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格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关键词:糖尿病分期与护理;探讨

说起糖尿病,实在有太多的话题可以去延伸和探讨,所谓的血糖就是指血液里面的糖,而血液本身是全身流动性的,所以说一旦血液中的糖代谢紊乱,它所带来的危害一定是全身性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全身性器质性病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糖尿病最可怕的并不是血糖高,而是血糖高所带来的并发症!

糖尿病分期:目前主要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这一类型的患者具有胰岛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呈酮症酸中毒倾向,包含免疫介导糖尿病和特发性糖尿病两种亚型。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2)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目前已知一些类型的糖尿病与B细胞功能中的单基因缺陷相关联,有代表性的是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引起胰岛素作用异常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胰腺外分泌疾病、一系列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者,实际上为继发性糖尿病。

(3)妊娠期糖尿病

在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仅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糖尿病。

疾病的症状

酮症酸中毒: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低血糖: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往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糖素。

各种症状:如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病症

护理措施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与自己的饮食起居密切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患者严格的医嘱依从性,所以患者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平时定期检测血糖,及时复诊遵照医嘱。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

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怕从小八。及工业,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其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往射部位局部瘴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三)运动治疗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如步行、骑自行车、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游泳、等。在活动前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min头宜。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

(四)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三餐热量分配,选择性进食。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进行皮下往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总结:通过以上糖尿病的简单了解,我们知道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可引发多种慢性并发症,如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病症,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健康和生命。所以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应特别重视与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J淮海医药2009.18(2) 145

[2]《糖尿病诊疗调养》,中国工人出版社

[3]史爱梅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与自我管理[],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