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媛 邓志东

(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51)

【关键字】爆破角砾岩;矿床特征;矿床成因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地处太行山北段,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Ⅰ)、山西断隆(Ⅱ)、五台台拱(Ⅲ)大地构造单元南部,阜平穹褶束(Ⅳ)构造单元。

区内地层以变质地层为主, 沉积盖层少量出露。变质基底主要为阜平岩群、五台岩群。 阜平岩群以宋家口岩组、湾子岩组为主;五台岩群仅见金刚库岩组。从中元古代长城纪到古生代奥陶纪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但中元古代地层间断颇多,缺失不少层位;新生代堆积也十分零星,主要为第四纪黄土、沙土夹砾石层,由亚砂土、亚黏土夹砂、砾石层组成,分布在河谷及其两侧阶地。

构造分为褶皱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和断裂构造。

区域上, 黑崖沟-谢地一带爆破角砾岩构造较发育,黑崖沟岩体东侧的南辛庄、岭东岩体南部的马南梁及北部的水泉、 谢地等发现多个爆破角砾岩构造,呈岩筒状产出。 爆破角砾岩分布带呈北东向展布,长约35 km,宽5~8 km。 区域岩浆岩有五台期变质侵入岩、吕梁期辉绿岩脉及燕山期岩浆岩。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燕山期岩浆岩。燕山期岩浆活动主要发生于燕山运动最强期的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在NNE 向深断裂控制下,首先形成构造火山岩带,继而发展为构造岩浆岩带,形成完整岩浆旋迥,并形成串珠状分布的麻棚、赤瓦屋、台峪、高贡、大黄峪、涞源等一系列中酸性花岗杂岩体。

区内燕山期脉岩较发育,主要岩石类型为煌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岩、正长斑岩等,多受构造控制,沿岩脉上下盘接触带常具蚀变及铅锌金矿化。

区域内广泛分布变质深成岩, 为阜平片麻岩套、涞源片麻岩套。

阜平片麻岩套:区内主要为坊里片麻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坊里片麻岩为区内规模最大的变质深成岩。

涞源片麻岩套: 包括菜树庄片麻岩和岗南片麻岩。 菜树庄片麻岩主要为淡粉色黑云二长片麻岩。 岗南片麻岩主要为磁铁角闪二长(花岗)片麻岩。

地球化学异常位于岭东岩体及外围坊里片麻岩地层中,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有利,异常区内北西向构造发育,异常处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部位,成矿条件有利。

2 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岭东斑状花岗岩岩体南部,出露地层主要为晚太古界阜平岩群和新生界第四系残坡积物。区内出露地层主要阜平群元坊岩组变质岩、第四系。

断裂构造较发育,其次为爆破角砾岩构造。(1)断裂构造形成于吕梁期和燕山期。 吕梁期以NW 向为主,并多被辉绿岩脉充填。 燕山期继承吕梁期断裂特点, 仍以NW 向为主,NE 向、SN 向次之,NW 向前期断裂在燕山期复活时发展为导矿、控矿构造。(2)隐爆角砾岩构造区内隐爆角砾岩位于马南梁一带,隐爆角砾岩地表出露呈NE 向展布的椭圆状,NE 向长约80m,NW 向宽约60m,呈岩筒状产出。 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等,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以及黄铜矿化等。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吕梁期辉绿岩脉、燕山期岩浆岩。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燕山期岩浆岩。

燕山期岩浆岩:区内出露有岭东岩体,位于区域NNE 构造岩浆岩带的旁侧。

岭东岩体:位于本区北部,呈小岩株产出。岩性为斑状花岗岩,灰色—肉红色,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粗粒钾长石和石英(15~35%),基质为中细粒结构,由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

隐爆角砾岩:岩石呈灰—灰白色,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主要为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角砾为棱角状,5~10 cm,个别可达数十厘米。 胶结物主要为长石、石英等。 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等,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以及黄铜矿化等。

震碎角砾岩: 分布于隐爆角砾岩外围, 岩石呈灰—灰白色,震碎状角砾构造。 角砾成分主要为片麻岩。 角砾为棱角状,10~20 cm,个别可达上百厘米,角砾可拼接。 松散状,局部胶结,胶结物主要为长石、石英等。逐渐过渡为隐爆角砾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有少量黄铁矿化以及黄铜矿化等。

图1 矿石镜下照片

3 矿床地质特征

区内爆破角砾岩体整体蚀变较强,Au 含量性一般在0.1×10-6以上,沿NNW 向裂隙有矿化加强情况,可富集成矿体。 斜穿辉绿岩脉的NNW 向破碎带也有金矿化。

矿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位于爆破角砾岩体以外,矿体形态呈薄脉状,品位一般较低。 另一类位于爆破角砾岩体内,以薄脉状为主,局部矿有膨大现象,可见透镜状等。

矿石的自然类型为原生矿石。 根据矿物组合,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少硫化物含金矿石。 呈浸染状、细脉状,主要分布于隐爆角砾岩中,伴生组分主要为银、铜、硫等。

矿石为粒状结构、填隙结构,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类型为稠密浸染状黄铁矿型, 稀疏浸染状黄铁矿化—硅化角砾岩型。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 此外还有少量的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钾长石等,及少量的绿泥石、方解石等。

4 矿床成因探讨

构造应力环境改变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至近地表,岩浆发生冷凝结晶,成矿流体富集在岩体顶部形成脉状矿化。 随着花岗质岩浆逐渐冷却,岩浆体内外压力不平衡导致上覆岩石破裂,流体在岩体顶部形成爆破角砾岩。当温度、压力及其它物理化学条件(酸碱度、氧逸度、硫逸度等)改变,热液流体金属元素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沉淀成矿。

5 结论

(1)该矿床为燕山期岩浆侵入地质作用有关的爆破角砾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等,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以及黄铜矿化等。

(2)矿体富存于爆破角砾岩中,角砾岩体基本成分分布受构造控制,矿化分布在角砾岩体内的角砾周边及裂隙发育地段,与胶结物密切相关。 与角砾岩型金矿相近,不同的是角砾岩成分为围岩变质岩,未见中基性火山岩角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