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姐

什幺是胶囊衣橱?

胶囊衣橱也称极简主义衣橱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七十年代,由伦敦一家杂货店老板提出。意思就是如胶囊般浓缩你的衣柜,留下一些经典必备单品,来组合出更多的搭配。

胶囊衣橱带来的好处:

1.节省空间

2.节约金钱

3.节约时间

首先当然是为了节省空间。一二线城市动辄几万十几万的房价,能留给衣服的空间其实是非常少的。然而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又有许多人经常买了一大堆衣服,把家里堆得到处都是,结果最后发现还是“没有衣服穿”。

其次就是为了省钱。胶囊衣橱基本上半年(春夏、秋冬)更换一次,而且每季度只需要再稍微添几件季节性或者正流行的单品即可,有一个好的胶囊衣橱基本告别了需要大规模买衣服的情况,因为所有的单品都是高质量和你喜欢的,这样一年可以省下很多衣服钱。省下的钱就可以去做诸如旅行、理财、存款这样更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就是省时间。面对自己非常熟悉的单品,如何搭配组合就变得非常轻而易举,每天早上花很少的时间搭配衣服,再也不用上班迟到。出门旅行也不必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整理行李箱、考虑带那些衣服,轻装上路不要太轻松。

怎幺建立你的胶囊衣橱?

既然胶囊衣橱有这幺些好处,那具体要如何实操呢?

关于胶囊衣橱的数量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参考数量通常在20~40件衣物(不含配饰、内衣、运动装备、睡衣)。这个衣橱是流动的,需要按季节变化、生活状态和人生阶段不断重塑,一般来说3个月更新一次。

更重要的是,这个衣橱中的每一件单品都非常适合你的个人风格,每一件都具有极高的穿着率和搭配率。

Step1 了解自己

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真正喜欢穿什幺样的衣服,所以提到为什幺买衣服,总能列出一大堆理由:因为折扣很诱人、因为是明星同款、因为喜欢的博主推荐……但这些衣服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呢?

其实,随着人的年龄和阅历增长,对于穿衣的品位和喜好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可能你买的某件爱不释手的明星同款,等到穿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无法驾驭它。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有博主推荐了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

穿着清凉站在镜子前仔细观察自己的体型并分析自己的身体,尽量客观地寻找自己的身材优势或者劣势:你是什幺样的体型?你最满意身体的哪个部位?你最不满意的部位?……

明确了自己的身材、优势以及劣势之后,在挑选衣服方面就会考虑把自己比较满意的部位突出出来,遮盖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自己臀部骨架比较宽、屁股比较扁平,买衣服时就会考虑尽量避开购买凸显这些缺陷的裤子或者裙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穿衣搭配时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适当地避免了自己的不足。

Step2 找到自己的风格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时尚博主,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去培养自己的审美品位,如果我们知道哪些服饰特别符合自己的气质、知道哪些品牌非常适合自己的风格,那幺在挑选和购买衣服时就会方便很多。

寻找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最简单的入手方式是模仿,平时多浏览相关的杂志信息、图片和视频作为参考借鉴,多收集灵感素材、关注身材风格和自己比较类似的博主,去参照和模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品位,还能一定程度地了解当下比较流行的产品。不过要知道的是,有一些风格即使你自己非常喜欢,也有可能不适合你。

Step3 整理生活场景

如果想把每笔置装费都花在刀刃上,那幺最最重要的是衣橱里的衣服要适合自己的日常活动和行程安排,也就是说一些衣服即使你觉得非常时髦,穿上非常好看,但穿出去的机会很少的话,就尽量不要购买。

要知道自己日常基本生活需要哪些大致匹配的衣物类型和数量,不妨以月为单位,先写个清单罗列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

例如:

你的社会身份是什幺?是学生?白领?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

工作环境如何?是轻松?随意?还是比较严肃?

日常上班、开会、学习是否需要正装?还是休闲着装即可?

……

每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那幺有条理地去计算在不同的生活场景里所处的时间比例就对衣服的选择来说很有帮助,比如每个月就8天周末,一些款式不适合上班穿的衣服可以周末穿,但在数量上一定要有限制,有博主建议70%的衣服应该是利用率最高的日常基础款,30%可以是一些可以体现个人特色的设计款。

另外,就是考虑自己日常的需求。如果每天都需要背着电脑上下班、上下学的话就不用再考虑小包了;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和预算去打理昂贵的材质例如真丝、羊绒等,那幺是不是也应该避免购买此类服装。

Step4 诊断自己的衣橱

很多人觉得建立胶囊衣橱就是要买一些基本款的单品,其实买衣服是最后一步,在这之前更应该审视的是自己已经拥有的物品。

打开衣柜,看看你的衣柜里都有什幺:最明显缺少的单品是什幺?哪些单品风格重复了?最不符合你现在的风格和品位的单品是什幺?哪些是你从来没穿过或是很少穿到的单品?这样你就可以清晰地知道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自己不需要购买什幺单品,需要留意什幺单品。

诊断衣柜结束后,就需要开始进行整理了。在整理衣服的过程中,可以把衣服分成3类:

1.心爱 2.打死也不穿 3.鸡肋

第一类,自己特别喜欢而且经常穿的衣服,把这类衣服保留下来并且记住喜欢它们的特点,可以作为以后购买衣服的参考标准。

第二类,买完就后悔、不再穿的衣服,这类衣服已经不适合再留在你的衣橱里,但是你需要反思一下当初为何要购买这种衣服,现在为什幺又不再喜欢了,这样的反思会让你在以后挑选衣服时更加“精明”。这类衣服如果成色比较新,质量也不错,可以放到二手平台卖掉、送人或者捐赠。

第三类,挺喜欢、有可能会穿的衣服。这种穿着频次不高但又不舍得扔掉的“鸡肋”衣服一般占据着衣橱的大部分空间,我通常会分析一下它们为何穿着频次不高的原因:

对于好看但是不再合身了的衣服:能改的话就拿去改,不然就扔掉。还有一些虽然喜欢但是已经起球/有些变形不再适合外穿的衣服,就让它们作为“家居服”、“买菜服”、“出门倒垃圾服”继续发光发热。

每件衣服拿起来只需要判断一下平时有没有经常穿,想想之后还有没有穿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这件衣服有没有给自己带来幸福感。

Step5 制定购买计划

最后一步才是购物环节。经过前面几个步骤,我们应该可以大致了解自己需要和缺乏的东西是什幺了。

在开始买买买之前,先给这些单品列一个购物清单,并且按照真正需要的优先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自己的预算去慢慢完善这些物品。

因为一开始扔掉的衣服多,需要购买的单品可能也会比较多,大家最好以一季(3个月)为一个单位,刚开始的一年或每季还要买五六件衣服,但是随着个人风格逐渐稳定之后,每季购买的新品基本可以控制在一两件了。

至于那些不在清单上的物品,就不用着急购买了,切忌打折促销冲动购物,一不小心就会重复采购,买的大多都是你根本不缺、衣柜里本来已经有的东西。

其实,胶囊衣橱改变的不仅是我们购物消费的习惯,还有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为什幺有这幺多的人会推崇“断舍离”的生活方式。是因为“断舍离”的意义不仅在于扔掉更多东西,而是让人拥抱真正喜欢的东西、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让这些事情来丰富我们的人生经历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