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娟

进入三年级很多学生都会遇到一只凶猛的“拦路虎”——习作,每次布置写作文的作业,讲台下都会“收获”一阵“哎吆”。如何让写作快乐起来?小学生中段习作的打开方式很重要。

一、由“找素材”到“体验素材”,成为习作里的“大主角”

不知道写什么是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最大的难题,从低年级“句”的练习到“篇”的输出,呈现在他们面前的简直是一条“天堑”,让这座天堑变通途,素材收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往的习作指导通常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习作框架,寻找生活中能放进框架里的素材,学生是素材的搬运工。面对大量“合适”的素材,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写作文的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置身文外”。在开始习作训练之前,笔者鼓励学生先体验。把习作课改成“瓜果展销会”,每名学生都要带来一种水果参与展销会竞标,投标之前不能将自己的水果展示给其他学生,通过“说形状”“描颜色”“夸滋味”“谈营养”四轮竞标之后最终由全体学生投票产生展销会“王牌销售”,并展示自己带来的水果。活动开始之后学生纷纷对自己带来的水果进行了外形、味道、营养价值方面的推介,为了竞标成功佳句频出,有的学生甚至提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活动之后,每名学生对如何描写一种水果都有了自己深刻的体验。自己成为了参与素材生成的“主角”,在潜移默化中对场景的描写也得到了渗透。在真实的体验中得到更有参与感和新鲜感的素材,对从“句”跨越到“篇”的学生来说,言之有物,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基石。

二、改“写作文”为“大家聊”,成为习作的“设计师”

为了避免学生听到作文就害怕,笔者换了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聊一些课题。

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想法”这篇习作时,笔者引导学生以学校周边的环境作为起点,展开讨论。有学生提到学校环境优美,校园内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鲜花,教室内书声琅琅;但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注意到了校内一些不文明的言行。对此,笔者随即引导学生探讨理论并思考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在大家都表达完各自的看法之后,笔者告诉他们,事实上,刚才的讨论内容已经构成了一篇优秀的文章,而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我有一个想法”。接下来,大家只要将刚刚交流的内容整理成文,写下来即可。班里的学生欢呼雀跃:“原来作文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难嘛。”

三、变“批作文”为“斗作文”,成为习作的“鉴赏家”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纯真,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肯定会特别开心,尤其是在班上受到大家的公开表扬,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最高的荣耀。于是笔者便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每次习作之后笔者都会带领其他学生进行“斗文大赛”。一名学生站在讲台前大声读出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背对讲台,听到他习作中有自己欣赏的句子就“为他转身”,转身的学生要在习作朗读完之后说出自己的转身理由,要夸得具体。得到转身人数最多的习作成为“斗文大赛擂主”,经过教师指导修改二稿之后,其他学生可以发起挑战赛,向擂主宣战。“守擂成功”的擂主会得到当天的班级群喜报表扬。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斗文中激发起了写作的兴趣,更拥有了展示的自信,同时还能从聆听别人习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取长补短。快乐的“斗文”一举多得。

为了培养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笔者在每次习作中,整理好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为班里的学生印发《小雨滴习作集》,在班里的图书角给《小雨滴习作集》留出最醒目的位置。每个刊发日的图书角前都会人头攒动,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佳作,并会骄傲地向身边的学生炫耀,放学回家将小册子举过头顶的一定是当期刊发作品的“小作家”。在一次次展示中,学生渐渐明白,只要倾注情感创作,自己的习作就有机会登上班刊,圆自己的“小作家”梦想。正是这个简单的愿望,激发了学生对作文投入更多的热情,并且让他们逐步沉醉于写作的迷人世界。

习作如垒土,九尺高台始于微末。只要教师用心拓展学生的创作视野,激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创新见解,启发他们抒写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为他们搭建一个个崭新的展示平台,学生就一定能找到习作的快乐打开方式!

(作者单位:济南市长清区凤凰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