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芋江

摘 要:本研究是基于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的,在研究中采用了文献引用与自我观点论述的方法。分别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出发,在肯定工业化成果的同时提出了工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在肯定城市化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提出城市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在基于当前中国工业机械率不断得到提高的这一论断中,得出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分离是完全有可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分离后,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得到相应的解决。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在论述中提出了解决工业化与城市化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更是在呼吁人类应该重视环境保护。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分离与协调

正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直线上升,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这一成就离不开工业的贡献。1978年中国的GDP总量为3678·7亿元,而工业生产总值就达到1607亿,2000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00280·1亿元,工业生产总值40033.6亿,GDP总量是1978年的27倍多,工业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24倍多,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高达990865·1亿元,工业生产产值为386165亿,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240倍多,是2000年的9倍多,是2000年的8倍多。从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是中国正确的道路决策,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业化才正式步入正轨。五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的设立,为该地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原料以及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外商和华侨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由此起步,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成为了工业大国,制造大国。可以说,正是因为工业的发展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改善了中国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因此,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走下去。但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对农业是有所牺牲的,因为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同时期中国大多数的人民都束缚在土地上,靠着经营土地为生的庞大农民群体,看到参与工业生产的报酬远高于农业,于是大量的农民放弃农村原有耕种的土地进入工厂务工。这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农村土地却出现了荒芜现象。特别是2015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多数农村农民享有移民搬迁政策。于是多数的农民搬迁到乡镇或城市,农村的土地荒废率大幅度提高。一边是农村的荒凉之景,而另一边大量农民进入工厂,集聚于工厂周边,于是城市就此崛起。伴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转移,城市化率也随之升高。

一:工业化的定义:

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协调研究》一书中一共总结了几种关于工业化的定义。第一种是工业化即是实体产业中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逐渐增加。第二种是从生产工具的角度来看,工业化可以说是机器大生产对手工劳动操作的更替。第三种,是从产业结构转换的角度将工业化定义为第一产业比例持续下降,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对于这几种工业化的定义,我认为第三种是最合理同时也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定义,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也是符合中国发展国情的一种理性的定义。

二:工业化引发的环境问题:

工业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化,城市人口大量集聚,于是城市的土地大多用于修建住房,而没有多余的空间修建污染净化设施。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业发展排放大量废水、废渣、废气。这些污染物的的排放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废水的排放,污染了地下水和城市饮用水,在靠近海边的工厂将废水排入海洋,还会形成海水污染。导致大量海洋生物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废渣的随处堆放不仅占用城市土地,而且废渣在雨水的冲刷下还会渗入地底,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废气的污染来源最广,同时也是困扰城市最大的环境问题。汽车尾气、化工厂塑胶厂、冬季居民的煤炭燃烧等都是其来源。废气中会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氧化物、硫酸硫化物等重金属成分。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也会造成物种的减少,原本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在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发生变化,生物生存空间缩小。二 氧化硫的大量排放容易形成酸雨,不仅污染了土壤,还使植被的枝叶遭到酸雨的侵蚀,同时也危害人体健康。

三;城市化的定义:

关于城市化的定义也存在多种,第一种指出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的过程或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的过程。也就是说, 既包括一个区域城市人口或非农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也包括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或新型城镇化等内容。第二种指出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农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身份转变并向城市集中的这一过程。持有类似观点的学者还有胡欣。他认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化的过程或现象。同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持续提高。

四:城市化引发的环境问题:

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剧烈增加。城市用电用水燃料等用量也将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城市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城市缺水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城市用电量的增加,不得不加大电力的供应,而中国现在的普遍发电设施中,是以水力或者燃煤发电占主导。利用水力发电也就不得不扩充水库,在水库的扩充过程中将会使大量的陆地被水淹没,陆地可用面积将减少。水库的修建导致河道水位上升,使水库沿岸遭到流水的巨大侵蚀,可能会造成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利用燃煤发电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再者城市中大量人口因取暖需要,不得不大量燃烧能源,这些矿物能源的燃烧也将排放出大量的废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另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张,郊区不断向农村扩张。从而造成乡村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使原本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探究

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定义来看,似乎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而城市化的发展却不一定推动工业化。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原因,但城市化不是工业化的原因,工业化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但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作用却不明显,出现了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状。即工业化与城市化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这一论断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但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但是工业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因为这一滞后而减缓,反观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都是位于世界前列,也就是说工业化并不一定伴随着城市化。

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分离: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不断提升,机器人代替人工的现象时有出现,工厂的生产更是以机器作为主力。机械化水平有了显着提高,因此工厂对于人工劳动力的需求大为减少。我们前面提到的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从定义出发,工业的兴起与发展使农村人口向工厂周边聚集,形成城市。而现如今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那幺旺盛,涌向城市的大多数人口即将面临失业的风险。在工厂机械化不断提升的同时,失业人口将急剧上升。这些失业人口不得不面对极强的城市生活压力,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是租房子居住的,失业后面对城市高额的房租和巨大的城市生活开销,他们不得不考虑再次回到乡村,于是大范围的返乡潮出现。同时这也是这几年中国社会的现状,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对于家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前面提到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乡村大量的土地荒废。如今大量失业人员返回乡村,乡村的发展也将迎来至高点。农业的从事人数将得到极大提升,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乡村不但是农业发展的圣地,更是服务业发展的最佳选择。城市因为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而乡村因为人口较少且分散。同时也没有工业的污染,所以乡村的环境非常好。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就想着如何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于是乡村就成了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圣地。于是大量的返乡人员可以抓住这-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服务业。这一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乡村经济结构的转变,而且可以推动乡村的城市化。而这一城市并不是因为工业发展而兴起的工业城市,而是由这些失业人员在发展服务业过程中推动的城市化。它不同于工业城市人口的稳定性,在乡村城市这一新型城市中, 人口的流动性极强。因为大部分是来乡村享受服务的,而不是在乡村长期居住的人员。由于这种城市人口流动性极强的特点,所以这种城市的污染极小。至此,劳动力与工业完成了分离,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又因为无法面临城市生活的压力而向农村转移,于是,又实现了人口与城市的分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分离最终完成。分离出来的劳动力也并没有造成社会问题。而是返乡从事农业或服务业,从而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

七:分离后的原有工业城市:

但是不管工业化与城市化如何分离,在原有工业城市中仍然存在大量人口。因为工业不可能实现完全机械化,同样需要劳动力辅助机械生产。但是,与分离前的人口数量相比。完成分离后,城市的人口数量将大大减少。因为人口过多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生活垃圾的排放将大量减少,厨余垃圾造成的大量气味也将得到有效抑制,城市噪音也将减少,大气污染得到控制。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等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前面提到工业污染严重而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城市人口过于集中,而城市土地面积有限,所以大部分土地都用于修建住房,而没有更多的空闲土地来修建污染净化设施。而现在城市人口大量涌向乡村,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的大量土地,也可用于修建污染净化设施,污染净化设施的修建和投入使用使原本直接排放的污染物,将通过净化设施净化后排放。那幺工业造成的污染自然也会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完成分离后,无论是城市污染,还是乡村的发展问题题都将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书名:《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1953—2011)北京大学出版社年份:2019作者:郭庆然

[2]篇名:《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来源:《城市规划1979年05期》年份:1975作者:吴友仁

[3]篇名:《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来源:《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份:2010作者:郑丽

[4]篇名:《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1979-2005)》来源:《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份:2006作者:何念如

[5]篇名:《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及战略创新》来源:《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份:2007作者:高峰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