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偶 然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家书店,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家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尽管它的外表并不起眼,但它背后却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最早知道莎士比亚书店,是因为它出现在了钟芳玲的《书店风景》中。多年后,我终于有了去巴黎一睹其真容的机会。莎士比亚书店的名气很大,但店面却不大,一走进去就能看到那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的新书和旧书,二楼角落里那张收留过不知多少文艺青年的行军床,老得脸上的褶子仿佛刀刻一般的店员,还有正在举办的文学沙龙……这一切构成的,正是我所喜爱的书店氛围。

1921 年,年轻的海明威以驻欧记者的身份旅居巴黎,他经常和朋友在莎士比亚书店聚会。海明威是这样描述这家书店和可爱的店主的:“在那条寒风凛冽的街道上,书店可是个温暖舒适的去处,冬天生起一个大火炉,屋里摆着桌子、书架……西尔维娅待人和蔼可亲,性格非常开朗,她说我们想借几本书就借几本书,可以等有钱的时候再交保证金……她表情生动,褐色的眼珠总是骨碌碌打转,像小姑娘一样充满笑意。”

这就是100 多年前的莎士比亚书店,它让贫穷的海明威“可以读到全世界的书”,它招待落魄的菲茨杰拉德在此过夜,它帮助年轻的乔伊斯出版了惊世骇俗的《尤利西斯》……“二战”期间,巴黎被德军占领,莎士比亚书店因拒绝为德军军官服务而被迫关闭,54 岁的西尔维娅被捕入狱,书店经营到这份儿上,堪称传奇!

如今,这家莎士比亚书店并不是西尔维娅·比奇创办的那家老店了,但它也不是“盗版”。故事要从20 世纪50 年代说起:美国文艺青年乔治·惠特曼来巴黎开了一家叫米斯塔尔的书店,经营方式完全照着西尔维娅·比奇来。他也把书店的二楼做成“图书馆”,供囊中羞涩的爱书人借阅图书;他也在书堆间放上行军床,让无家可归的人休憩……当西尔维娅·比奇得知此事后,慷慨地把莎士比亚书店的店名使用权赠送给了惠特曼,还赠送了《尤利西斯》出版合同原件等珍贵资料。从此,乔治·惠特曼便成了莎士比亚书店的合法继承人。

莎士比亚书店的英文直译过来就是“莎士比亚及同伴”。我相信,所有的爱书人应该都是同伴。只要热爱书籍,我们就永远不会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