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屏 编辑:饶晓阳

学会限定

文:晏屏 编辑:饶晓阳

限定不是拒绝去做某些事情,只是换一种方式更有效地达成某个目标。

朋友杨溢是个很容易心想事成的人,问她秘诀,她说做事“学会限定”。杨溢在生完孩子后的1年时间成功瘦掉10公斤,没有什幺特效药,也没有什幺体能训练,她说自己就是一点点进步的过程。比如她不说今年我一定要减掉10公斤,而是说“明天我不吃晚餐”或者“今天我不吃肉”“早餐我不吃面包”。就是这样在自己的每个目标前给一个明确又具体的限定。

杨溢的做法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定也要使用这种限定法来帮助自己。按照杨溢的经验,第一步是把想法具体化。我一直想锻炼身体,但不知如何下手,是报个健身班还是自己跑步。

仔细分析后发现不能去报学习班,因为住所附近没有,每天下班要跑很远的地方去练习的可能性不大,我觉得爬楼梯比较适合我。就这样我一步步找限定。最终把我的健身计划定为,每天出门时不坐电梯,从12楼下到1楼,回家时从1楼爬到12楼。就这样坚持了1个月,从累得气喘吁吁到如履平地。

学习这个概念很宽,我一直想去在职读个研究生,或者上个其他的培训班,学插花、法语、陶艺,什幺都想,但一月月一年年地拖下去,什幺也没学。

我坐公司车上下班,路上至少有1个小时,我决定学日语。给自己下决心时,我找到了限定条件,每天早晨利用车上1小时,看看日语初级教材,听听对话。后来,结婚5周年和老公去日本自由行时,简单基础的对话能完成,凭的就是每天在车上1小时学的日语。

要改掉一些坏的行为和毛病,不要期望一天、一个月就可以实现。比如我有很严重的拖延症,凡事总要到deadline来临时,才会勿勿赶工,一直努力想要去除这种毛病,甚至还为此去学心理学,但收效甚微。

后来我觉得还是需要分步实行,之所以拖延是被一些其他事情消耗了精力,其中罪魁祸首是玩手机、刷朋友圈,那可以换成1个小时不看手机开始。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给自己做限定时,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我下载了一款APP,5分钟不完手机就会慢慢长出一棵小苗,10分钟它能长大,如果1小时不玩会成为一棵大树,开花结果。一天没有玩手机,到了晚上,屏幕上有一筐红红的枣子正等着我,非常感动。

把一些工作计划,比如“明天我一定要写完这个报告”改成“下午5点前,我要写完300字。”“这个月一定要做完4个方案”换成“今天我要写完第一个方案的序言。”这样一些限定,让我一点点养成即时有效地完成工作的习惯。

以前加班,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却没有头绪。我也学会加限定“晚上加班只到10点”或者“我只加班到把这个客户的提案做完”。

我要陪爸妈去旅行,变成一项有限定的计划,今年我要陪爸妈去旅行,或者今年春节我要陪爸妈去旅行,再变成今年春节我要陪爸妈去云南,一步步细化为,今年春节我要陪爸妈去云南腾冲玩6天。而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有很多看似远大的东西,也一点点实现。我们一直决定换个房子,但是在房价高昂的时候,似乎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于是我决定先从厨房开始,限定目标来实现。厨房我用得最多,而且深受各种不合理设计之苦,在换不起房子的时候,换一个整体厨柜。

后来又决定换个书柜,我喜欢一个日本家居专卖店的书柜,材质非常好,要1.5万元,想了很久都没换。我决定还是使用我的分步限定法来实现它:每个月存1000块。这1000块第一个月通过少买衣服和包包实现了;第二个月通过一份兼职实现了;第三个月是加班奖金,就这样到过年时把书柜买回家了。

就这样,用“4个月时间换一个宜家5000块的沙发”“买一张品牌的专用写字桌和台灯”“新年时不去旅行买个原色实木床”“生日时换掉卧室的地板”……我们定了一个个小小的目标,在限定的时间只去做这件事。房子依旧是以前的房子,但是四五年时间,焕然一新,却是不动声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