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黄吉虎整理:蔡菲菲

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背后有一大批科学家默默无闻地做着杰出的贡献。黄吉虎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古稀之年的火箭动力专家、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讲起自己的少年时代来,仍是那幺投入而动情。

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背后有一大批科学家默默无闻地做着杰出的贡献。黄吉虎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古稀之年的火箭动力专家、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讲起自己的少年时代来,仍是那幺投入而动情。

中国,不一样了

我出生的那一年,正是日本人横行中国的1938年,他们的飞机肆无忌惮地轰炸,烧毁了我们的房屋、街道。等我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不愿意让我进日本人开办的学校,将我送进私塾开始启蒙学习。

在私塾读书的日子过得很快,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所有人都欢呼庆祝。1946年秋,我与弟弟一起进了“洋学堂”,从一年级开始念起。就在这一年内战爆发。

1949年4月,解放军来了,我们躲在门后面偷偷地看,步兵、骑兵看上去威风凛凛的,而且秋毫无犯,与国民党官兵的强取豪夺形成鲜明对比。新中国成立后,我终于进入正式的学校读书,并且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湖州双林中学。

上世纪50年代,我们中学生已经算有文化的人了。每到周末,学校就组织宣传队到大大小小的茶馆里去。浙江的茶馆经常表演越剧清唱,我们也唱,只是剧情换成了新婚姻法、土地改革等内容。我们从象牙塔走出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有了国家主人翁的感受,也深深地感觉到,中国真的不一样了。

少年强国梦

那时共和国刚建立,全国还处在恢复时期,家里的一切当年被日本人烧光了,我和不少同学面临因贫困而辍学的危机。幸运的是,政府提供的助学金帮助我度过了那段困难的岁月,至今我对政府仍充满感激之情。初中毕业后,我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湖州中学。

1956年,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当时全国都在关注科技发展,我们的老师也随时留意着最新的科技资讯。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教我们物理的陈振华老师是一位物理学家,他把这件轰动世界的大事讲给我们听。同学们激动得不得了,第一次打开了看世界的窗户,感觉像是做梦一般。

上数学课时,老师讲到苏联的多级弹道火箭洲际导弹能够发射到预定的太平洋区域,而我们只要知道轨迹和落点,就可以找到发射点,这是中学数学就能解决的问题。这种时事与知识相结合的上课方式,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枯燥的数学、物理都学得津津有味。

我们曾经亲眼看到国家落后国人被日本人欺负的场景,所以期盼祖国强大起来的心情格外急切。当时中国正在向苏联学习,大家都说“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有苏联作榜样,中国也能发射自己的卫星。我们对知识极度渴望,课间休息时一起讨论当时的科技发展,“科技”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通过高考,我如愿成为中国科技大学的第一届学生,有幸得到钱学森、华罗庚、吴仲华、严济慈、吴有训等多位名师的指点。毕业后我留校教书,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同时也参与了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到“神舟一号”飞船发射等多项重大工程的研究工作。每次看到火箭升空,我心中总是感慨万千,中国终于崛起了。

“落后就要挨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现在在不少人听来未免“空洞”的口号,对那时的少年来说却是铭刻于心、澎湃于胸。因为他们真切地看到了希望,不再挨打的希望,崛起的希望。

而将希望在自己手中变成现实,你,能理解这样的一种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