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墨

2024年1月3日,广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对船舶进行维修保养

在继芯片、新能源汽车之后,近期,中国造船业也被美国盯上了。

当地时间3月12日,美国五家工会向拜登政府提交请愿书,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中国船舶行业开展反补贴、反倾销调查,以及要求对停泊在美国港口的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

在这长达126页的请愿书当中,这些工会蔑称,中国在船舶行业采用了一系列“非市场政策”,来打击竞争对手,并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同时,请愿书还披露了美国造船业的衰落现状。

面对美国人的污蔑,中国官方进行了严厉驳斥:“中国船舶、海运等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靠的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过硬品质和良好口碑,而不是什幺歧视性的贸易手段。”

2024年3月19日,湖北宜昌,船厂工人在造船

中国成为了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的国家。

目前,中国造船业究竟发展到何种程度,竟会让美国人如此忌惮?在国际市场当中,中国造船业又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大国造大船

对于中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挪威船级社DNV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和海事业务总经理科莱表示,中国造船业在过去几年发展迅猛,从造船大国迈向了造船强国。

科莱所言不虚,在中国32600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中国造船业正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气象—国产船舶从这里出发,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如今的中国更是成为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近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在国际市场份额均占世界第一,其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同年,中国船东所持有的船队规模达到2.492亿总吨,首次超越希腊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

从船型来看,中国在国际船舶市场上,非常抢手。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披露,在全世界主要18种船型当中,中国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列全球首位,其中汽车运输船、油船、散货船分别占82.7%、47.8%、79.6%。

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去年11月4日正式完成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国成为了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的国家,即同时可以建造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大型邮轮。

在造船速度上,中国造船厂也在刷新着世界纪录。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仅用了37个月17天的时间,这是战后人类建造航母的最短时间。大连船舶重工高管姜洪亮曾自信地表示,他们大概花费180天就可以建造一艘超大型油轮,而且水平领先全球。

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不过站在目前的位置,回首中国造船业,那是一段“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在历史上,中国造船业虽然长期领先全球,但是近代的积贫积弱,使得中国造船业在那个时期基本处于“荒芜”状态。

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尽快融入世界市场,中国船舶工业成为最早改革开放的领域。为此,邓小平还专门提出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船舶出口打进国际市场”的战略。在此战略之下,中国不仅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生产设备,还逐步培育了自主设计研发的能力。

正是在这些努力之下,中国造船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4年,中国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在2008年,超越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在三大造船指标上,首次同时超越韩国,跃居世界首位,并将这一优势保持至今。

抓住机遇,转换赛道

中国造船业能够杀出一条血路,还在于它能够抓住行业发展的脉搏。

有业内分析,在国际市场上,绿色船舶的前景非常广阔,去年大概已经有5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在未来10年,市场将发展到数千亿美元。

科莱披露,目前中国造船厂的船型已覆盖所有复杂高端和环保船型,“可以预见,中国将在2024年继续建造更多绿色船舶”。中国船舶大连造船项目总设计师许环运领导的船舶设计团队,三年前的订单中还没有任何绿色船舶,而如今他们正在设计的18个船型里,绿色船舶超过一半。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副院长朱建璋也表示,中国已拥有各种船型的设计建造能力,“中国船队未来共同的发展趋势是绿色化、智能化”。

正如朱建璋所料,“绿色智能”的造船新模式,正在助力中国造船业走向更高的位置。2023年,中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的国际份额达到了57%,这些订单覆盖了所有主流船型—由于订单太多,某些订单的交货时间已经延长至2028年了。

中国“绿色船舶”受到如此追捧,其实并不意外。

在全球气候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共识。作为污染严重的行业,航运业也成为了被重点关注的对象。据世界经济论坛称,如果航运是一个国家,它将是世界第六大污染国。在世界贸易当中,占贸易总量80%的航运业,所产生的污染涵盖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石油泄漏等。

2024年3月26日,国内首艘1 . 2 万立方米LNG运输加注船在江苏启东出海试航

据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预测,航运业在2018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全球人为排放量的2.89%,预计到2050年,其将达到2008年水平的90%~130%。另外,船舶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占到全球的5%~10%和17%~31%。这些污染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船舶在航运过程当中,柴油引擎燃烧含高硫的重油所导致。

