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王佳男

摘要:文章介绍了燃煤电厂中几种常见的烟气脱硫技术,包括石灰石/石膏法、氨法、海水脱硫法在内的湿法脱硫技术,旋转喷雾干燥法、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法为代表的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以及电子束照射法、循环流化床法等干法脱硫技术,同时简述了各种工艺的脱硫原理及特点,旨在为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原理;特点

1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高达75%以上。我国的电力结构中,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5%,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我国排放的SO2总量中有90%来自于燃煤,电力行业排放的SO2约占全国的50%以上。SO2的排放可以导致酸雨,酸雨不仅可导致森林退化,湖泊酸化,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农田土壤酸化,建筑物腐蚀等环境问题,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1]。

目前控制燃煤电厂SO2排放的途径主要有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脱硫3种方式。我国发电厂用煤多为低硫煤,在发电站炉膛内,煤粉中的可燃硫分在空气的作用下迅速转化成SO2,由于炉膛内温度高,不利于脱硫,因此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FGD)是目前控制SO2排放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2]。

2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

烟气脱硫的主要方法有干法烟气脱硫、半干法烟气脱硫和湿法烟气脱硫,基本原理是都化学反应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烟气中的SO2是酸性物质,通过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盐或者硫酸盐,从而将烟气中的SO2脱除[3]。SO2与碱性物质间的反应在碱性溶液中发生称为湿法烟气脱硫,在固体碱性物质的湿润表面发生称为干法或半干法烟气脱硫[4]。

2.1湿法脱硫技术

世界各国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形式和机理大同小异,主要是以碱性溶液为脱硫剂吸收烟气中的SO2,湿法烟气脱硫是指吸收剂为液体或浆液。由于是气液反应,所以反应速度快,效率高,脱硫剂利用率高 [5]。

2.1.1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多、运行状况最稳定的方法,世界各国在300 MW及以上机组的大型火电厂中,90%以上采用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对高硫煤,脱硫率可在90%以上,对低硫煤,脱硫率可在95%以上[6]。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主要工艺流程为:烟气经除尘器除去粉尘后进入吸收塔,从塔底向上流动,石灰石或石灰浆液从塔顶向下喷淋,烟气中的SO2与吸收剂充分接触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沉淀物,落人沉淀池。洁净烟气通过换热器加热后经烟囱排向大气。主要的化学反应机理为:

石灰法:

石灰石法:

这种半水亚硫酸钙含水率40%-50%,不易脱水,且难溶于水,容易引起结垢。我国大多采用强制氧化,即向吸收塔下部循环氧化槽中鼓入空气,使亚硫酸钙充分氧化生成石膏,氧化率高达99%。这样脱硫副产品是石膏,可以回收利用。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的主要优点是:

(1)煤种适用范围广;

(2)脱硫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

(3)设备运转率高,运行可靠;

(4)脱硫剂来源丰富且廉价。

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

(1)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

(2)占地面积较大,系统操作复杂;

(3)磨损腐蚀现象较为严重;

(4)副产物石膏和脱硫废水较难处理[7]。

2.1.2氨法烟气脱硫技术

氨是一种良好的碱性吸收剂,其碱性强于石灰石吸收剂,相比钙法脱硫,氨法是气液反应过程,反应速度快,SO2的吸收率高,有很高的脱硫效率,同时相对于钙法系统简单、设备体积小、能耗小,成本低[8]。

氨法脱硫的原理是采用氨水作为脱硫吸收剂,氨水与烟气在吸收塔中接触混合,烟气中的SO2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经过氧化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溶液,经结晶、脱水、干燥后即可制得化学肥料硫酸铵。

氨法脱硫工艺的主要技术特点:

(1)副产品硫酸铵易于处理;

(2)氨水与SO2的反应速度快,系统简单,投资费用较低;

(3)不存在结垢和堵塞现象;

(4)无废水、废渣排放。

2.1.3海水烟气脱硫技术

燃煤电厂烟气湿法脱硫常用的技术还有海水脱硫法。海水有一定的碱度和水化学特性,自然碱度大约为1.2~2.5mmol/L,具有天然的酸碱缓冲能力及吸收SO2的能力。海水脱硫工艺就是利用海水的这种特性来脱除烟气中的SO2。因此该方法可用于燃煤含硫量不高并以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海滨电厂[9]。

海水脱硫法的原理是用海水作为脱硫剂,在吸收塔内对烟气进行逆向喷淋洗涤,烟气中的SO2被海水吸收成为液态SO2。液态的SO2在洗涤液中发生水解和氧化作用,洗涤液被引入曝气池,采用提高pH值抑制SO2。

海水脱硫技术的主要特点:

(1)工艺简单,无需制备脱硫剂,系统可用率高;

(2)脱硫效率高,可达90%以上;

(3)投资低,运行费用低;

(4)有一定的地域限制,且只能适用于含硫量小的中、低硫煤;

(5)不产生任何废物,工艺简单、系统运行可靠。

2.2干法脱硫技术

干法脱硫是指脱硫过程中脱硫剂、脱硫产物为干态。常见的干法脱硫技术有活性焦脱硫技术,电子束脱硫技术,烟气循环流化床技术等,目前日本、韩国以及德国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我国成都热电厂已经对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实施示范工程。

2.2.1活性焦脱硫技术

活性焦脱硫技术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物理、化学吸附原理为基础的干法脱硫工艺,其过程机理如下:

