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京
一、   引言
        东北三省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经济最发展的地区,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后,东北地区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重工业发展基地,各国企业开始在此建立重点项目,大批技术人员迁入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人口高速增长。但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老制造业基地的逐渐萎缩、以及东北地区经济体制变革意识的滞后,使得就业与收入水平在此后的几年中长期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大规模的企业人才开始外流,东北地区人口进入低速增长阶段。2011-2020年,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过大的差距更是加速了人口外流,东北地区人口一度处于负增长阶段。据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负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人口总量阶段性下降的情况下,伴随而来的城镇化减缓、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出生率下降等问题也日益趋显。基于此,本文将着重阐述目前东北地区及三省的人口现状,并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所得

二、东北人口现状

2.1东北十年:人口总量严重下降

        据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辽宁省人口规模为4259万人,较十年前减少了115.5万人;吉林省人口规模为2407万人,较十年前减少了339万人;黑龙江省人口规模为3185万人,较十年前减少了646万人。三省是过去十年人口减少最多的三个省份,过去十年人口合计减少了1100.5万人。三省下辖的城市中,人口数量下降更为严峻,仅有3个城市人口增加,其余33城人口全部减少。从表1中可以看出:(1)相较于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各城市的人口数据表现相对较好。在下辖的14个城市中沈阳和大连人口数量增加,过去十年人口分别增加了96万人、76万人,其余城市的人口减少规模均没有超过100万人。(2)吉林省下辖的城市中,除了省会长春人口增加外,其余全部减少。其中长春人口增加最多,达到139万人;四平人口流失最多,减少规模达到157万人,这与2022年四平市公主岭县开始划分为长春市管理有关,若扣下公主岭104万的人口数量,过去十年长春实际增长人口仅为35万人。(3)过去十年,黑龙江绥化市人口流失最为严重,人口流失规模达到166万人,几乎减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同时绥化市也是整个东北三省中人口流失最为严重的城市。齐齐哈尔人口流失规模也在百万以上,十年减少130万人。其余城市人口流失规模在10万以上100万以下。所有城市人口集体流失,也让整个黑龙江成为全国人口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局

2.2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放缓,区域内部辽、黑城镇化水平较高,吉林省持续走低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5-2021年,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并逐渐趋同。在区域内部,2008年之前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但后期由于全国城镇化水平增速较快,导致黑、吉、辽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2009年以后辽宁又重新拉开了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而黑龙江和吉林则维持较低水平增长,2016年吉林城镇化水平增速甚至逐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整理所得

2.3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形势严峻,区域内部呈少年儿童占比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态势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自然增长及人口流动在一段时间内累积的结果,其对人口再生产的速度、数量、质量、结构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2-2021年东北三省0-14岁占总人口比重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辽宁省0-14岁人口占比由2002年的15.7%下降至2021年的10.8%;吉林省0-14岁人口占比由2002年的16.3%下降至2021年的11.2%;黑龙江省0-14岁人口占比由2002年的17%下降至2021年的9.8%。结合图3可以看出,2002-2021年东北三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辽宁省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截止到2021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18.8%、16.7%、16.8%。由此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东北三省将面临少子化、老龄化的严峻问题。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年鉴

2.4东北地区区域内人口流动占比下降,外迁人口主要转向北京、河北、山东等地

       从三省人口迁移流向看,2010年,辽宁省区域内人口流动占比11.98%;区域外人口流向中,北京占比最高,达24.44%,此外天津、河北、内蒙古、上海、山东、广东等地也是辽宁人口外迁的主要目的地。吉林省区域内人口流动占比30.63%;区域外人口流向中,北京亦占比最大(15.59%),其次为山东(13.56%),此外天津、河北、内蒙古、上海、广东也是吉林人口外迁的重要选择地。黑龙江区域内人口流动占比27.42%;区域外人口主要流向北京(15.79%)、山东(15.98%)、河北(7.69%)、天津(7.60%)等地。至2020年,辽宁省区域内人口流动占比有所上升;区域外人口流向中,北京、河北、山东占比仍然相对较高,分别为19.78%、8.98%、9.32%。吉林省区域内人口流动占比下降为29.57%;区域外人口流向中,山东占比最高(14.25%),其次为北京(11.78%),而迁向河北人口占比为6.47%,位列第三。黑龙江省区域内人口流动下降为26.30%;区域外人口流向仍以山东为主(16.06%),此外为北京(11.57%)、河北(8.57%)。综合来看,东北三省人口外迁主要以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为主,这主要是北京、河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在地理位置上也符合人口就近流动的原则。而山东成为东北人口流向较多的省份,除本省是第三经济大省以外,两地在历史上的联系也较为紧密(闯关东),因此现在出现人口回流现象也不足为奇。

数据来源:根据2010,2020《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整理所得

三、东北地区人口预测分析

         在对东北地区人口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本文进一步运用时间序列趋势外推方法对东北三省人口进行预测。以常住人口为研究变量,时间跨度为2010-2021年,预测期为5年。根据检验结果得出,三次曲线趋势预测分析方法拟合优度值分别为0.9962、0.9992、0.9998,均接近于1,说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东北三省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此外,三次曲线的P值均小于0.0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采用该方法分别对辽宁(模型复现)、吉林(模型复现)、黑龙江(模型复现 )2022-2026年的人口进行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
从三次曲线趋势预测图中可以看出,未来五年内三省常住人口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同。辽宁省常住人口下降幅度较为平缓,预计2022-2026年常住人口分别降到4211.84万人、4190.67万人、4149.61万人、4130.33万人,累计下降98.67万人。吉林省常住人口下降幅度较为明显,预计2022-2026年常住人口分别降到2338.68万人、2308.26万人、2282.19万人、2261.28万人、2246.35万人,累计下降128.65万人。黑龙江省常住人口下降幅度最大,预计2024年人口将低于3000万人,至2026年人口将累计减少254.46万人。

四、结论和建议

4.1研究结论

对东北地区及三省人口现状进行分析发现:①东北三省人口总量严重下降,黑龙江省人口总量减少最为明显,也是全国人口总量减少最为严重的省份。在三省下辖的地市中,仅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人口总量正向增长,其他城市人口总量呈不同程度的减少。②随着人口总量的下降,东北地区城镇化进程开始放缓,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也不断缩小。吉林省城镇化水平持续走低甚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③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形势严峻,区域内部呈少年儿童占比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态势。④从人口流向来看,东北人口主要流向北京、山东、河北等地,这主要是北京、河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在地理位置上也符合人口就近流动的原则,而山东与东北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对东北三省2022-2026年常住人口进行预测发现,未来五年内吉林和黑龙江人口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4.2对策和建议

为缓解东北人口下降,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创造就业环境,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工作岗位短缺,导致很多城市居民纷纷前往其他城市,尤其是在高校毕业之后,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都集中在东部经济比较富裕的区域。所以,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东北地区的就业保障制度,营造更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促进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要合理引进外资在东北建厂办厂,增加当地企业数量,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能够吸引省外人口的流入。
(2)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适度延长退休年龄。加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让农村年轻一代继续进城工作,可以为未来补充城市地区劳动力和缓解养老压力提供一定的保障。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社会老年抚养力的大幅提升,大大加强了社会负担和财政负担,因此 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北地区人口负债危机。
(3)提高人们生育意愿,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是人们敢生、愿意生的物质保障,但同时东北居民对于婴幼儿照护、女性职业等方面的提升优化也有很大的期待,当地政府需要切实地采取措施在社会服务和公共产品领域补短板,解决生育的后顾之忧才能进一步的提高生育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