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晖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态势影响下导致金融市场的变化异常复杂,很多商业银行面临信用债风险不断攀升。文章以利率市场化为出发点,探讨利率对信用债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分析今后商业银行债券资产投资行为的整体方向。面对当前的形势,商业银行如何在有效规避自身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收益?为了探寻答案,需要从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定价体系建设出发,通过建设新型债券定价模型以及利率风险规避工具来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债券;商业银行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2.071

1 引言

何为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指在金融市场环境下,市场供求双方按照利率高低来不断调整各自经营方针的一种现象。简而言之,即各大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来改变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在符合央行基准利率的规定下,形成以同业拆借为主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

2 对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细分

2.1 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需求减少

金融市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利率浮动程度增加,各大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利率杠杆来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债务风险高低情况,然后通过贷款信用定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收益。银行的这类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而实体经济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又导致了银行发行债券数量大规模减少,由于银行是债市的最大投资者,其债券需求的减少意味着债市收益率的上扬,收益率的上扬必然会对债市的利率产生影响。

2.2 债市的收益波动增加

央行基准利率的出台,让债市的实际利率被严格地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举例来说,银行发行的企业信用债其利率必须低于央行规定的贷款利率,否则就有高利诱惑和非法集资的嫌疑,而央票利率则基本同备付金利率持平。因此,在大环境保持平稳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利率波动性,进而导致信用债风险不断攀升,而风险的增加也让受众产生疑惑,受众的债券购买力下降,进一步降低了产品吸引力。

2.3 债市创新不断增加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市场的利率波动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其风险规避需求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如债券远期、期货等新型的交易模式,这类模式一方面有助于金融市场趋于理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远期收益。

2.4 债市趋于整体化

当前,我国的债券市场由银行、交易所以及柜台这三大主体构成,由于不同主体的市场划分和清算体系之间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其收益率也存在显着差异。如对于同等期限的国债,交易所非跨市场券种收益率就要比跨市场券种高出近20倍。由此可见,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利率市场化必然推动债券市场走向整合。

2.5 信用定价成为必要工具

当利率趋于市场化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债市的种类,此外,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制度的不断完善,信用产品类债券将逐渐占据市场主流。但是信用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同时也加剧了市场风险。为了尽可能规避金融市场风险,各大商业银行必然会借用信用定价工具来使得收益和风险相平衡。

3 市场利率化后商业银行债券运营策略

3.1 稳步推进利率定价体系建设

纵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形势并不乐观,在人民币升值和市场通货膨胀的作用下,中央人民银行一直采用提息策略来稳定金融市场,由此导致了近些年来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直处于波动变化状态。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以后,这种波动状态会逐渐趋于频繁。对商业银行而言,通过投资债券获取利益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措施,但是银行发放的债券也会为银行带来巨大的利率风险。基于此,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一定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信用风险预警系统,通过设置灵活的利率评价指标来降低银行所承担的利率风险。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缺口分析以及久期分析等手段来评估银行可能在未来要承受的债券投资风险情况,然后结合预测情况分析未来利率的走向,通过指数目标模型来计算银行要承受的风险和收益情况,预测是否可以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

3.2 建立完善的信用债券定价模型

当前,很多大型企业看到了金融市场的可观收益,很多企业期望通过投资金融领域来获得回馈。企业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企业融资市场的发展。当前在债券市场上期望收益较高的债券类型分别为: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等。这些债券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国的信用债券市场。但是由于国内现行的企业债券风险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债券投资时除了衡量该类型债券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之外,还通过判断债券的流通性来进行定价。

例如商业银行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在投资债券时会综合评价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整体的资信状况以及行业未来的走向等。通过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判断债券的收益是否可以达到银行的预期目标。简而言之,银行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来判断该企业债券是否可以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以保障信用类债券的投资安全性。

3.3 优化利率避险工具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的债务风险,都会采用利率互换的方式来实现债务保值。利率互换又称“利率掉期”,这种债务保值工具主要对一些存在长期利率风险的债务进行管理。商业银行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会采用利率互换的方式进行债务风险转移。即将一种利率形式的债务转化为另一种利率的债务。

例如当银行的债券利率处于上升状态时,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收益,会将浮动式的利率债务转变为固定利率;如果债券利率处于下降状态,银行会将固定利率转化为浮动利率,进而实现规避风险,减少债务的目的。

3.4 加大国债期货研究力度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并不是短暂的,它贯穿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之中。由于利率波动的幅度较大,商业银行要承担的信用债风险也会有所攀升,基于此,为了有效规避自身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资产负债表对项目有效规避自身面临的利率风险,通过深入研究国债和期货交易来保有市场价值。

例如许多银行如建设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民生银行都利用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以及互换期权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展了国债期货交易,不久后正式面向公众推出国债期货交易。虽然在国债券发行过程中出现了如历史上着名的327风波以及海都期货经纪贸易公司等事件,但是也不能弱化利率化市场条件下国债期货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好处。随着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国债期货的优越性,通过深入研究创造出符合自己发展的市场管理工具。当前,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就股指期货已筹备多时,希望从股指期货结算业务市场开始,逐步打入到期货市场内部,积极推进国债期货和汇率期货的早日出台。

4 结论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也逐一暴露出来。由于债券在国内发行时间不长且宣传力度不大,导致很多民众只知道股票而不知道债券,国民对其认识程度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的债券市场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基于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必须要找寻一种与众不同的金融产品来提高自己的收益,而信用债券、金融债以及次级债券等产品的出现,也对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和系统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新智, 袁江. 渐进式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 2016(6):132-145.

[2]魏明海, 赖婧, 张皓. 隐性担保、金融中介治理与公司债券市场信息效率[J].南开管理评论, 2017, 20(1):30-42.

[3]费兆奇, 杨成元. 中国债券市场杠杆率问题研究——基于各投资主体杠杆率的测算和分析[J].新金融, 2017(9):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