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环境政策的执行在地方政府治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环境政策的有效执行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虽然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环境治理中还存在很多缺陷和短板,在执行中也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了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变形和走样,没有达到相关的目标。梳理有关环境政策执行文献的基础之上,界定环境政策的执行与偏差矫正的内涵与概念,探析环境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的矫正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政策执行;偏差矫正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复杂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政府必须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让人们的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生存、生产的空间。从上述的描述中,能够综合看出环境治理是现代政府治理中重要组成部门。 [1]当前,在环境治理方面获得了显着的成绩,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在逐步的增强。但是经济发展模式、资源过度开发等因素对政府在生态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很多偏差,政策执行不到位,对生态文明建设没有起到指导作用。在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出台的政策繁多,所以政策执行难免会出现变样、偏离甚至是与政策目标价值相互抵抗的情况。对地方政府在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政策执行偏差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矫正措施。

二、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偏差的现状分析

(一)政府责任不明确,出现职能缺位

地方政府以政绩为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来开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环境政策执行并不到位,在环境政策执行的环节中,缺乏监督和管理,同时在对企业的环境政策上有一定的漏洞,对排污量大的企业有包庇的行为,让其肆意地排放污染物。环境政策执行力严重不足,甚至有不作为的现象,并没有关掉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受产业布局的影响,大量引进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对环境破坏也较大,并没有进行筛选,所以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二)环境政策执行制度体系亟需增强

政府监督管理制度缺失;在环境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缺乏监管,地方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增长,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忽视了环境政策的执行效果。在对环境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前期的讨论和检验,中期缺乏监督和管理机制,在后期的时缺乏一定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所以导致一系列环境政策执行不到位。由此可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机制的重要性,社会力量的加入,有助于企业在政策的执行中,具有透明性。地方政府的观念和意识也非常重要,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地方政府也不能不进行环境治理,不能只进行经济发展,这主要受到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有关,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三)生态文明理念意识缺乏

在新形势下,我国大多数的公民对环境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会主动参与到环境政策的执行中来,没有主人翁意识。在地方政府中,还存在一系列只看重经济增长的速度,并没有在意环境保护,让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没有协调推进,所以在环境政策的执行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地方政府对环境政策执行部重视,

导致生态环境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关的偏差,使得环境政策在实行过程中未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公民个体对环境政策不清楚和知晓度较低,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并没有与政府形成环境政策执行的合力,让环境治理的难度增加。

(四)环境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能力不足

内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环境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并且矫正能力严重不足。相关职能部门在进行环境执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虽然其综合素质较高,并且专业技能水平也高,但是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经不住诱导,缺乏主见,并且心理素质较差,当在进行相关政策执行的时候,会让政策执行不到位,执行变形,尤其是在纵容违反生态文明的建设的行为,对其打击力度不够。

三、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的矫正路径

(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明晰环境政策执行的责任

必须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职能划分,明确责任,政府必须在环境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发挥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定期进行相关的调研和考察工作,同时对每个职能机构进行界定,明确职能定位,必须按照职能的划分,有序进行相关政策执行,不断提升环境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水平。不断简化政府职能层级,对各个机构进行精简,让环境机构和职能部门能够更好的去解决环境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出现推诿扯皮,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同时必须对环境治理做好相关的方案和计划,建立起相关的协同机构,解决大环境、大区域下的环境治理问题,让环境政策能够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从而不断提升政府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水平。

(二)完善相关政策,健全环境政策执行机制

一是地方政府必须在环境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低碳的经济,在节能低耗的产业上做文章。对节约能源的企业进行财政和税收方面的补贴,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二是在环境治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在市场中不断结合相关的资源,让社会中更多的资源进入环保市场,促进环保行业的不断进步,为环境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尤其是要加大污水治理、废弃排放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促进这些产业不断的优化;同时在环境这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激励社会组织监督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工作,且组建多元治理主体的机构参与环境政策的执行。三是,加大对人才投入的力度,让更多高新技术人才参与到环境治理中。

(三)建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环境政策执行制度

一是在环境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防止出现政策偏离,所以要加强监督和管控,综合多种要素进行政策方面的执行,理顺关系,明确方法。二是在环境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对相关的职能部门和相关的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在环境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准则,当出现政策执行偏差的时候,必须进行责任问责,不能因为相关的人情关系,就放松对其进行处罚等措施,至于严格和规范相关的要求,才能让环境政策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进行。三是要对环境政策执行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不断对外公布执行和评估的效果。要在政府主导下,建立起多元化的参与制定,非官方的组织机构对环境政策执行也具有影响作用,所以必须征询其建议。

(四)宣传环境政策,培养环境治理的价值观

一是对相关的环境政策内容加入到教育中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必须从小重视,在青少年中要让其了解和培养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同时利用互联网等相关的信息技术,开启生态文明教育的模式,运用电子政务以及相关的官方网站对其进行宣传,同时要注重新媒体的作用,不断宣传环境政策,让环境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减少。二是积极创办宣传生态环境理念的活动,让环境政策在相关的活动中得以贯彻和落实,让大多数的人们树立起生态保护的意识。三是在举办相关的活动中嵌入环境政策的执行和宣传,并让环境政策在相关的生态活动中得以贯彻,让生态意识指导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等。

参考文献:

[1] 朱逢春.生态文明视阈下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研究——基于宜宾市生态建设的实证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3,01:62-64.

作者简介:

杨洪彬(1991.11-),男,藏族,四川康定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学院,研究方向为为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