的雪总是下得仓促,昨日可能还在感受老舍先生笔下“响晴的冬”,第二天一早拉开窗帘,便会看到银装素裹的“济水之南”,不过这对于前来旅行的游客,却是意外之喜。

济南山水甲齐鲁,泉水甲天下,提到济南,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泉水,来到济南的游客,又怎会错过天下第一名泉呢?从趵突泉的北门进去,泉水的雾气蒸腾而起,已然将整个园区笼罩,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在翠绿的池中,与白雾飘飘的池水相融,隐约能看到远处楼阁的雕梁画栋,置身其中,不由得令人感叹:好一个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

到了趵突泉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大殿,漫天白雪覆盖的三大殿犹如琼楼玉宇,飞阁流丹的建筑在雪的映衬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绝美景色。相传五帝时代,舜帝南巡时染重病,娥皇和女英在听到消息后泪如雨下,泪水便化作了趵突泉和珍珠泉。因此,趵突泉在历史上被称作“娥英水”,这也是娥英祠的名字来源。娥英祠旁为泺源堂,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济南城西南奔涌而出的泉水流淌形成的即泺水,泺水在济南城东北的“泺口”与济水汇合,这番话道出趵突泉为古泺水的源头,泺即趵突泉,泺源堂也由此得名。

观澜亭是趵突泉最佳观泉地点,从观澜亭远望,轻烟薄雾的泉池中央陡地腾起三根白花花的水柱,团团轻云弥漫,缥缥缈缈润蒸大地。传说海中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可望而不可即,有人在见到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时,感觉仙山仿佛就在眼前,因此,来鹤桥的桥头牌坊上写有“蓬山旧迹,洞天福地”八字。仙雾缭绕的趵突泉是冬日限定景观,由于泉水温度恒定在18 摄氏度左右,冬季的寒冷空气和水面产生温差,水汽凝结成雾,才造就了此等仙境。

作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趵突泉景色秀丽,如梦如幻,最着名的三股泉水形如珠树,其余的小泉也美若银砂。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也曾走进趵突泉,眼前是“平地涌出白玉壶”的趵突泉眼,与“云雾润珍华不注”的仙雾缭绕,耳边是“波涛声震大明湖”的自然音响,不由得赞叹此等美景唯见泺水之源,天下再无其他。

观澜亭不远处即世所罕见的双御碑,石碑正面为康熙皇帝亲临趵突泉后的提笔,仅用“激湍”二字,便高度概括了趵突泉涌动的特点,反面是乾隆皇帝的求雨词,从遒劲的运笔看来,二帝对于趵突泉的深爱无需多言。不难想象,当年二帝自京城而来,未了的夙愿终成,提笔挥毫,字中尽显激情涌动。双御碑的出现也将趵突泉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到了新的高度。

趵突泉作为济南的城市脉搏恒久跳动,这汪泉水对于济南人来说是根也是魂,饮甘甜的泉水,观人生之泉澜,在三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数次停喷与复涌中,济南人的骄傲和精神延续至今。

济南老城

探寻芙蓉街里的市井烟火

雪停之后,冬日的济南依然寒气袭人,城市里却热闹了起来。济南这座城,可谓将古朴与现代融于一体,就像济南人,在匆匆忙忙的现代生活中依然保持着温厚与淳朴。穿过潺潺清泉水,走马观花式地跟随人潮步入幽幽古巷,就能找到济南最热闹也最着名的巷子——芙蓉街。

从芙蓉街的南门进去,能看见瘦高的雕花木牌坊立在芙蓉街的南口,一旁是“老残听曲”的雕像。清末文学家刘鹗《老残游记》中记叙了老残游览大明湖的一段情节:在芙蓉街口,白妞唱着梨花大鼓,老残和店小二看得入神,茶水溢出茶杯而不觉……栩栩如生的雕像生动表现了清朝末年老济南的市井风情,游人好似也能从雕像中听见白妞百环曲折、节节高起的曲调,济南的曲山艺海由此可见。

芙蓉街位于济南城的中心,北起东花墙子街南口,南至泉城路,是一条全长432 米的历史老街。街道因泉得名,旁边一池与老宅相伴的清泉,便是芙蓉泉。明万历二十八年,当地以芙蓉泉为水源凿小河,北引至府学泮池,名梯云溪,沿溪的街道便叫做芙蓉街。自那时起,家家户户临溪水而居,泉水自此在济南生了根。

过芙蓉街中段向西行,在一片青瓦白墙的屋舍中央,有一池开阔的水面,这就是鼎鼎有名的王府池子,也叫濯缨泉。“旧时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间百姓家”,王府池子原来属于山东巡抚衙门,再早是明代德王府,后来清军攻占济南,废德王府为巡抚衙门,将王府池子划了出来,流落到民间。虽历经乱世的八方风雨、动荡不安,王府池子同样看见了今日芙蓉街的繁华烟火,潺潺流水记录着济南从历史中走来的一步步脚印。

曾经的芙蓉街风雅无边、商贾云集,不少老济南人对街中的百年老店如数家珍,如燕喜堂、会仙楼、吴家锅饼铺……这条长不过500 米的街巷与其相连的芙蓉巷、金菊巷等支巷,在全盛时期共有商号140 多家,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顾客盈门,济南最有名气的鲁菜馆、最大的照相馆都扎根于此。

现在的芙蓉街依然是济南最为繁华的地方,它以小吃闻名,被誉为“齐鲁第一小吃街”。走过青青的石板路,窄窄的老巷,街边各色小吃店林立,香味儿四处飘散,各路小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热闹中尽是老济南市井的烟火味。相比大多数寂寂无闻的老街,芙蓉老街从古到今依然充满着商业的活力,南来北往的游客夹杂着南腔北调的话音,摩肩接踵流连于眼前的美食盛宴,无数的小商小贩在路两边各据一摊或一店,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从未停息,宛如一幅气韵生动的水墨画。

芙蓉街是整个济南的一个缩影,这座城市的过去是繁荣且辉煌的,造物主有意将泉水贯穿整个济南,使得它在经历时代变迁、历史更替之后,仍然拥有难能可贵的质朴和温情,让人无法说清楚,到底是济南城保护了自然流淌的泉水,还是汪汪清泉赋予了济南生命。想来,这就是济南与生俱来的魅力。

编辑+ 冯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