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爱华

你知道吗?当我们在煎、炸、烧、烤食物时,其中的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还原糖会与氨基酸或蛋白质反应,产生诱人的棕褐色物质和香气,这就是美拉德反应,由此形成的暗淡温和色彩也跟秋季景色不谋而合。继“夏日多巴胺”之后,“秋日美拉德”又席卷而来,快来看看有哪些植物能染出奇妙的美拉德色系吧!

棕红色/ 黑色

喜爱中国风服饰的人大都对香云纱情有独钟,这种高贵典雅的丝绸面料具有轻薄透气、细腻光滑等优点,它采用纯植物染色手工制作,被誉为纺织界的“软黄金”。香云纱俗称莨绸、薯莨纱,它的美丽色泽来源于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薯莨。

薯莨又名红孩儿、红药子,全株能长到20 米左右,上部多分枝,下部有刺。薯莨的块茎肥大,表面粗糙且常有疣状凸起,切开后断面呈红色,干后变为紫黑色。薯莨染色的史料记载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当时岭南人已经用薯莨汁染皮制靴。薯莨的块茎富含单宁和胶质,染色后能加强纤维韧性,因此除了用来染布料之外,还可被用于染苎麻编制的渔网,使其更为耐用。

薯莨作为一种天然染料,独特之处在于,其含有的单宁如果和氧化剂、铁盐发生反应,其颜色会由棕红色变为棕黑色。佛山顺德的香云纱染整技艺在2008 年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一个关键步骤“过乌”——涂抹当地的河泥,原理就是使薯莨的单宁与河泥中的铁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黑色。

棕粉色/ 棕色

每年5-6 月是枇杷大量上市的时候,这种外表橘黄色的果实酸甜多汁、肉质厚实,因其果实形似乐器琵琶而得名。枇杷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又名卢橘、金丸。

枇杷树的辨识度很高,其整株有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深绿色革质,倒卵形或椭圆长圆形,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叶面光亮,背面密生灰棕色绒毛。在10-12 月就能看到枇杷开花,为顶生圆锥花序,花瓣5 瓣,白色或淡黄色,远远看去花团锦簇,可作为蜜源植物。

枇杷的果实味美,但鲜为人知的是它的叶片可以用来给织物染色,想不想试一试?最简便的操作方法就是煮染:首先将枇杷叶刷洗干净并剪碎,放入锅中加水煮半小时以上得到红色染液,待染液煮浓后将碎叶捞出;随后,加入提前用清水浸泡过的织物一同煮染半小时以上,完成上色,此时的织物颜色是仙气飘飘的棕粉色;最后,还可继续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过夜,就会得到颜色更深的棕色。

黑灰色

盐麸木是我国南北方十分常见的落叶小乔木,有时长成灌木状,高2~10 米。其叶面呈暗绿色,有稀疏柔毛或无毛,叶背为浅绿色,有白粉和柔毛。在秋末冬初气温降低后,盐麸木树叶由绿转为红色或黄色,在常绿树居多的南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盐麸木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我们在路边、荒地上经常见到它天然更新的小苗。当我们凑近观察时可能会看到叶面有许多淡黄色至红色的瘤状突起,严重者甚至让整个叶片卷曲变形,有密集恐惧症的小伙伴多半会被吓一跳。其实这些突起就是五倍子蚜虫寄生于盐麸木的幼枝和叶上形成的虫瘿,干燥后称之为“五倍子”,因此盐麸木又有五倍子树和五倍柴等别名。

不要小瞧五倍子,它可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植物染料,在宋代苏颂《图经本草》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均有相应记载。五倍子的色素成分主要是鞣质,含量为60%~70%,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当它与绿矾(硫酸亚铁)中的铁离子相遇后,能够将织物染成黑灰色。

尽管如今市面上五彩斑斓的纺织品绝大多数是用合成染料制作而成,但植物染料的发明与利用见证了人类发现自然、探索自然的历程,是文明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瑰宝。植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只要我们将植物染色技艺传承下去,这抹自然馈赠的色彩便永远不会褪色。

LINK

媒染剂——植物染色中的魔法师

植物染色又名草木染,这种手工艺技术选用天然植物染料,经过提取、制液、上色等工序对织物进行染色。植物染色的原材料不一定都难以获取,生活中的柿子皮、石榴皮、茶渣、咖啡渣、栗子壳、核桃青皮等厨余垃圾都可以变废为宝。植物染料虽取材天然、绿色环保,但也有色素易降解、染色不深等缺点。除了扎染、蜡染、煮染等方法,还有一种媒染的方法能够增强植物染料在纤维上的附着力——因为有绿矾、明矾等媒染剂来帮忙,可以调整染色的色度以及色相,从而提高上染率和染色牢度,让染色效果更加均匀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