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佼慧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

0 引言

精通语言又熟悉文化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缺乏成为外事外贸部门以及高校外语专业所面临的新问题;同时,高校英语专业,特别是本科以下层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狭窄。本文拟探讨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借助地方企业,培养毕业后可直接服务于翻译企业和翻译部门的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1 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

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文学翻译而非专业翻译,二者在翻译标准、原作者与译者关系、翻译思维、操作模式、交稿期限、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采纳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途径。

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依托高校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块实现,即企业与学校之间通过人才、技术和资源的整合,培养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通过给校企合作,企业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翻译人才,扩大了知名度;高校获得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有利于促进教学和科研。(蔡辉、张成智,2013)具体环节包括:师资合作(聘请校外导师、兼职教师,培训本校教师和实践指导专职教师);课程设置(合作企业人员参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共建实习基地(共同出资,协同管理);项目合作(共同完成翻译业务);参观访问(互派代表,实地到访,座谈讲座);共建实验室(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高校建立翻译实验室)。

2 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方案

2.1 教学目标

应用型翻译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翻译能力和专业素养。

2.2 课程设置

制定课程设置方案时应考虑常规翻译教学和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差异且借鉴现有翻译课程的设计模式。

常规翻译教学在信息转换的准确度、复杂度、专业依赖程度、以及翻译实践过程方面均和应用型翻译有很大差异。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侧重信息传播的准确度,全文的整体性和专业知识;常规翻译教学侧重忠实、通顺、追求雅致,单一语言现象,语法和修辞。

借鉴国内翻译教学中的通用做法“广外模式”和在此启发下形成的 “3P口译过程模式”(刘建珠,2012:79),把翻译训练分为职业训导、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

职业训导阶段通过常规基础课程(语音,语法,综合英语,阅读,听力和口语)输入语言基础知识;通过专业知识课程(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专业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科技文阅读,翻译策略,翻译职业操守,翻译工作标准)输入翻译基础知识;通过专业技能课程(应用文写作,文本编译与处理,英汉互译技巧,商务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法律英语翻译,商务口译,旅游口译,社区口译)培养翻译基本技能。

项目实训是通过设计翻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和任务,让学生以项目模拟的形式参与项目的准备,实施和总结,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场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的项目实训采用翻译工作坊,即案例教学的模式:教师讲解-阅读-翻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总结评价(连彩云,荆素蓉,于婕,2011:41)。在笔译理论教学中,首先由一名熟悉该行业专业知识且有相应翻译能力的教师为学生介绍该项目的性质和特点,统一专业术语和关键词。然后,分发一定数量和相应难度的阅读材料供学生熟悉术语,体会文本特点。随后,在给定时间内要求学生上交翻译作业,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阅并评改具有共性和典型性的翻译错误。期间,采取同伴评改和小组评改的方式去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教师做出总结性评价,对具有代表性的译文进行集体评阅。在笔译实践教学中,翻译工作坊采用翻译公司的运作流程组织教学:翻译管理(合同签订,稿件审查,任务分配和小组负责人及成员的确定),技术准备(术语库确定,应用软件确定,统一关键词,提出翻译文本要求)和翻译操作(原文文本转化,疑问初审,技术校对,术语和风格的统一,译文终审,编辑和排版等)。

顶岗实习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在来自学校和企业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翻译任务的过程,分为准备实习、岗位实习、总结实习三个步骤。准备实习环节包括介绍相关的企业制度、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基本信息和参观、讲座等形式和定员定岗的安排;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详细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心得,定期向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反馈信息;最后,通过座谈,撰写实习报告和用人单位鉴定等形式作出实习总结。

3 影响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

3.1 学生

学生需明确翻译学习的目的并加强学好翻译的信心。在校学生大多忽视了翻译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服务于双语交际的目的,侧重于翻译理论而忽视翻译实践,又因为翻译题在等级考试中所占分值不高而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普遍认为翻译技巧难以掌握和运用,从而打消了持续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明确“语言服务于交际”的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翻译的信心。特别是本科及以下层次的英语专业学生,往往因为对翻译工作流程的陌生而误认为自己缺乏入职的基本条件,人为设置了就业瓶颈。

3.2 教师

高校需要能够胜任应用型翻译教学任务的师资。该专业教师不仅需要过硬的双语能力和翻译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熟悉翻译市场的运作情况。教师本人首先要将自己打造为“知识积累性”,“意识提高性”,“注重实践型”的人才。这就需要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将企业代培翻译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我们需要翻译教师主动走出校园,和企业对接,寻找实践机会,加强双师型素质。

3.3 产业链建设

翻译行业是一个产业链,需要业内人员包括高校师生,翻译科研机构工作者和翻译企业职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共同探索和推动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模式。各方面都要主动寻求与其他环节的合作机会。作为产学研合作主导因素的高校,应当成为翻译科研机构和翻译服务类企业之间的桥梁,结合研究领域的最新信息和不断丰富的实践素材,加强自身人才培养的优势,服务于地方产业。

4 结语

在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本文以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必要性,提出了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即产学研结合模式和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并分析了影响翻译人才培养的相关因素,探索出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整合科研机构优势,借力于地方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翻译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蔡辉,张成智.论翻译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翻译,2013(1):51-54.

[2]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2):32-36.

[3]连彩云,荆素蓉,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翻译,2011(4):37-41.

[4]刘建珠.论翻译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4):78-81.

[5]刘季春.探寻本科翻译教学的第三种模式[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0-33.

[6]姚锦清.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与专业笔译理念[J].东方翻译,2010(4):8-11.

[7]仲伟合.口译课程设置与口译教学原则[J].中国翻译,2007(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