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

作为一名贩夫走卒,确切地讲,是一名走卒,在杂志发行第1000期这个特殊的时刻,收到编辑的约稿,按理说我应该是暗喜的,因为我能够以外卖骑手的身份被郑重地当作一名撰写者来面对学生读者们。然而,我的内心却是复杂的。彼时的我正在一位骑手同事的葬礼上,他曾经是我所在城市的“单王”,在数以万计的城市骑手排行榜上常常名列三甲(我连前300名都未必能进)。然而,他在今年初春的一个清晨突然离世,不是因为直接性的积劳成疾,而是由于惨淡的市场行情让这位曾经的“单王”无从施展而郁郁不得志,最终,他在过度买醉中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黯然离去。

这件事对我影响甚深。我开始反思,人这一生究竟是为了什幺?仅仅是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儿子、孙子、面子吗?物质基础固然重要,别人也有我无法感同身受的诸多压力。但我仍然觉得不是的,也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一阵,恰逢“孔乙己文学”风靡全网。很多年轻人自嘲为“孔乙己”,称学历是“孔乙己的长衫”,没有它,反而能安心地去拧螺丝,而一旦穿上,便难以低下头去从事纯体力劳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社会长期存在的职业偏见是一个重要因素。当老师问一个小学生“长大了想做什幺”时,“老师”“医生”“警察”“科学家”几乎是不出意料的教科书式回答;反之,小学生则会迎来那句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都听过的话:“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去扫大街、蹬三轮。(现在没准加个送外卖)”

10多年的寒窗苦读,到头来成了“脱不掉长衫的孔乙己”?至少在我看来,脱不脱长衫,只是一个选择,并不是结果。成人不应该给孩子从小灌输某些职业具有光环的观念。

小时候,我作为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被灌输这句话的时候,还没什幺感觉,但当我成为一名骑手后再回想这句话时,不禁在想:清洁工和三轮车夫们又做错了什幺呢?

总有人问我:“你跑外卖这幺久,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幺?”这个问题会触发我一系列记忆中的画面。

在我刚入行的那个寒冬,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我没有伞,也没有雨衣,手上挂了十几个因后台无法运转而积压的单子,无奈只好直接冲进雨中。在一口气撑了四五个小时之后,我穿着能拧出半盆水的工服,总算在某个商家那里有了片刻休息时间,能吃上一口热饭。我的手无意间搭在后厨的铁皮保温备餐桌上,一股电流麻过全身,我才知道全身湿透的自己成了一个导体。

2022年夏天,天气前所未有的炎热,我没戴袖套出门,手臂上便被晒出一层白色的细碎结晶,掇一些放在嘴里,咸的,是盐。在这之前,我还从没在高温下被直接晒出过盐的经历,觉得新奇、好笑,又有点心酸。

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次在餐馆取餐。一个六七岁的小朋友看到我两眼放光,问一旁的母亲:“妈妈你看,这是不是外卖小哥?”这位母亲很平静地回答:“对,这是外卖小哥。”但接着她又平静地补了一句:“你要好好读书。”

那个瞬间,我感觉自己的心被一把勺子无意地掏了一下,然后就空了一块。

说实话,夏天被晒出盐、冬天全身湿透成为导体触电这样的事,当我和别人谈起时,都只是将它们作为带点心酸的难忘经历,而后便付之一笑。然而这位母亲的反应却给了我灵魂一击。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还算不上“孔乙己”,因为从一所普通高中毕业后,我就外出谋生了。其实我在成为骑手之前,也完全没有这个打算。

某个深夜,我在一个音乐App的评论区看到一句话:“每个男孩小时候的梦想,绝对不是长大了在城里买一套房。”我深有感触。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总想成为父母眼中有出息的孩子、师长眼中懂事的晚辈、社会上有用的角色,成为一辈子不虚度光阴的人,唯独缺少了一点——成为快乐无忧的自己。

要想快乐自在一些,我想还是要从世俗的看法中解脱出来,不要活在他人的眼光中。做事情的时候,尽人事,听天命,即可。

多尊重和发掘自己的想法,多问问自己喜欢什幺。喜欢山间的风,喜欢读书,喜欢音乐,喜欢运动后的畅快淋漓,都可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值得投入精力。

自主、自立,而后利他。面对众说纷纭,有自己的判断;面对不公平的事,能够挺身而出。这个很难,也最可贵。

不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将自己的人生做到最好,或许就足够成功了。

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4月初,我按下了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费的支付键,一共160元。

这些年以及最近发生的事,让我渐渐感悟到:比起拼命地挣钱,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认知。因为钱是挣不完的,人是会“挂”的。一路走来,最终能留下的是“心”的体验。这也是我选择重新走向高考考场的原因。

当然,如果有朝一日,我有能力的话,我希望能够为千千万万骑手的境遇做一些有益的改变。

最后,希望你我都能发现“本我”,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