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心理内耗”是指一个人处于持续的内在冲突中,自我消耗。这就像心里住着两个小人在不断打架,其实一直和自己打架的不是外界或他人,而正是那个高敏感、低自尊、完美主义倾向的自己。

“心理内耗”的根本前提是,我们的注意力倾向是向内而非向外,是向虚而非向实。注意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当你把它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上,就能事半功倍;当你孤注一掷把它用到自我责备上,就意味着内在冲突的“擦枪走火”。就如最近很火的一本心理咨询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所说:“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的确,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不放过自己”。这样的人一般都属于高度敏感的人,很在乎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有时别人随口一句话都能暗自揣测很久,多维度解读,越想越多,整个人陷入毫无意义的瞎想之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总是反思自己有什幺地方做得不对、有哪句话说得有问题、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甚至会因为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而焦虑不安。学会接纳自己,扔掉完美人设的标签,是减少内耗的开始。

“我们能成功,不是因为我们善于解决难题,而是因为我们善于远离难题,我们只是找简单的事做。”当我看到巴菲特的“黄金副手”查理·芒格的这句话时,深以为然。

最近一次跟女友吃饭时,她说:“你这个人就是,自己感兴趣、擅长的事情就做,否则就逃避。”结果从饭桌到回家的路上,我反复琢磨“逃避”这个评价,这意味着我没有进步空间了?我喜欢待在舒适区?还好这些年的自我修炼,可以让我在自责之路上随时叫停。

于是我开始心理反击。女友属于“迎着困难上”一族,比如她养花,买了一盆剑兰养死了,她会再买一盆,上网查资料总结经验。如果再死,她还会买,直到养活为止。而我确实是另外一种人,买花不仅要好看,更要好养。再比如炒股,我基本就是听亲朋好友中行家的推荐,买完就放着做长线投资。而女友前几年买书、听课,努力研究经济形势,在股市天天练手。结果几年下来,我这个股市小白“有赚不赔”,她不得不感叹:“还是你运气好,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记得曾看过两句话,可以送给“心理内耗”严重的朋友。“要学会放过自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毕竟不是人民币,怎幺可能让大家都喜欢呢。”的确,年轻时,我们要善于列“必做清单”,勇于挑战自我;而年过半百,我们则要学会列“不做清单”,把精力放在对的地方。

巴菲特就有典型的“不做事项清单”,他曾说过,有些领域是坚决不投资的,因为这个领域他控制不了。其实,人生要持盈保泰,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不做事项清单”,避免消耗太多自己的注意力。当你列出一张“不做事项清单”,也就是——把最好的时光留给了最爱的事情。这样无论处于哪个年纪,我们都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心理痛苦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只有先爱自己,才能厚爱别人。

(摘自《中国妇女报》)(责任编辑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