作为国际航运监管机构,国际海事组织在2023年7月提出了最新减排战略,力争全球航运业在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对此,中国政府积极响应,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四个部门发表声明称,到2025年,建造全球一半以上由低碳燃料(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绿色甲醇)提供动力的船舶,并到2030年主导全球绿色造船市场。

敢于提出这个目标,中国造船业是有底气的。

在绿色订单上,中国造船业在2023年全面提速—氨燃料预留、氢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液化天然气、动力电池、甲醇动力绿色船舶订单也猛增。据官方统计,这些订单在2023年的国际份额达到了57%。

在绿色技术方面,中国造船业也呈现多元发展。在动力电池领域,去年7月,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的全球最大700标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正式下水,其实现了全程纯电航行,续航能力达到了380公里。

在甲醇燃料上,同样在去年7月,河柴重工自主研发的国产甲醇燃料发动机首次实现成功点火,中国首型国产甲醇双燃料低速机产品预计将在2025年面世。此外,在液化天然气领域,由大连船舶重工建造的全球首艘LNG双燃料动力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使得中国绿色船舶的技术水平位居世界的前列。

先前,LNG船的某些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少数造船厂垄断。不过,近年来,经过中国造船厂的奋勇直追,已经攻破了某些技术障碍。例如,青岛双瑞目前已经成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asLink船用LNG供气系统,从而得到了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船东MSC的青睐,并收获了批量订单。如今,中国造船厂在全球大型LNG运输船的市场份额已提升至35%。

此外,中国绿色船舶的“绿色”不仅体现在动力方面,还体现在设计建造的各个环节。科莱分析表示,在船舶的绿色改装方面,中国造船厂的技术也突飞猛进,例如中国造船厂完成了全球第一艘在现有船舶上加装巨型特殊风帆翼的项目。

2023年11月20日,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晨雾袅袅

中韩博弈,巨轮之战

虽然中国造船业在近期被美国人盯上,但是从市场竞争来看,韩国才是中国最大的对手。据美国福克斯新闻披露,中国造船能力比美国高出232倍—中国造船厂的产能约为2320万吨,而美国不到10万吨。从造船记录来看,从1953年到2016年,美国能够建造大型远洋军用和商业船只的造船厂数量,从30家下降到6家,其年产量从60艘下降到7艘。

而韩国造船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发力,利用10年左右时间,赶超欧美,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并在1999年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从此长年雄霸榜首。

虽然近些年以来,在订单量上,中国领先韩国,但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某些先进技术方面,韩国依旧领先中国。韩国首尔大学海军建筑和海洋工程教授禹钟勋(音译)表示,在散货船或集装箱船方面,中韩两国基本没有技术差距,但在LNG船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在韩国造船界看来,中国LNG船订单在近年之所以大幅度增长,凭借的是价格与时间的优势:在价格上,由于人力成本等因素,中国船舶的造价远低韩国;在修造期方面,韩国造船厂需要不少于四年的时间,但中国的修造期却比前者更短。这两者优势在市场上,弥补了中国技术的不足。

对于技术上的不足,专注能源转型的中国华能集团表示,中国的绿色船舶在发动机技术、绿色燃料制取经济性、标准规范、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船长倪迪也表示,中国造船业的绿色燃料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建设面临着困难,例如绿色甲醇的生产处于刚起步阶段,而且其储运及加注环节的相关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也较为薄弱。

不过,面对中国的崛起,韩国业内也担忧,虽然目前由于韩国的技术优势,中国造船业在短期内不会对韩国造成致命威胁,但是随着中国技术改良和设备投资的持续加入,不能保证将来不会蚕食韩国的国际份额。

因此,为了应对中国的挑战,韩国政府制定了专门计划,扩大其在造船业方面的优势。近期,韩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五年投资计划,计划花费9万亿韩元(约合482.4亿元人民币),同韩国三家主要造船厂合作,以确保韩国技术的“领先优势”。

同时,韩国业内人士还提出了他们自认为的“最佳胜招”:趁着中国目前正在发展LNG相关技术,韩国积极抢占甲醇、氨等绿色船舶市场。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