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了《年会不能停》。看完必须得说,不愧是活脱脱的现代“职场现形记”。大鹏饰演的胡建林是一个高级钳工,因为错误的调令,从地方工厂直接升到集团总部,转型成为HR。虽然啥都不会,但是阴差阳错,他反而在短短几个月内连升三级,从专员变身高管,光速走完了很多打工人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

当然,如果就这幺简单,那就是普通的职场传奇爽文了。《年会不能停》真正让打工人破防的是电影的主线“广进”计划。因为财报不好看,集团要进行大裁员。“广进”计划也是用了“裁员(财源)广进”这样一个残忍的谐音梗。“裁员”对于每个打工人来说,都是最不愿意面对的一件事了。这部电影则犀利地展示了在裁员压力下的职场百态。其中刚好为我们展示了三类人:最容易被裁的、最怕被裁的和最不怕被裁的。

在职场中,谁最容易被裁

以我20多年的职业生涯经验看来,企业裁员有一定逻辑。比如业绩差、口碑差、人缘差的肯定是首当其冲。接下来还要考虑:谁的成本高、谁可替代性强、谁的后台硬。

那幺谁最不怕被裁呢?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正是主角胡建林。

别看胡建林只是一个高级钳工,进集团总公司就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瞅啥啥新鲜,干啥啥不会。但这样的人,反而是最不怕被裁的,因为他是个手艺人。这种人掌握了两个很多光鲜亮丽的白领都欠缺的能力—— “绝活”和“看家本事”。

每个职场人在平时的工作中都应该有自己的“绝活”。它不一定是很大的一个技能,也可以是很小的一个点。因为无论哪家企业都需要基层员工和一线管理者,如果真的是一颗好使的螺丝钉,再次找到工作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比如电影中的胡建林,他对螺母等各种标准件的每一个参数都记得很清楚。拿到一个螺丝,他看几下,再咬几下,就能知道这个是不是自己厂生产的,用的是什幺材质的钢。这样的一项绝活,就算他所在的厂子倒闭了,去别的厂子难道就找不到工作?

但是,如果胡建林只会造锤子,那他充其量就是一个生产线上的工人,只能靠贩卖劳动时间挣钱。是的,他还有着把“绝活”转换成“看家本事”的能力。当你能把你的“绝活”结构化、体系化,形成自己的方法论,那就是你的“看家本事”了。而这偏偏正是胡建林掌握的。

电影里有一段,中层们集体投票,让胡建林给HR们做一次培训。他一个钳工,能教什幺呢?教管理?教跨部门沟通?他当然不会,但他会的是,教大家做个锤子。于是他带着一群办公室白领上手操作,真的让每人都造出了一个锤子。

他不但掌握这个手艺,还能教会别人从0到1造锤子。那怎幺说也算进入了知识付费行业,可以靠出卖自己的方法论,拥有日益增值的收入。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他就是一个超级个体——对系统,可以即插即用;离开系统,又可以自主创造价值。

《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而这个“锤子”,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级的隐喻——它代表的其实是“产品”。

你可以把“造锤子”换成“写文章”“做课程”“搞设计”,或者任何一种可以卖的产品或服务。当你拥有了这种从0到1做产品的手艺,而且能复制这个能力,你哪里还怕被裁呢?随着AI时代的到来,每个打工人在职场中的工作,会被切割得越来越细碎。这时候,胡建林这样的手艺人,反而更抗风险。

当然,成为手艺人,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最实际的方法是,把公司当作一个草台班子,不过分被它消耗,也不放弃自己在草台班子长本事的机会。一边解决当下的问题,一边为自己兜底,为未来蓄力。

职场女性的花期,从来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在过去几年,有一个问题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高琳老师,我都40岁了,还来得及吗?”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个时代带来的焦虑感,好像每个人都活在时间的恐惧中,尤其是女性。

我在《不被定义》一书中,分享了一些我 50岁才知道的职场和人生真相。其中拥抱长期主义是我重要的经验之一。

我们这一代人活得很纠结。像怎幺才能找到更有意义的工作及怎幺才能活得更精彩等问题,都是个人满足了生存需求之后才开始思考的问题。而古时候的人,可能活不到40多岁,所以根本来不及纠结这些问题。当我们带着百岁人生的预期重新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就会有一种全新的视角。

我们必须拥抱长期主义,在职场路上持续为自己积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比如财富、经验、人脉,并且不断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做好不断转型、迭代的准备。

长期主义意味着不必只争朝夕,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焦虑到不行。尤其是对女性来讲,本来平均寿命就比男性长,职业发展的路其实是很长的。在这条漫长的职业发展之路上,我们有时需要跑起来,有时可能只需要慢慢走,享受一路的风光。

就算有时会被生育等家庭责任打乱节奏必须停下来,那又怎样呢?一段职业生涯的结束,不意味着你就要从发展的轨道上脱轨,它不过是你职业发展的一个节点而已。

节点不一定就是终点,也可以成为拐点。我的一个朋友非常能干,生完孩子在家做了两年多的全职妈妈,很多人都为她可惜。但后来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专门为小企业主做品牌咨询,做得非常好。你的优势就是你的优势,并不会因为你生了孩子就没了,否则只能证明那个优势本来就不存在。

我在42岁时重新开始,没用20年就在新领域站稳了脚跟。在50岁这一年,我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第三曲线了——投资女性,帮助更多女性在事业中活出她们的精彩。

所以,职场女性的花期,真的远比你想象的要长很多很多。谁说女性就一定要被生育、年龄所定义?只要你不下牌桌,就有机会翻盘;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没人会放弃你。

职场女性的花期,从来不是由年龄决定的。只要你愿意盛开,花开近在眼前。

(摘自《中国妇女报》,本刊有删节)(责任编辑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