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堇与授粉昆虫

近日,法国科学家指出,随着授粉昆虫数量的逐渐减少,一些开花植物的繁殖变得更加困难,它们正在向自我授粉的方向进化,对昆虫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研究人员发现,与20~30年前生长在巴黎地区的三色堇相比,如今生长在同一地区的三色堇花朵小了10%,花蜜产量减少了20%,使传粉昆虫更少对其造访。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变化是由于欧洲传粉昆虫数量减少导致的。事实上,在过去50年里,全球许多地区都在报告昆虫数量在减少。

植物为昆虫生产花蜜,昆虫则在植物之间运送花粉,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是经过数百万年的共同进化形成的。但三色堇和传粉昆虫如今可能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植物生产的花蜜越来越少,也就意味着可供昆虫食用的食物越来越少,这又会加速昆虫数量的减少。

最近,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卡西尼号宇宙飞船的任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土星的卫星——土卫二释放的气体羽流(流体的一种现象)中包含多种物质分子。

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重新检查了卡西尼号2011年和2012年两次飞越期间收集的数据,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种气体羽流最有可能的组成是5种已经识别出来的分子(水、二氧化碳、甲烷、氨和分子氢)和新识别出的一些碳氢化合物,以及甲醇和分子氧。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羽流似乎来自土卫二冰面裂缝下的地下海洋。土卫二表面之下这一成分多样的“化学物质仓库”,可能符合宜居环境,或可支持微生物群生存。

现代螺旋藻(一种蓝藻)的微观图像

1月4日,比利时科学家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一组17.5亿年前的微化石中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光合作用结构证据。这一发现有助于揭示产氧光合作用的演化。

光合作用是阳光催化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的反应,是一些绿色植物(包括藻类)中相关细胞器独有的过程。研究人员在一种蓝藻化石中发现了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结构——类囊体,它也是植物叶绿体和某些现代蓝藻内部的一种膜结构。在这一“年龄”的样品中发现类囊体,意味着光合作用可能在17.5亿年前的某个时间已经演化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