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盘锦 124000 )

随着经济及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化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受到了西方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受到影响,高校思政教育者的教师,应关注到学生思想观念中的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走正确道路,避免进入误区。“三全育人”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三全育人”的提出和发展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正视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到问题的本质,一切发展中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1 概述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要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本校实际出发,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让“三全育人”成为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准绳,让高校在教育目标和工作机制上能理清思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长期性发展。从实践角度来说,高校应用“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方式,

让高校辅导员理清了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及学生的发展现状,从学生主体、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找出高校教育的不足,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决高校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1.1 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规定了育人的范围,从广义上将,育人队伍指的是全社会人员,而从狭义上来讲,育人队伍则是高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开展课程教学,将育人理念贯穿其中,让高校所有的教职人员都能成为“育人者”,这里所述的高校教职工不再仅指高校辅导员,还包括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师,各部门教辅人员甚至于后勤人员等。在实施全员育人的过程中,应首先提高全体教职人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以自身学科发展为基础,与高校辅导员相互配合。而社会中的育人队伍则包含了多个领域的先进人物、着名学者等,他们是大学生的榜样,为高校学生起到示范作用。除此之外,父母作为学生最亲密的人,理应重视其育人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全员育人不仅要重视高校的育人作用,应重视教育合力,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相互配合下,优化学生思想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系,在完成育人工作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发展中营造良好的氛围。

1.2 全程育人

笔者认为,全程育人是指大学生入学前直至学业结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的过程。全程育人的教育主体是各高校,坚持长期性育人的原则,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包含了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全程育人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实践成长的方方面面,全程育人相应了我国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根据本阶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心理特征,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1]。

1.3 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从空间概念来说,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方式,全方位育人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全方位育人要从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等多维度开展育人工作。高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主要的育人工作,各学科在教学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渗透作用,辅导员及各科教师应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变化。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这就需要一个整体向好的社会大环境,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各层面、多个空间维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2 “互联网+”对“三全育人”的推动与实施

新一代大学生,他们成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也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而言,对互联网具有更高的敏锐度。高校是人才孵化的摇篮,同样也是网络宣传和引导的重要基地,不管是作为育人摇篮的高校,或是家庭和社会之间,都应加强协作与交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随着网络的兴起,以对政策及实事进行解读的公众号,在互联网时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发展及影响范围而言,其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均大于报纸等传统媒体,高校应利用自媒体的这一优势,设置本校公众号,以专业的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解读。

2.1 “互联网+”推动全员育人发展

互联网具有信息面广、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优势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线上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重要的辅助形式,线上教学相对实际课堂而言,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授课形式也趋向多样化,大学生在线上教学中随时能接收到新的知识和观念,教师的思想也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不断进步,网络教学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形式。互联网时代,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上,而是要更多的走出课堂,面向更广的人群,应用多媒体技术,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产生积极作用[2]。利用互联网要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以视频、图片或宣传片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师生进行宣传和推广,在全校内形成统一的思政风潮。各班级也可以通过组建班级群聊的方式,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增强团体凝聚力。

2.2 “互联网+”推动全程育人的发展

“网络育人”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限制,真正做到了全过程、时效性的教育,各班级通过组建群聊的方式,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群内分享,要求学生定期在群内打卡,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主要负责人员的辅导员,要关注到学生是否出现思想变化,近期学生状况如何以及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等等,对育人的每个过程环节都要时刻关注。笔者认为,让互联网在全程育人的过程中发挥其作用,可以在学生入校之初,以电子版的形式建立学生培训档案,对学生每学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不仅要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寒暑假及节假日期间也要及时关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不在校期间表现情况,真正实现全程化育人发展。

2.33 “互联网+”推动全方位育人的发展

全方位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最终要求和归宿,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三全育人”不再是简单的停留在纸上的要求和目标,而是成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新方式,笔者认为,互联网的宣传教育,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最佳形式。各高校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再通过互联网将相应的思想政治宣传内容精心设计成为短片或视频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加以传播和报道,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也能不断加强自身思想修养,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新发展,实现学习全方位和思想政治发展全方位的统一发展。

3 “互联网+”背景下“三全育人”的新发展

互联网在时代,让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对于学生来说,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更加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开拓了学生视野。然而,网络中传播的信息也并非是全部积极向上的,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误导,这就需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引导[3]。笔者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关注到传播内容、管理体制以及思路创新等方面的提高,举全社会之力净化网络环境,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三全育人”工作的依托,高校辅导员也应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做到与时代同发展,为实施“三全育人”工作做好详备的工作计划,以切实的计划来引导实际工作[4]。

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校内思政教育平台,设置专门人员定期对思政教育平台进行维护和更新,将更多积极向上,适合大学生的影片和视频通过互联网传播给更多的学生。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宣传方式的新颖性和策划的创新性,结合大学生的认知发展方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展示在校内思政教育平台上,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在网络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与时俱进,以互联网为依托,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网络优势相结合,既满足了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也能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让青年学生能在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三全育人”的提出和发展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正视问题,探究到问题的本质,一切发展中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