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丝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生性贪财吝啬,爱钱如命,他的名字,也成了守财奴的代称。其实由古及今,因贪吝而蒙蔽了理性,从而走向极端的例子,并不鲜见。

曹洪因吝啬入狱

三国时期,曹洪曾数次舍命相救过堂兄曹操的性命,为曹魏政权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对于钱财,曹洪却吝啬刻薄,丝毫没有慷慨激昂的豪气。《魏略》中载,曹洪敛财有术,是曹操手下诸人中的第一巨富。魏文帝曹丕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找曹洪借一百匹绢。曹洪觉得肉痛,百般托词不愿意借,结果惹恼了曹丕。一直怀恨在心的曹丕即位后,找了个由头把这位堂叔下到狱中,准备处死他。后来幸得卞太后求情,曹洪才免于一死。

把醋瓶舔干净再去买

《朝野佥载》载,唐代时,荆州长史夏侯处信素以吝啬闻名,凡是认识他的人都看不起他。一次有客来访,夏侯处信吩咐仆人准备饭食,仆人凑到他耳边悄声问:“要和多少面?”夏侯处信答:“两个人,两升面就可以了。”

过了一会儿,客人有事告辞,夏侯处信赶紧喊仆人停止和面,可是面已经和好了。夏侯处信很生气,指着仆人大骂,又想了许久,吩咐道:“把和好的面全部烤成饼,作为工作餐。”

另外,夏侯处信用小瓶子装了一升醋自己吃,家人都不许蘸一滴。有天仆人告诉他,醋已经吃完了。夏侯处信让仆人取来瓶子,倒了许久,把残余瓶内的儿滴醋都舔得干干净净,才让仆人再买。

孩子夭折用草席包裹

说到惜钱如命,密州刺史郑仁凯更胜一筹。他家中有个小厮,央求他给买一双鞋,郑仁凯说:“这事好办,我为你找一双鞋来。”不一会,门夫穿着鞋进来,郑仁凯故意支使门夫爬到树上掏鸟窝。门夫脱了鞋爬上树,郑仁凯就偷偷让小厮把门夫的鞋穿走。等到门夫下树,遍寻鞋子无着,只得打赤脚走了。郑仁凯为此非常得意。

五代词人韦庄,作词多写春愁闺怨,以辞藻艳丽、香浓温软着称。而他的吝啬,也与他的词一样着名。韦庄每次做饭,下多少米都有固定的分量;做饭烧的柴,也要事先称好;若是吃烤肉,哪怕是少了一片他都会知晓。韦庄有个儿子,八岁时夭折了,入葬时,妻子为孩子穿上生前的衣服,却被韦庄剥了下来,只是以孩子原来睡的旧草席包裹着埋了。而且掩埋之后,韦庄还把草席带了回来。每次睹物思人,夫妻俩就悲伤地哭泣。只是这种情感,因为韦庄的悭吝多少有些怪异。

儿子吃个鸡蛋就罚跪

清代康熙朝的时候,江宁巡抚汤斌被尊为“理学名臣”,一生以清苦的生活砥砺名节。某天他查看家中账本,发现上面开了一只鸡蛋,顿时大怒:“我来到苏州还从来没有吃过鸡蛋,到底是谁买的?”下人答说是公子。他便把儿子叫来,罚跪在庭下,数落道:“你以为苏州的鸡蛋与河南是一样的价钱?你想吃鸡蛋,就回河南老家去,哪有不嚼菜根而能做百事的人……”

苏州物价比河南略高,也许是事实,但两地的鸡蛋价格,也绝不会差到哪去。汤斌为了名声,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甚至不惜牺牲子女的正常生活,已近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这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一切的做法,与葛朗台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