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肠我们并不陌生,但你听说过“石香肠”吗?在野外,地质工作者常会在地层中看到一种独特的“香肠”——石香肠构造,它就像埋藏在地层中的一节节香肠。这种形态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听听地球的回答吧。

石香肠构造常见于层状地质体中,简单来说,它是由于不同层的力学性质不同,在某种受力情况下被拉断成节状形态形成的地质构造。石香肠构造具有重要的力学指示意义,可以被地质工作者用来测算地层的各种参数。

在野外,层状地质体分为沉积岩地层、岩浆岩脉及一些层状变质岩,它们都有可能发生石香肠化。对于石香肠构造而言,原始的岩层建造、不同岩层之间的力学差异、地层受到的压力等,都是让地层发生石香肠化的必要条件。

黄河上游的现代沉积现象。上图为青海贵德县清澈的黄河水,下图为黄河岸边的沉积层(供图/张宏远)

下面,让我们以沉积岩为例,看看石香肠构造是如何形成的吧。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幺是沉积岩。

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水球”,这在已知的宇宙群星中都是罕见的。沧海桑田,地球表面也在不断变化。

夏季汛期来临时,河流是浑浊的,这是因为河水的泥沙含量高;而到了旱季,河流流速变缓,泥沙会沉积到水底,河水也随之变清——这就是沉积的基本原理。

当软弱的岩层很厚、强硬的岩层很薄时,强硬的岩层就可以被称为能干夹层。在野外,能干夹层的抗风化能力比软弱层强,因此常常突出地表。图中的膏盐夹层即能干夹层(供图/ 张宏远)

当我们把时间拉得接近无限长时会发现,在同一个地方,有时有河流穿过,有时则会变成一汪湖泊,有时又被海水漫过……河流、湖岸、海岸、大陆架、海盆,沉积岩就是在漫长的地表变迁中形成的。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泥沙等沉积物经过长期积累,会形成一层层颜色各异、结构不同的沉积岩层。

沉积岩层不断形成,有的岩层强硬,有的岩层软弱,形成了千层蛋糕一般的地层。在沉积岩的地层中,不同岩性的岩层总是相间存在,也就是说,相邻的岩层往往强弱不同,例如,砂岩层比相邻的泥岩层要更强硬。

地球的构造运动会让地层发生变形。强硬的岩层在构造地质学中常被称为能干层,相比软弱层,能干层更容易断裂。这种相邻岩层之间力学性质的差异,是形成石香肠构造的必要条件。

在沉积地层变形的过程中,温度和应力场条件会发生变化,地层内部组成、结构、构造也会随之改变。当地层受到垂直于层面的挤压力时,脆性变形的能干层便会断裂成一节节的长条岩体,从岩层的侧面看过去,就像是成串的香肠;塑性变形的软弱层则会被抽拉减薄,将香肠状的断裂能干层包裹。石香肠构造便是这样诞生的。

石香肠构造的形成离不开力的挤压。这些力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地质环境中,力的来源很复杂。一些地球岩石圈板块活动,例如板块“漂移”、洋中脊“海底扩张”、深部地幔物质“对流”等所产生的力,就可能使沉积岩层受到挤压。这些沉积岩层受到的力,有时以侧向为主,有时以垂向为主,受力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稳定,形成了如石香肠这样的地质构造。

让沉积岩层受到挤压的因素,还可以是岩浆上涌的力。由于沉降和沉积作用主要发生于地表低洼地区(例如平原、湖泊、海域等),这些地方因此也被称为构造沉降带。

构造沉降带常常发生在两个板块的汇聚边缘,例如东亚-西太平洋地区。中国东部就地处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汇聚边缘,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最早指出,中国自东向西存在第一沉降带(东海等地区)、第二沉降带(华北平原等地区)和第三沉降带(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在构造沉降带上,岩石圈比较薄,受到岩浆上涌的力也就更加明显。当地球的深部存在热活动时,热量会向上扩散,炽热的岩浆、热液也会向上运移,对上方的水平沉积岩层形成烘烤和压迫。沉积岩层水平延展,拉断强硬岩层,从而出现石香肠化。

以上,是对沉积岩中石香肠构造的介绍。在自然界中,石香肠构造还可以由许多其他岩类构成,不仅如此,它们的空间尺度更是多种多样。不妨试想一下,由下部刚性的地幔和上部相对柔性的地壳组成的岩石圈板块,当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圈物质上涌时,是不是也可以引起岩石圈的石香肠化呢?

漫步于野外,大自然中的神奇总会让我们感到惊喜。岩石不会开口说话,却能倾诉数百万年以来大地经历的一切。那些伟大、精彩的故事就藏在山海之间,等待着被科学的罗盘指引,让你我发现。

根据上文可知,我们在地层中观察到的串状“香肠”,是发生了石香肠化的岩层的横截面。在这个石香肠构造中,横截面包含最大拉伸应变轴(a)和最小压缩应变轴(c),而石香肠体平行于中间应变轴(b),所以石香肠构造在构造地质学中又被记作b型线状构造。地质构造学家常常会研究石香肠构造的横截面,以揭示最大拉伸应变、压缩应变,并推断受力方向。

石香肠构造的立体模型

藕节状石香肠

石香肠构造的截面形态与岩层发生石香肠化时的温度也有关系:温度高、层次深时,石香肠构造就会表现出藕节状、鱼嘴状、透镜状等形态;温度低、层次浅时,能干层的脆性变形便会格外强烈,石香肠构造就会出现矩形、菱形、梯形。

石香肠不止可以是长条状,也可以是巧克力方盘状。这又是什幺原因呢?

对于岩层而言,其受力可以划分为互相垂直的3个方向的力:垂直于岩层面的方向上的压力(记作σv),平行于岩层(顺层)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压力,分别为最大水平压力(σH)和最小水平压力(σh)。

当σv>σH≥σh时,能干层就会伸展拉断而石香肠化。

能干层发生巧克力方盘形石香肠化的受力特征

在石香肠构造的形成过程中,尽管局部垂直方向受力最大,但水平方向的受力也是同步存在的,且作用时间相对更长。因此,当水平方向的受力不均匀,强硬夹层就会形成长条形石香肠;当水平方向上的两个力几乎相同时,强硬夹层就会形成巧克力方盘状。

(责任编辑 / 代竹蕊  美术编辑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