活性焦脱硫技术优点在于脱硫过程中SO2被转化为H2S04进而可以转化为元素硫或其它产品,工艺简单,二次污染较轻[10]。

近年来,诸多的研究机构开发出了用于脱除烟气中S02的蜂窝状活性炭,可将SO2吸附、催化转化成SO3,进而制得工业级硫酸。

彭宏[11]等研究蜂窝活性炭的脱硫性能,陈红芳[12]等研究了活性炭材料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中的应用,王艳莉[13]等研究了载钒量对蜂窝状V205/ACH催化剂同时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都表明,蜂窝状活性炭具有较好的二氧化硫转化活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2.2电子束照射法脱硫技术

这是一种较新的脱硫工艺,其原理为在烟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先加入氨气,然后在反应器中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烟气,使水蒸汽与氧等分子激发产生氧化能力很强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使烟气中的SO2和N2很快氧化,产生硫酸与硝酸,再和氨气反应形成硫酸铵和硝酸铵[14]。经过脱硫后的烟气温度高于露点,不需再热系统,可直接排放。

电子束照射法脱硫工艺的主要特点:

(1)不产生废水、废渣;

(2)可同时脱硫、脱硝,具有90%以上的脱硫率和80%以上的脱硝率;

(3)系统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

(4)对硫分和烟气量的变化有较好地适应性和负荷跟踪性;

电子束烟气脱硫是靠电子束加速器产生高能电子的,因而需要大功率的电子枪,还需要防辐射屏蔽;投资很大,厂用电高,关键部件电子枪寿命较低,吸收剂需氨水,且运行、维护技术要求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大量应用[15]。

2.3半干法脱硫技术

半干法脱硫工艺的特点是,反应在气、固、液三相中进行,利用烟气显热蒸发吸收液中的水分,使最终产物为干粉状。半干法脱硫一般选用CaO或Ca(OH)2为脱硫剂。

2.3.1旋转喷雾干燥法

旋转喷雾干燥法一般用生石灰作吸收剂,生石灰经熟化变成具有较好反应能力的熟石灰,熟石灰浆液经高达15000~20000 r/min的高速旋转雾化器喷射成均匀的雾滴,雾滴一经与烟气接触,便发生强烈的热交换和化学反应,迅速地将大部分水分蒸发,产生含水量很少的固体灰渣[16]。

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反应过程包含4个步骤:1)吸收剂制备;2)吸收剂浆液雾化;3)雾粒与烟气混合、吸收SO2并被干燥;4)脱硫废渣排出[17]。

与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相比,旋转喷雾干燥法系统相对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同时其运行可靠,不会产生结垢和堵塞,只要控制好干燥吸收器的出口烟气温度,对设备的腐蚀性也不高。由于其干式运行,脱硫副产物易于处理,但是技术要求高、反应生成物太细小、除尘不易和腐蚀严重等问题[18]。脱硫效率可达75%~90%,略低于湿法脱硫效率。。

2.3.2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法(LIFAC法)

此种工艺由芬兰IVO公司开发,是在炉内喷钙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炉内喷钙工艺的脱硫效率仅为20%~30%,而LIFAC法在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间加装一个活化反应器喷水增湿,促进脱硫反应,脱硫效率可达70%~75%[19]。

炉内喷钙加尾部增湿活化技术脱硫主要分为两段,第一段碳酸钙分解为CaO,CaO与SO2反应,第二段CaO遇水生成Ca(OH)2再次与SO2反应,最终产物生成CaS03,CaS04等[20]。具体过程如下:在燃煤锅炉内适当温度区喷射石灰石粉,并在炉后烟道内增设活化反应器,在反应器入口喷水,水在反应器中完全蒸发,将烟气中在炉内没有反应及高温烧结失去活性的CaO迅速水合反应生成高活性的Ca(OH)2,用以脱除烟气中的SO2。脱硫率一般为70%一80%。

3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我国众多的烟气脱硫技术中,技术最成熟、运行最稳定、应用最广泛的还是石灰石/石灰-石膏法,但循环流化床和海水脱硫等新型烟气脱硫技术正在迅速为人们所认可。但就总体而言,脱硫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仍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需要克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发展高效可循环的脱硫技术势在必行。今后我们要完善和改进现有的脱硫技术,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脱硫技术,开发适应我国情况的脱硫新技术,形成有我国特色的脱硫技术,同时开发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力、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鹏高.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2004,37(10).

[2]王小明,薛建明,颜俭,等.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电力环境保护,2000,(1).

[3]郝吉明.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李喜,李俊.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23(4):351-355.

[5]段建中.湿法脱硫与碳排放[J].行业信息学报,2011,40(8):83.

[6]鲁天毅.湿法烟气脱硫还杭州蓝天一片[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

[7]朱光涛.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02,(l2).

[8]史永永,李海洋,张慧,等.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磷肥与复肥,2012,27(5):6-9.

[9]郭鲁钢,王海增,朱培怡,等.海水脱硫技术现状[J]. 海洋技术学报, 2006, 25(3):10-14.

[10]张守玉.活性焦吸附氧化法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硫叨[J].燃料化学学报,1999,27(6):522-528.

[11]彭宏.蜂窝活性炭脱硫性能的研究[J].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2]陈红芳.论活性炭材料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中的应用川[J].山西科技,2010,2:14-18.

[13]王艳莉, 詹亮, 凌立成,等. 载钒量对蜂窝状V2O5/ACH催化剂同时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497-502.

[14]刘宗豪.国内SO2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23(l).

[15]汤宗慧.电子束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J].华东电力,2003(8).

[16]李青. 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与治理[J]. 山东电力技术,2002,(l).

[17]钟秦.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8]苏青青.燃煤烟气脱硫技术发展[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27(l).

[19]韩宇.烟气脱硫新工艺研究进展[J].节能与环保,2005,(2).

[20]董佩杰.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探讨[D].山西电力,2006.8(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