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状况

(一)会计核算组织呈现条条分割。目前人民银行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制,具有会计核算职能的部门主要有会计财务部门、支付结算(营业)部门、国库部门、发行部门,分别负责财务管理、固定资产、支付结算、国库收入、货币发行等职责。各会计业务管理部门以条线管理为主,按业务部门设置会计核算组织,制订各自业务的会计管理规章制度。各业务部门使用统一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独自记账、自行平衡、定期与会计财务部门并表。会计核算系统主要有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综合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各系统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相对封闭。在会计综合业务系统(AIIS)上线后,通过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将各条线的系统数据采集到AIIS,实现报表数据集中,但各系统的具体会计核算过程仍分散在各部门中,各系统的关联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会计业务系统实现纵向集中。在各业务条条横向分割的同时,人民银行营业、国库等部门按各自核算业务条线,把分散于全国300多个分支机构核算部门的数据集中起来,形成核算业务纵向全国集中。依托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业务处理中心按既定的标准和流程集中进行账务处理,通过一系列交易、计算过程,将账务直接记载于目的账户,账务数据全面存储于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全国一本账。在集中核算下,将过去总行—省级行—地市行—县支行四级核算主体账务分散处理、报表层层汇总的格局,转变为总行—分支机构两级核算主体数据分散录入采集、账务集中处理储存的模式。总行业务处理中心以直接参与者身份与支付系统一点连接,集中处理支付往来业务并统一进行资金清算,各分支机构核算主体以间接参与者身份通过业务处理中心办理系统外资金往来业务,核算主体间资金划转通过系统内业务转账,资金清算和业务核算效率显着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明显提升。

(三)业务处理模式所用规则不一。由于各业务系统处理的业务种类、业务数量、服务对象、系统建设思路等因素的差别,导致了各业务系统业务处理采用不同的业务处理规则。从前后台分离程度来看,目前ACS实现了较为完全的前后台分离,基层人民银行实际上已成为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业务延伸柜台,最低只需配置2人,负责完成柜面业务审核和影像扫描,基本丧失了账务处理的独立性,业务处理中心负责全国2000多个网点的后台集中处理,根据前台上传的影像信息完成要素录入并进行账务处理;而国库会计核算还保留传统的前台受理、录入账务信息的模式,许多逻辑复杂、环节繁多及高风险业务仍由前台业务人员处理,后台按既定的规则自动处理部分账务和数据汇总,前台仍有许多业务需依靠业务人员的会计判断。从账务处理自动化程度来看,财务会计仍依照传统的会计模式根据会计人员判断将业务分别记入借方和贷方,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能够一一对应;而ACS和TCBS,许多业务实现了系统自动计算和记账,业务人员将审核后的原始凭据根据相应业务类型进入相应菜单进行录入,导致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无法对应,代之以根据业务流水的用户签退核对单与原始凭证进行对应,以保障核算的真实性。

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条件日渐成熟

(一)相关制度出台提供有力支撑。2015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2016年人民银行制定《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银办发〔2016〕255号),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两个办法明确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会计档案范围,增加了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生成、保存、移交与接收以及销毁等做出了规定,从国家法律层面和行业制度层面认可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效力,为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与操作指导。

(二)外部实践经验提供有益借鉴。迅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为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推动会计档案管理从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管理方式向数据形态的数字化管理的转变。通过影像扫描、电子签名、OCR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原始凭证转化成电子文件,通过会计系统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档案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呈现,同时通过构建独立的电子档案系统有效解决读取问题,检索技术可实现电子会计档案的快速便捷定位,严密的权限管理及加密技术可保障会计档案数据的完全,会计档案的集中管理和电子化管理技术架构和管理模式逐步成型成熟。近来许多企业和商业银行在档案电子化管理方面已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实现会计监督、分析、统计、审计、检查、调阅、查询使用全流程电子化,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三)业务系统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系统建设已实现分散核算向数据集中的转变。可以预见,系统建设将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进一步向数据集中化、管理扁平化、决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大推力。一是数据将更加整合集中。当前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模式为纵向集中与横向分散相结合,各系统间信息整合不便,打破会计、营业、国库和货币金银等会计核算条线屏障,促进会计核算横纵集中是下一阶段的趋势。二是业务处理将更加电子化。现行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流程仍存在优化空间,通过推进金融机构网上办理业务,加快建设国家金库工程,优化核算业务流程,将进一步实现业务处理的电子化、自动化和无纸化,相关纸质凭证和人工操作性工作将进一步减少。三是数据信息作用将更加突出。随着履职要求的变化,人民银行会计转型提上议程,会计的服务决策功能将更加凸显,对包括会计档案在内的会计数据的综合加工利用和深度挖掘的需求将更加突出。

