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兆明 吴进喜 杨智勇 蔡香丽

(新疆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新疆 乌鲁木齐830091)

自1999 年开始,在“精英型高等教育”不断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的形势下[1],国内的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由专科院校升级或是部分专科院校合并组建而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不同于学术型(或基础型)人才,也不同于技能型人才,此类院校称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到目前为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占我国本科院校总数的80%以上,是本科教育的主力军[2-3]。 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在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办学理念、管理方法、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足, 但由于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优势。而且新建本科院校顺应地区发展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4]。 新疆工程学院是2012 年新升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2013 年新申报的本科专业,增设这个专业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化工技术人才。因此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升本科院校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培养目标

地方性院校必须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品牌和特色。 建成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和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新疆是煤炭资源大省(区),煤炭预测资源量2.19 万亿吨,约占全国预测量的40%以上。 煤炭工业是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煤炭的产值在新疆仅次于石油排居矿产值的第二位。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提升传统煤化工,提高技术含量和深加工程度,形成煤制合成氨、煤制气、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产业链,尽快建成一定规模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到2015 年,建成煤制尿素260 万吨、煤制二甲醚80 万吨、煤制天然气600 亿立方米、煤制油360 万吨、煤制烯烃100 万吨、煤制乙二醇100万吨;“十二五”期间新增煤焦化生产能力800 万吨。

这些都必将极大地促进产业升级、煤炭资源转化增值、加快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 这将不仅改变新疆多年来的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经营方式,而且使煤炭产品成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大型高科技煤化工产品,走出一条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的发展之路。可见,煤化工的发展对于提升自治区工业发展水平,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崛起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面对新疆煤化工的迅猛发展,教育先行,人才先行,煤化工技术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 但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不断变化的历史原因,从上世纪50 年代的以煤为主,60、70 年代改为油,80 年代又改为气, 现在又循环到煤,加之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使国内原仅有煤化工专业的几所大学的该专业几乎在上世纪90 年代中全部停招, 造成全国性煤化工专业人才极度短缺,新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新政办发[2009]101 号),预计到2015 年需要各类煤化工从业人员50000 人,其中煤化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需15000 人, 平均每年新增约2200人;煤化工专业操作人员需35000 人,平均每年新增5000 人。 此外预计 2015~2020 年需要新增 31000 人。

目前我区培养煤炭煤电煤化工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本专科院校仅有新疆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巴音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五所。培养技能人才的院校仅有乌鲁木齐煤矿技工学校、哈密煤矿技工学校、哈煤集团职业中等技术学院、乌鲁木齐电力学校等四所。 以上9 所本科、高职、中职院校其师资力量、学生培养能力远远赶不上新疆煤化工行业日益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我校决定增设煤化工专业方向,以满足新疆煤化工发展需求,为新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然而煤化工工艺本科专业名称在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从本科招生目录中取消了,现煤化工专业方向大部分集中在能源化工专业(教育部只报批了10 来所,属于布点控制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可开石油化工、煤化工、工业分析等方向)。 因此我校于2013 年开设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为煤化工,其培养目标定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煤化学实验、煤化工工艺、工程设计与实践、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煤炭资源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独立工作能力,能在化工、煤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和环保等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5]。

2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人才保障体系。 首先是确定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确定学校的课程要素以及课程方案的实施情况, 最后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1]。 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在本文前一节内容已述及,此处主要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讨论。

本专业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对国内北京化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安徽大学、新疆大学等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或能源化工)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结合我院办学定位,依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原则,以实现学生的“以能力为本位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决定采用“多模块、活模块、可选择、多组合” 的教学模式来制定课程体系。

(1)多模块:体现在以能力为本位设置“三大一级模块”的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培养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 其中学科培养模块又有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和生产(社会)实践模块等二级模块构成。 每一模块有必修和选修课程(群)支撑。

(2)活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数理教育模块、公共课程模块;学科基础模块由以培养本学科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共性要求为目标的学科基础课程构成;专业方向模块以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煤炭行业快速发展为定位,设定专业方向,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 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入学和毕业教育模块、课程实验模块、课程和毕业设计模块、实习实训模块、公益劳动与社会实践模块等。素质拓展模块包括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廉洁教育、国防教育、美育体育教育、人文社科哲学教育和其它主题等内容,由相应的社团和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以上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是刚性要求,其他模块则根据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技术人才”要求进行安排。 以专业方向模块为例,除了开设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煤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原理等必修课外,我们根据新疆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厂和选煤厂等企业数十家),开设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概论,环境工程概论,工业催化,石油炼制,选煤概论、洁净煤技术等选修课,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毕业时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地方。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系教师队伍是依照专业规模和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需要,按照培养与引进并举、以培养为重点的原则进行建设。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 新进要接受岗前师德教育及教学方法培训,要求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钻研业务,认真备课上课,带好学生的各类实习,指导好化工设计与毕业环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到化工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高化工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使教师对化工行业的新动态、新工艺和新知识有所了解与把握。 带实习的教师必须要在学生进企业前,先去企业,熟悉要去实习车间或者工段的工艺流程,在学生去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

二是实行“以老带新”制度。我系要求每位教师,如入职不满5 年,必须参与“以老带新”,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让他们学习相关的教学技术,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三是培养与引进并举政策。所谓“培养”就是将我系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进行学历提升,要求未满40 周岁、副教授职称以下的教师必须进行学历提升;“引进”就是各系部根据系部学科专业发展有计划引进人才。 通过此政策,我系近三年共引进博士7 名,5 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3 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四是实行“天山学者”计划。我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专业是新疆自治区第二批紧缺人才建设专业,通过此平台建设,设岗“天山学者”, 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煤化学工程学科特聘教授1 人, 主讲教授2人,讲座教授2 人,天山学子 2 人。 现 7 位“天山学者”均已到岗,对我系科研能力提升、学科建设等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是兼职教师聘请。聘请化工行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或者直接引进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参与课程讲授与开发及设计指导。 2014届毕业生毕业设计题目指导教师全部由企业或设计院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效果良好。

4 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突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门数的比例不少于80%。 化工类实践教学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煤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单元仿真、化工工艺仿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可以依托化工专业实验,化工仿真模拟软件及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完成。

5 结束语

在新疆经济大发展的推动下,新疆工程学院作为新疆新升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因此新疆工程学院化工类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和新疆地区经济的特点相结合,才能真正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出发点,培养出可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化工类应用型人才。

[1]张立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2]杨兆山,姚俊.教育学原理[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57.

[3]姜运山.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李春宇.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128.

[5]新疆工程学院.2013 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Z].新疆工程学院教务处,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