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或定 张哨峰 张劲峰

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湖北地区的诸多钱庄、商号、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曾发行过钱票并流通于世。但与邻近的湖南、江西等诸省比较,湖北地区发行的钱票在数量上相对较少,其中尤以清代钱票更为珍稀。比如鄂省粮道街“ 大有钱号”壹串文钱票,就是少见的清代湖北钱票,也是湖北早期石印纸币,颇受民间钱票收藏者、爱好者青睐。

笔者曾于2018年6月见过一张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鄂省粮道街“大有钱号”壹串文石印流通钱票,图案精美、印章齐全,系首次出现,当时为一位外国藏家珍藏。2 0 2 2年,该票在上海某拍卖会上现身。2 023年10月,该票辗转至笔者手中,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一番研究与分析。

发行于粮道街

鄂省粮道街“大有钱号”壹串文钱票的发行地粮道街是一条老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因清代曾在此设立粮道署而得名。据光绪九年(1870年)八月湖北省善后总局绘制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当时的粮道街位于武昌北部、蛇山以北,东西走向,东接巡道街,西止武胜门正街南端的府街(今得胜桥街南端)。府街与粮道大巷之间全长不到200米,粮道署位于粮道街路北,其旧址在今粮道街武昌文华中学校内,紧靠粮道大巷。

如今,粮道街与巡道街合并,统称粮道街,全长140 0余米,位于武昌区解放路司门口和中山路螃蟹岬之间,紧邻胭脂路、后补街、民主路、小东门,多所知名学校均位于此处,如文华中学、粮道街中学、武汉中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以及湖北美术学院等。

鄂省粮道街“大有钱号”壹串文钱票正背面该票为竖式石印票,高227毫米,宽103毫米,是清代湖北地区较早发行的民间石印流通纸币。

票面信息丰富

该票为竖式石印票,高2 2 7毫米,宽103毫米。正面图案为长方形,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图案和文字为黑色,穿插红色印文,整体搭配协调,古色古香。

上部图案是一幅山水图,其上绘有山、水、亭阁、树木、船及人物。上端以红色印制发行地名“鄂省粮道街”,文字之上盖有一枚椭圆形红色商号章“裕丰兑”,说明该票已由“裕丰”商号兑付。

下部图案由边框、天格和地格组成。外边框内绘制古代人物故事图,人物刻画细腻、栩栩如生;内边框中印有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后赤壁赋》,文章末尾特别注明“丁酉秋月大有主人识,汉镇景庆义石印。”

从这句特别注明的文字中可以获取不少信息。比如丁酉年指的是光绪二十三年,秋月通常指秋季。也就是说,该票印刷或发行于光绪二十三年秋季。而“汉镇景庆义石印”指的是该票由湖北汉口镇景庆义石印局石版印刷。

值得一提的是,景庆义石印局是清代汉口一家着名的印刷厂家,也是湖北最早采用现代石印技术的印刷厂家之一,在湖北近代印刷业和印刷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早在光绪二十二年(18 9 6年)以前,“景庆义石印局”就已设立,除印刷各类书籍外,还为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和江苏等省的诸多商家印制各类民间纸币,远近闻名。

天格内,印有商号名称“ 大有”二字。地格右侧填写编号“万字第贰拾号”,冠字“ 万”为红色。文字上盖有一枚红色菱形押数章,兼做骑缝章(印章一半)。编号下方,印有两排说明文字——“本店新换石印票,板(票)入手记清来历”。说明在此票之前,该商号曾发行过木刻版钱票。

地格右侧填写面额“凭(凭)票发钱壹串文整”,在面额文字之上还盖有一枚红色圆形押款章“ 大有钱号”。地格右侧还印有“光绪丁酉年吉月吉日大有票”的文字,其中,“丁酉”与“大有”为红色印章。

钱票背面为长方形红色图案,由边框和风景图案组成。边框所围空间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印有地名“ 粮道街”和商号名称“大有钱号”,“大有钱号”文字两侧各绘一幅山水图,下部以梅花与假山入画,边框内其余空间则以云朵图案填充。

光绪二十二年湖北官钱局九八制钱壹千文钱票由湖北官钱局印制,是湖北最早的官方石印纸币。

光绪二十二年湖北汉口“万生录石印局”印刷的一张空白钱票,应为湖北民间最早发行的石印纸币实物(此票未在市面上流通)。

见证鄂省印刷业发展

在笔者看来,鄂省粮道街“大有钱号”壹串文钱票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鉴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首先,它是湖北地区最早的民间石印流通票之一,存世稀少。

清代与近代,湖北汉口的印刷业高度发达。我国近代铅印技术最早于汉口出现,近代石印技术几乎在汉口与上海同时出现且发展迅速,并逐渐将石印技术用于纸币印刷。光绪二十二年,湖北官钱局设立,随后就开始发行纸币,据资料记载,由汉口印刷的光绪二十二年湖北官钱局九八制钱壹千文票是湖北最早的官方石印纸币,而光绪二十二年湖北汉口“万生录石印局”印刷的一张空白钱票则是湖北民间最早发行的石印纸币实物(此票未在市面上流通)。

此前所知,光绪二十三年湖北光化县河口镇“允昌祥”壹串文钱票应是湖北最早发行的民间石印流通的纸币实物,但是由于本文所介绍的鄂省粮道街“大有钱号”壹串文钱票亦为光绪二十三年发行,因此两种纸币应同属于清代湖北地区较早发行的民间石印流通纸币。这两种纸币存世稀少,目前各仅见一张,它们的发行,为湖北近代石印技术发展史和湖北纸币印刷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例证。

其次,它是清代武汉钱庄史料的重要补充。

武汉钱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即有以钱为业者,清初就发展出钱店制度,及至乾隆、嘉庆时期,武汉地区的钱庄业已经相当发达。道光年间,武汉钱业仍十分兴旺,仅银号、银炉、钱店就有一百余家。在有关清代钱庄的文献记载中,与武昌有关的内容极少,目前仅在1908年5月14日《江汉日报》中有所发现——清末武昌有钱庄20家,其中粮道街有五家,分别是义和祥、仁成、衡兴永、裕源和立成。这五家钱庄在《武汉钱庄史料》一书中亦有录载。

目前所知,清代武汉地区发行钱票的钱庄较为稀少,尽管《江汉日报》中刊登的五家钱庄中没有“大有钱号”的身影,但据笔者研究,当时的“大有钱号”不仅存在,而且还发行了木刻版钱票,到光绪二十三年又改发了印刷技术更为先进的石印钱票,而那时前述粮道街上的五家钱庄却没有任何钱票存世。因此,笔者认为,“大有钱号”及其纸币的发现,是对湖北武汉地区钱庄史料的一项重要补充和完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