三、当前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存在问题

(一)缺乏具体操作细则。新修订出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都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归档、保存、交接和销毁等作了规定,但规定内容比较原则笼统,可操作性不够。财政部、档案局和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都还未制定专项的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操作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可根据会计应用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由于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相较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在流程、系统、内控、人员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可操作性较强的制度来规范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具体操作细则的缺失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规范有效开展。

(二)纸质档案大量存在。当前人民银行会计业务中,业务电子化处理与档案纸质化管理的矛盾较为突出。除ACS采用业务受理与业务处理分离,前台负责业务受理和影像扫描,后台根据影像信息进行账务处理,在整个业务流程中所有凭证信息集中储存保管,从而基本实现了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外,其它会计业务档案管理仍以传统纸质保管为主。具体表现在从会计核算部门打印、整理、提交会计核算资料,到事后监督部门清点接收、整理装订、登记调阅、造册移交会计核算资料等,各环节基本处于人工、纸质管理。以国库业务为例,除了业务处理工作量相较于过去有了大幅度下降外,作为档案保管的总分账、收支报表、记账凭证、余额表、日计表等各类资料与过去相比基本未发生变化,每日均产生数量巨大的纸质档案。纸质档案管理下,一方面耗费大量成本,在打印、收集、整理、装订、归档时都需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消耗大量纸张及占用打印机,同时档案库房占用的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档案价值未有效利用,会计档案除在内外部检查与审计等工作中进行调阅查询,其它时候由于查询费时费力,基本在库房中沉沉入睡,直到档案销毁,未得到综合利用。纸质档案大量存在成为制约会计业务全面电子化的一个突出短板。

(三)统一规划尚未制订。会计业务系统构架决定了会计档案电子化所采取的具体方式。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实现要建立在对会计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功能模块优化整合、制度规范修订完善的基础上,需要对整个人民银行会计进行重新审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由于人民银行会计管理采用条线管理为主的模式,相较于业务处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会计档案电子化建设明显滞后,许多部门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还未起步,统一的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方案更是未提上议程。

四、推进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可行路径

(一)近期:统一接口。由于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条条分割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各会计业务系统自成体系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构建具有非系统依赖的、具有较强通用性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将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采用通用和符合国际开放标准数据接口,摆脱电子档案对特定系统的依赖。不论业务系统如何设计,通过系统输出功能,在输出电子文件时将其转换为标准数据接口格式电子文件,以供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读取、调用、查询。标准数据格式可以参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以及符合国际开放标准的数据格式,如PDF、TXT等通用文本格式。现阶段,可先行制订标准数据接口,在各业务系统进行升级,使其能够导出标准接口的电子文件。如总分户账、报表等资料可由系统自动生成,取消打印相关纸质资料。对于外来的会计资料如纸质原始凭证、报表等,可以根据各业务部门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通过扫描转换为标准接口电子文件。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尚未建成的情况下,上述导出或扫描的电子文件,可先行使用光盘、磁盘等移动介质进行保管,实现半自动的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

(二)中期:建立平台。建立人民银行电子档案管理平台是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电子化的必要基础设施。按照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系统目前架构,可考虑扩展AIIS中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块,使其成为全行电子档案综合集中管理平台。在各会计业务管理系统纵向数据集中地基础上,通过对各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其能够定期自动按照规定的接口格式向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导入相关会计档案信息数据,并进行分类规范化整理。对系统自动生成的会计资料,如记账凭证、分户账、总账、登记簿、报表即可实现自动归档整理。对外来原始凭证,已采集原始凭证影像信息的系统如ACS,可自动导入平台。未采集原始凭证影像信息的系统如TCBS等,预留原始凭证影像信息接口,可由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各业务系统无纸化程度决定是否由人工扫描导入到平台。对统一接口后在相关介质中保管的电子档案,可由业务人员批量导入到平台中,实现档案管理的有序衔接。在平台综合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安全认证、保密管理等控制措施,使会计档案归档、调阅、移交、销毁等全过程纳入统一管理,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三)远期:全流程化。将档案管理作为业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嵌入业务流程,并在组织机构和信息系统设计上进行统筹安排是目前电子档案管理的通行模式。在人民银行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无纸化、集中化程度逐步提高的趋势下,在今后各会计业务系统建设中,应引入档案管理“前端控制”的理念,将档案管理向业务前端延伸,将会计档案的生成、流转、保管、利用和销毁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统筹规划、全程管理。目前ACS已初步实现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全流程化管理,其它会计业务系统应通过升级换代,参照ACS运行模式,实现从原始凭证的信息采集,到相关记账凭证的编制,再到总分账等会计报告的生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流程中的全电子化运行,从而实现档案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无缝连接,一个完整、高效、全面的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从而最终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