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王伟

“一带一路”背景下沈阳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推广研究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王伟

对外文化交流与对外经济贸易往来对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力推动沈阳城市文化对外交流、不断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是推广沈阳城市特色文化、塑造沈阳美好城市形象、传播沈阳城市声音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沈阳对外影响力、提升沈阳城市软实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通过扩大沈阳市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沈阳塑造优质的城市形象,进而深入推进沈阳对外开放,提升沈阳城市经济开放平台。

“一带一路” 沈阳市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对外传播

1 引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与实施,不仅成为了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在融入到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打好经济牌,还应当出好文化牌。通过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进一步深化沈阳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本文旨在对“沈阳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从多角度提出对外传播沈阳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策略。当前,沈阳城市文化建设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沈阳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打造当代沈阳城市形象对沈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深化开放、振兴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沈阳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

城市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缔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这使得一座城市自身形成的城市文化成为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人类文化中最积极、极具创造力的成分。所谓城市文化,它是指一座城市的市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该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对外表达和展现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实力、活力、魅力和前景的具体感知。可以说,“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突出代表。”

沈阳,现作为辽宁省省会,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同时,沈阳还是我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沈阳的城市文化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工业文化以及艺术文化等方面。

2.1沈阳的历史文化

沈阳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在历史上形成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3万年前,沈阳地区已有人类活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上古人类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设立方城算起,距今沈阳已有2600余年的建城历史。努尔哈赤在这里建都后,沈阳逐渐有了“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

日俄奉天会战、九一八事变等记录着近代沈阳饱经的种种磨难。新中国成立后,沈阳以“共和国长子”的身份,承担起共和国工业建设的重任。实事求是讲,在一定意义上,没有沈阳的工业发展,就没有新中国的工业化。

2.2沈阳的工业文化

中国重工业城市沈阳,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城市特质,曾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素有“东方鲁尔”美誉的沈阳,工业文化是其最具魅力的特质。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成功建设的今天,面对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重新打造“东方鲁尔”的城市主题文化,开好工业的“火车头”,当好工业的“排头兵”,拉动沈阳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稳步地向新型工业城市迈进。

沈阳的工业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1895年,沈阳在大东门建立了盛京机器局,这是沈阳历史上第一家工业企业,标志着沈阳近代工业的出现。

沈阳现代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这时沈阳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从此工业文化与这座城市一起留下了无法割舍的联系。如今,工业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沈阳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众多在原先工业厂区、设备等基础上重新设计、改造的工业文化主题博物馆、文化园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例如中国工业博物馆、重型文化广场、1905创意园等。

现代社会中,城市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无形资产,能为城市的发展增值。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东方鲁尔”这一独一无二的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将散发出更大的城市魅力,推动沈阳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

2.3沈阳的民间艺术文化

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一座城市的格调,总是以它的某些标志性建筑的外在个性去张扬和呈现。在沈阳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沈阳城市的建筑俨然成为了展现这座城市独特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符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像沈阳的“一宫两陵”(故宫、清昭陵、清福陵)就散发着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其他例如,秧歌是流传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沈阳秧歌属东北大秧歌,热烈、豪放、粗犷,令人振奋。传统二人转艺术,传说已有300年的历史,传统二人转唱调以七言、十言为主,说口风趣幽默,做功讲究表演,其是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口头文学之精华。

从以上历史文化、工业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了解和挖掘到沈阳城市人文精神、发展资源、发展潜力。文化交流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如今,文化的影响力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跨越国界,相互交流和影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让文化搭台,让经济唱戏。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往来不仅有助于为沿线各国发展提供新机遇、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发展。

3 沈阳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3.1文化基础是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原动力

近代历史上的殖民统治,使得沈阳较早地接触到西方文化。东西方文化碰撞,加之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基地的建设,使得沈阳拥有着多维的城市文化基础。在沈阳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在以历史文化、工业文化、民间艺术等基础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城市文化特色。这些文化基础成为了沈阳城市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原动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又使得沈阳在文化建设中更具实力。

3.2经济基础是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加速器

工业门类齐全的沈阳,当时在东北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今“四区一中心”(即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引领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生态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创新先导区、东北亚地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的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由工业发展积累的城市经济实力,成为沈阳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加速器。

3.3区位优势是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的润滑剂

沈阳南接辽东半岛,北连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处于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季晴朗。众多的河流造就了沈阳在东北独特的水文环境。区位优势形成了沈阳城市形象的特色,也成了沈阳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的润滑剂。

4 沈阳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

4.1灵活运用好外宣品牌,让“最沈阳”品牌文化活动“走出去”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城市文化与形象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重要无形资本。从目前整体的发展状况来看,沈阳市的文化产业链高端原创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走出去”的能力较弱。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民间力量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就为向海外推出更多具有鲜明沈阳城市特色的文化产品创造了众多良好的机会。这就需要政府在加强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同时,还需要灵活运用好对外宣传的文化品牌,让“最沈阳”品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走出去”,推动沈阳城市的文化产业深入发展。

4.2激活文化的体验符号,让“美沈阳”城市名片享誉海外

发挥沈阳工业文化的优势,精心打造“美沈阳”内外文化交流品牌。根据沈阳城市的历史文化来量身打造极具沈阳特色的文化符号,从而折射出沈阳城市文明的延续和文化积淀与底蕴。坚持打造以人为本的城市文化环境,培育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突出城市的主题文化内涵,弘扬城市的主旋律。逐步形成一片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体验设施,激活沈阳的文化符号,做靓、做响、做美沈阳城市文化与形象名片。

4.3调动和发挥民间力量,用“和沈阳”的方式互动交流中外

积极发挥市场主体性作用,注重整合文化发展的资源,借助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沈阳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加深彼此的感情。调动和发挥民间力量,鼓励和推动沈阳的文化企业“走出去”,以“和”为基点,在文化层次、品牌、内涵等方面倾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企业“走出去”,加强交流,形成城市文化与形象的内外联动传播。

4.4立足传播媒介和平台,用“新沈阳”的宣传方式接轨国际

立足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化的形式打造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多渠道传播沈阳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在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的同时,将沈阳地方文化内涵与国际化元素完美融合,传承和传播沈阳城市的工业文化精神,提升沈阳城市文化影响力。接轨国际,给世界展现一座全新而不失内涵的“新沈阳”,为沈阳城市的形象塑造注入新的活力。

5 结语

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实力、魅力、活力的体现。沈阳拥有属于自己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在继承原有优秀的沈阳城市文化基础上,系统地对城市文化进行对内对外传播。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恰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大背景下,站在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城市文化对外传播,搭建以文化合作交流的桥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往来的基础上,推动沈阳城市文化不断“走出去”,发展好文化贸易。

[1] 杨泳.如何塑造城市形象[J].人民论坛,2015(8).

[2] 姚宜.城市国际形象对外传播的策略创新[J].新闻知识,2013(7).

[3] 倪建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2).

[4] 任致远.关于城市文化发展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2(5).

[5] 于洋.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城市形象塑造——以大连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4(4).

[6] 杨雪.新媒体时代城市文化对外宣传的战略选择[J].传媒,2014(1).

[7] 闫娜.我国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与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1(12).

F127

A

2096-0298(2016)09(b)-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