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莫

父母的极端教育方式,会给孩子留下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若不及时修正,孩子的一生都将深受影响。教育孩子这条单行线,一旦启程便无法折返。遇到阻碍,能灵活变通,及时转弯,是父母都应具备的智慧。

1思维转个弯,换个角度看孩子

孩子既拥有共性,又独具个性。他们成长的步伐自有韵律,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当孩子言行失当时,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有一天,我去接三岁半的女儿放学,看她正兴奋地玩滑梯,便在一旁没有打扰。不一会,滑梯周围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大多数小朋友都自觉排队,只有几个小朋友插队,而女儿正是其中之一。面对其他小朋友的抗议,她却一头雾水。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机会,而不是指责时机。

回到家后,我拿出积木,陪孩子玩接长龙的游戏。我拿着一块积木,试图插入已经排好的长龙中间。女儿瞬间急了,嚷着说,“妈妈,你把队伍弄乱了。”于是,我向孩子解释,自己的行为是插队,会导致混乱。接着,我拿起那块积木,放到队伍末尾,队伍就井然有序了。女儿立刻明白,自己白天的插队行为是不对的。

生活中,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允许他们的自由探索。有时候,思维转个弯,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明了。当我们困惑于孩子的言行时,不妨转变思维方式,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换一个角度走进孩子内心的奇幻世界,探寻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在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中共同成长。

2脾气转个弯,换个方式管孩子

德国经典绘本《发脾气大叫的妈妈》中的故事,引人深思。

一天早晨,企鹅妈妈毫无预兆地冲小企鹅发脾气。小企鹅被吓得不知所措,身体的其他部分都逃走了,只剩下两只脚漫无目的地乱跑。直到小企鹅筋疲力尽,企鹅妈妈才追上这双脚,把它们重新缝回小企鹅的身体上。虽然伤口已经愈合,但伤疤永远留在了心中。

父母情绪失控,给孩子带来的伤痛难以抹去。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中,一名同学上台坦言,他和妈妈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说话了。原因是文理分科时,他没有听妈妈的话选择理科,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文科。尽管在这两个月里,他的成绩有了显着提升,但妈妈对此仍然感到不满。

男孩的目光,时不时看向台下的妈妈,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尊重。经过长久的沉默后,妈妈做出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举动。她向儿子鞠了一躬,并表示歉意,承认自己错了,不应该乱发脾气。妈妈的转变,让男孩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如果说妈妈发脾气是出于爱,那幺,妈妈的转变则是因为理解。爱,并非纵容情绪的泛滥,而是懂得适时的收敛。有句话这幺说:“家长的情绪对孩子而言,就像是家里的风向标,听话则母慈子孝,不听话则鸡飞狗跳。”父母只有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3声音转个弯,换个音调教孩子

作者查一路在散文《声音的温度》一文中写道:“声音是有温度的。”人之百态,兴之所至,抑或悲从心来,都能用有温度的声音诠释。尤其在亲子沟通中,声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视剧《少年派》中,当林妙妙得知爸爸在殡仪馆工作时,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她责怪妈妈为什幺不拦着,还用手指着爸爸让他辞职。妈妈气急,扇了女儿一巴掌,大声责骂她“没良心”。而女儿非但没有意识到错,反而更激动了。

与妈妈不同,爸爸用温和的语言,安抚了愤怒的妻子,平息了女儿的怒气,然后才和她解释前因后果。沟通后的林妙妙,明白了爸爸的工作可以让生者释怀,更好地活着。她理解了爸爸,开始以爸爸的工作为傲。爸爸温和的沟通方式,不仅让孩子愿意倾听,还化解了一场家庭矛盾。

让声音有温度,是每位父母应有的雅量。

4束缚转个弯,换个状态爱孩子

放手还是束缚,是父母常面临的两难选择。放手,担心孩子陷入游戏,放弃自我成长;束缚,怕孩子压力过大,失去学习兴趣。

每一个父母,都不敢轻易试错。北大妈妈梅拾缨也曾遇过这样的抉择,她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的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钱小能上初一后,因为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下滑。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开始轮番上阵督促学习。爸爸辅导数学和物理,可是数学和物理成绩毫无起色。妈妈监督家庭作业,可作业依旧马马虎虎,收效甚微。

经过深思熟虑,妈妈决定改变策略:既然束缚不管用,那就还他自由。于是,父母开始忙自己的事,不再时刻盯着钱小能。几个月后,妈妈发现儿子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再沉迷游戏,开始认真学习。因为儿子看到了父母平时认真工作、学习、生活的样子,并且开始模仿。就像一颗努力扎根、吸取养分的种子,钱小能向着父母期待的样子生长。正印证了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当严管无用时,不如放他们自由。我们应该相信,即使没有父母的管理,他们也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

给束缚松绑,是每位父母都应具备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