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安脱线

随着第三季《花儿与少年》的播出,相信纳米比亚已经被很多同学列在了愿望清单上。这个位于非洲西南部的陌生国家,拥有沙漠、大海相连的奇特景色,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融合的人文建筑,以及最最吸引人的野生动物!如果你问,神奇动物在哪里?那纳米比亚的哈纳斯野生动物保护基地一定是最正确的答案!它也是第三季《花儿与少年》全体明星做野生动物保育员的那个基地哦。

哈纳斯野生动物保护基地(Harnas Wildlife Foundation)是由尼克夫妇(Nick van der Merwe 和 Maritta van der Merwe)创建的私人动物保护基地。1987年,他们用5兰特(南非货币)和面包从一个牧民手里救下了一只受伤的小狒狒,从此以后,他们便走上了救助受伤动物的道路。基地现在有猎豹、花豹、狮子、野狗、猫鼬、狒狒、鸵鸟、孔雀、羚羊、角马、斑马、长颈鹿、野猪、黑面猴、狐狸、鳄鱼等,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非洲动物在这里都可以见到。

2018年年初,我在这里做了两周的志愿者,还正巧碰到陈柏霖被“流放”到此,亲眼见到他喂小猎豹和带着fifi(狗狗)在农场闲逛的场景。外国志愿者和基地工作人员都对中国明星感到好奇,作为当时基地唯一的中国志愿者,我还被其他人问“Chen是中国的布拉德·皮特吗”,哈哈。

“铲屎官”非洲上岗

志愿者的生活区简单朴素,四人一间小木屋。第一天到达时,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了欢迎信和棒棒糖。卫生间和淋浴房都非常简陋,洗澡的热水靠柴烧。有时还会有鸵鸟和野猪造访,让我忍不住感叹:天哪,这里真的是非洲啊!

在餐厅,我们经常吃着饭一抬头,就能看到野猪和羚羊,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斑马和长颈鹿,简直让人兴奋。有一只叫“培根”的野猪非常黏人,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在我们的小木屋,它老是哼哼着追得好多志愿者哇哇乱叫。大家给野猪起名时也相当冷幽默,几只野猪分别叫“培根”“火腿”“开心乐园餐”。不知野猪知道了心里怎幺想,哈哈。

在野生动物保护基地,我们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野生动物们准备食物。志愿者会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分管不同的动物,负责它们的喂养和清洁工作。起初,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噩梦,有太多要记的东西:上午吃什幺,下午吃什幺,哪天需要大清扫。我甚至一下子记不住我要管哪些动物,它们都在哪里。

我们组负责的动物有狐狸、狒狒、孔雀、猫鼬、珍珠鸡、乌龟、猎豹等。每组会有一本指南手册,教大家怎幺喂养不同的动物。譬如,乌龟的食物是大仙人掌和猫粮,狐狸每天要吃肉、鸡蛋和猫粮,猫鼬的食物则是鸡蛋、苹果和碾碎的猫粮加鸡蛋壳。

每次喂食时,最大的挑战来自成年的狒狒。在基地,喂食5只猎豹只需两个志愿者,而喂食狒狒则需要协调员的陪伴进入,可见狒狒的可怕。我每天喂食、打扫时都心惊胆战,被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成年的狒狒个头很大,有大半个人高,有一次我进去喂食,一只狒狒一把抓住了我的手腕,吓得我魂飞魄散。然而,几天下来,我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我也高兴地发现动物们跟自己越来越亲近,后来,我连进成年狒狒的领地也一点都不害怕了。每个生命都非常神奇,你为它们付出,它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你。

超级酷的“遛大猫”

大猫们是基地里的动物明星,基地救助的大部分都是失去妈妈、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猎豹。比如有的母猎豹冲进农场被农民打死,无人照顾的小猎豹就会被送到基地。

保育人员对救助猎豹有着丰富的经验。经过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无间断的照料,来到这里的小猎豹都长成了威风凛凛的大猎豹。但由于从小人工饲养长大,这些小猎豹往往没办法适应野外生存,只好继续由人类饲养。基地在给它们提供类似自然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还诞生了cheeth walk这个项目(翻译过来大概可以叫作“遛大猫”)——跟几只猎豹坐在一辆车里一起到野外散步,没有任何牵引和保护措施,听起来就很酷对不对!

协调员告诉我们,这些从小被人类救助的豹子性格温和,但还是需要注意在它们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触摸,在它们上树的时候离远一点。“撸”大猫的技巧同“撸”猫,猎豹喜欢被挠脖子后面,心情好了会对你咕噜咕噜叫。

由于纳米比亚农业发达,很多地方占林为耕,因此可供豹子栖息捕食的土地已经越来越少。但对有希望回归自然的豹子,基地还是会尽可能地减少人类的接触和干预,争取将它们重新放归自然。

野外喂食,我在食物链底端

如果你问我,在动物保护基地,最刺激的工作是什幺?那无疑就是野外喂食(outside feeding)了!

野外喂食的对象大多是大型野生动物,如狮子、花豹、猎豹、野狗、大山猫、野生狒狒、鸵鸟、黑面猴。来到基地的第一天,我就被来了一个下马威——直接开进野生猎豹的领地,喂食野生猎豹!

我和其他两个志愿者站在只有一边有护栏的拖车上,周围全是饥肠辘辘的野生猎豹,闻着肉味跟着拖车。协调员让我们抓住肉桶不要动,后背不要对着豹子,否则容易被攻击。

车子慢慢往前开,一只“刀疤脸”猎豹跳上了拖车,叼走了一块肉。拖车上的我们仨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来证明,每次喂食,“刀疤脸”都会跳上去先叼走一块肉。接着,我们拎着肉桶爬上一个高台,拖车就开走了。我们站在台子上,大喊“cheeth come”,豹子们便慢慢聚集,在下面“喵喵”地叫着。没错,我那时才知道豹子竟然是“喵喵”叫的,而且声音很细,顿时觉得它们还有点萌。清点好数量,确定豹子到齐之后,我们就快速扔下桶里的肉,每只豹子叼到肉就散开了,于是我们再快速下来,上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非常刺激。

此外,我们还要喂花豹和狮子。给它们喂食时,我们需要把大块的肉扔过围栏,感觉自己秒变大力士。

下次见面你会不会记得我

在基地的两周转瞬即逝。很多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待了好几个月,还有许多人来了不止一次。这里究竟有什幺魔力,让这幺多人选择一次次不远万里地飞来呢?一个已经是第三次在这里做志愿者的德国女孩说,她爱这个地方,不希望错过动物们的每一个成长阶段。

我想,在这里,可以学习生命的意义,学习如何坚强,也学会如何告别。你能在自然的怀抱中,零距离地学习生命教育这一课:基地有一只猎豹叫作Moritz,它曾经得过流感,眼睛几乎失明,头上还开过刀,很多人一度以为它坚持不下去了,可是现在,它已经能被带着去野外散步了;农场里还有两只不起眼的绵羊,其中一只双眼失明,工作人员为另一只绵羊戴上了铃铛,失明的绵羊跟着伙伴的铃声,每天悠闲地吃草;还有一只叫Gumbi的我不知道是什幺熊的动物,按照人类的年纪来算已经90多岁了,它刚刚又过了一个生日;保育人员最近又捡到了一只被妈妈遗弃的小狒狒,24小时不间断地照顾……生命大概就是如此,不断来去,生生不息。

不知道下次再去保护基地时,这些神奇动物又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