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华 李雪凌

近年来,自主游戏广泛应用于幼儿园实践中,如何在借鉴安吉游戏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园本特点,利用当地资源,打造持续支持幼儿发展的个性化的户外游戏环境,成了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突破的重点课题。

一、紧抓关键要素,改创多功能户外游戏场地

基于近几年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实践经验,综合安吉、上海以及当地游戏场地的特点,通过观摩实践园对比验证、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组织研讨等方式,济南市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在园本户外游戏场地打造、游戏材料开发与投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一)创设自然、通透、充满野趣的多样态环境

游戏环境创设,首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的元素。

增强“可互动性植被”。去除观赏性植物,低矮的灌木不适宜与幼儿互动交流。可设置一条户外游戏通道,变阻隔为畅通,让区域环境通透开放,把户外场地还给幼儿,确保他们能够畅通地走到任意一个角落。

设置“ 多元的地表”。相对于全塑胶、全大理石、全草坪等单一户外地面,设置不同材质或者高低和坡度不同的地面,有利于优化场地功能,引发幼儿的多感官体验。

融入“可操作性材料”。富有操作性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更深入地投入游戏中,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与突破,积累直接经验,形成思维表象,为今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二)配备科学适宜的设备管理环境

在取、放材料时,要遵循幼儿能够“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的原则。

1.科学置办收纳材料设施

符合幼儿身体特点。储藏游戏材料设施的大小、高度、深度要符合幼儿的身高、臂长。常规的收纳柜不要高于幼儿身高1.2米,柜子宽度低于 0.7米,这样更便于幼儿取、放。另外收纳箱要与玩具材料的规格相匹配。

遵循临近游戏区的原则。常用材料放置在游戏区周围,方便幼儿随时按需取材,保证幼儿能将更多时间投入游戏中。通常建议将收纳设施靠墙设置和摆放。

标识化固定。收纳设施要有清晰的标记和固定位置,便于幼儿熟悉取放,及时归位,建议可培养游戏区的“小小管理员”,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

2.配置充足且功能多元的清洁保障设施。在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内,科学配置数量充足的清洗设备,以满足幼儿游戏时的基本需求。

二、基于幼儿游戏需求,探寻园本资源的实践路径

(一)研究当下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注实际需求

首先,针对不同类别游戏材料的玩法、功能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进行研究,对现有的游戏材料进行高、低结构分类汇总。其次,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利用程度、动态发展、灵活及时地进行调整。

(二)收集与筛选游戏资源

广泛性收集。发动教师和家长,收集丰富多样的游戏资源,旧玩具上的各类零件;黄河边的黄土、泥沙;森林公园的树叶、石子;厨房里的废旧小家电等。将这些材料收集汇总后,形成相对粗糙、原始的一级游戏资源库。

安全性筛选。虽然一级游戏资源库中有大量可供幼儿自主游戏使用的材料, 但是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能投放到游戏区,教师可以进行安全性筛选和教育价值分析。

(三)游戏资源的科学化合理改进

功能性分类。将二级资源库里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各功能区,用于幼儿实践, 通过观察材料的利用率、耐用度等因素,进行功能性分类,形成三级游戏资源库。

科学性调整。针对三级游戏资源库进行再实践,对其灵活性调整,使其既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又经久耐用。此时,优质园本游戏资源库基本形成。

合理性投放。投放多样的辅助材料。

三、立足本土资源,持续调整园所户外游戏场地

持续挖掘和统筹利用身边的物质、文化等资源,不断调整环境和材料,以持续支持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需求。例如,引进具有泉城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户外游戏,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整合教师自身资源,巧用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发挥各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建设和调整,要基于幼儿成长需求,从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从简单模仿转向专业思考,从外来标准转向发展需要,才能持续保持游戏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