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波 王云

摘 要: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几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在“双创”领域都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针对河北省高校的创新教育现状做了数据调查,分析现存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校企合作

2014年夏季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后的每年国家都非常关注这一思路在各地方发展的情况,希望通过这种政策的引导激发中华民族的创业精神,也只有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才会焕发出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思路的新鲜活力。所以,“双创”总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能够有力的推动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有文化有精力,对新知识充满热情与好奇,思维不为经验主义所束缚,是创新能力最强的活跃群体。在双创背景之下,高校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该如何更好的做好“双创”的教育与服务工作,如何改革原有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目前河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学生群体对“双创”的反应

经过几年来国家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理念已经有了较高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并具有了一定的参与度。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61.2%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个人将创意转化为行动力”,有30.73%的学生认为是“开创一份事业”,另有6.77%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开店做老板”。 另一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对未来职业规划作用的调查结果显示,3个学科类型的学生都较多地选择了“较有效”,还有20%左右的同学选择“非常有效”,而认为“没有作用”的学生寥寥无几。在所有参加调查问卷的学生中仅有38.5%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61.5%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此类活动,比值接近2:3,说明高校的创新创业。

教育活动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双创活动的比例有一定差异,高年级同学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略高于低年级。另外经济管理类学生有48.6%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比文学艺术和法学类及工科技术类学生参加人数比例高13.3~14.1%,说明经济管理类学生参加双创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1.2高校在“双创”方面进行的工作

在人才培养的高层建筑层面,很多学校已经把创新创业能力目标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了相关课程,提出学分要求。有研究表明;被调查的10所高校中,除1所准备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外,其余9所均在不同学期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创业管理”等有关双创教育的选修或必修课,学分在2学分左右。 大多数高校都拥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创客空间”,学校会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各高校一般有专门机构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调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从2万元到200万元不等。

2.目前高校在双创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2.1定位不准确

定位不准确首先体现在思想认识方面,有的认为创新创业是高等教育的副产品,是除了专业领域知识教育之外的兴趣班;也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路线是两条平行线,并驾齐驱;还有的学校对创新创业的内涵理解不准确不到位,从而导致创业项目专业优势不突出,缺乏创新性,流于基于人力资源数量优势的简单服务。

2.2教育资源匮乏

首先,在师资方面,由于现有管理体制的制约,高校的教师大都是“学院派”,在专业理论知识研究和传授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企业实践和创业方面缺乏实战经验,不熟悉企业运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力不从心,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其次在平台资源方面,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资金数额不足,实训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难以满足需要。第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合理,忽视学科和专业的差异,也忽视跨学科和专业的横向联系,重理论轻实践,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没有力度。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

3.1.加强理解,导正思想

双创是一种能力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不单单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个学科教育,它和其他各专业领域的课程既不冲突也不平行,而是互相融合,融在学生的学习中,生活中,实际行为中。创新创业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行动,更需要有专业特征,在各专业知识领域进行有知识基础的创新和创业,而不是抛开四年的专业教育重打锣鼓另开张,回到零点进入社会进行竞争。

3.2. 企业合作,协同培养

任正非说,要在实践中学会实践,战争中学会战争。创业教育应该回归到企业,利用真实的企业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孵化基地,任用真实的企业运营者作为双创教育的导师。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际工作中激发创新能力,这是最好的创新教育模式。大力开展企业实践,把实践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向企业学创业,跟创业学创新,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的运营理念,管理氛围,企业文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运营元素,并且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双创项目基金,用于启动和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活动。高校可以定期向企业派驻教师进修学习,在进修期间以参与实践的形式和学生在一起工作,把创业教育与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进行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3.3 多方联动 营造氛围

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开展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可以通过建立网站,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大学生喜欢的传播方式鼓励创新创业;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创业基金、创业社会实践,建立弹性学制;通过开设各种论坛讲堂,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达人、创业校友等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积极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与平台,鼓励大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建立专门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创业园”,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举办校园创新创业大赛,推荐优秀创业实践项目参加各类创投大赛等方式和手段,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植入大学生的思想深处,产生共鸣。

3.4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的重点在于课程和实践。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可以建立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课程系统,双级评分;也可以在专业课中加入创新创业的环节,让创新创业具有高等教育专业知识的雄厚基础,并且能够给专业课程插上双翼,学以致用,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校园内利用有限资金可建立微型“双创实验基地”作为课程的实验室,也可以利用虚拟双创平台在校园内开展双创课程的实验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益安.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教育的研究[J].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2,(10).

[2]刘地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教育评论,2017(11):88-91.

[3] 田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J]. 科教导刊.2017(11)

2018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般项目:《职业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RS-2018-8044

作者简介:

张少波(1974-),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