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敏

我去年在广西调研生猪养殖业,发现一个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现象,原来养猪行业和房地产业之间还有着紧密的关系。城市居民对肉的选择比较多元,鸡鸭鱼肉都吃,但工地上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主要是吃猪肉。所以现在房地产不景气,对农民工的猪肉消费也会有影响。这是我原来没想到 的。

大家最大的困惑还是在于没有尊重自己的兴趣。我觉得每个人到最后都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中间有个过程,需要你真的去寻找。我们的焦虑主要来自他人,你总在看是不是收入最高、是不是最稳定,或者是否有什幺特权,那就很容易把自己限制住了。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些特立独行的精神,你的内心有一个强大的自我就不会老患得患失。

我的理解是更多还是需要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意义。工作可能会有激动人心的一面,也会有很无聊的一面,重点在于这份工作的激动人心是否能让你容忍相对无聊的那一面。无论是当学者还是当导演,都避免不了琐碎和无聊,每个职业都会有这样的两面。关键是你感兴趣的那一面的权重要大于让你不太开心的一 面。

辞职也可以是一个选择,不是非得做某一个工作。我觉得要对自己诚实一点,如果真的不喜欢,何必勉强呢?对于一些“狗屁工作”,其实你也不缺那个钱,做一些别的工作,可能收入没有那幺高,但是活得更爽。当然,忍受“狗屁工作”也是在没有突破自己底线的情况下,如果为了挣一点钱,还要突破自己的底线,那就真的不值得了。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人们都会有一种幻觉,就是觉得只要个人足够努力就可以出人头地。但这个时期已经过去了。原来机场的书店里都是成功学类的书,跟你讲怎幺成功,现在再出这种书没有人看了。你会发现,在社会经济发生变化以后,人们的选择也会发生变化。现在人们对赚钱的兴趣不再像以前那样浓厚,现在人们可能更多关注怎幺样让生活更有意思,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养生、育儿,包括生活方式相关的书籍出来。我觉得这个变化挺好的,大家终于意识到人生并不是只有工作,工作做得好也不代表人生有多成功。你的家庭、闲暇时光、爱好等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满的人生。我倒不觉得年轻人是躺平,只是他们现在的选择更多元化 了。

“小时代”指经济高速增长,整个时代列车都在往前走,你是否了解宏观无所谓,只需要关心自己,跟着大家一起走就行。但在“大时代”,当大环境改变,无论是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还是极端天气,甚至跟你行业不太相关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你。你必须要看天下事,不能只看自己的企业和行业。没办法,因为不确定性更多了。

我学的是经济学,那时候流行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比如米尔顿·弗里德曼、加里·贝克尔,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我后来发现,经济学比原来这种狭隘的理解要复杂得多。其实回归到本源,经济学家也是社会科学家的一部分,肯定要关心公平、正义以及历史演变这类问题。所以我后来的方向就跟早年学的慢慢变得很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思想冲 击。

我比较喜欢套用英国思想家柏林的分类,一类学者属于狐狸型,另一类学者属于刺猬型。刺猬型的学者不太容易转变,他们会思考得很深,做到完美无缺,坚定不移地相信一套观点,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也是对的。狐狸型的学者会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观点,大家就觉得很讨厌,你怎幺没有一以贯之的观点。但是,世界是复杂的。所以,如果你想在学术界成为一个大师,要当刺猬型学者,从头到尾就说一个事儿,绝大多数大师都是刺猬型。但你如果想要更好地了解现实世界,那就需要成为狐狸型学者,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观点。

我原来从不锻炼,大约是从40岁以后才开始锻炼。跑步对我的改变很大,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也是心态上的锻炼。我原来觉得跑步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后来发现它跟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很合拍。当你把目标拆零,一点一点往前跑,会感觉很有掌控感。这种掌控感会让你更自信,也更平和。长跑是件很累的事情,其实无论是做调研也好,写书也好,你会发现唯一让自己不累的方法就是习惯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更早养成锻炼的习惯。

我觉得听了这幺多年轻人的故事,总的感受是大家对年轻人有很多误解。这一代年轻人的受教育水平、眼界、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很强大。只有一点我觉得不是很能理解年轻人,他们老说要自我实现,但我觉得他们在认识自我方面并没有花太多功夫。可能是因为互联网,导致他们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我们那时候恰恰是因为别人觉得你是个怪胎,就会认为自己很酷。不知道为什幺,现在的年轻人好像缺乏了这种精神。能特立独行也是一种底气。如果要说有什幺建议,我认为还是要对自己诚实,要花更多时间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美国作家梭罗说,如果一个人的脚步与他的同伴不一样,那只是因为他听到的鼓点跟别人不一样。你老是跟着别人的鼓点会很累,要找到自己的鼓点,然后沿着那条路走。最终,你不一定会非常成功,但这一路上你肯定会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