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富 曲靖财经学校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等职业学校为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整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中职学校招生政策不断改革,多地采用分数不限、地域不限、年龄不限、是否应届毕业生也不限的“四不限”和考生选择学校有自主权、选择专业有自主权的“两自主”招生政策,中职教育规模蓬勃发展。同时,作为教育改革重点,我国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如免学费政策、发放助学金制度、实行奖学金政策、打通专本科升学渠道等等。吸引了大批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其学生规模已经和在读高中生大体相当,实现了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的重大战略意图。[1]

但中职学校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即动手能力差,不能完全符合当地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客观现实。就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目前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错,专业实践能力差,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却不知从哪里入手,完成岗位职责。中小企业老板颇有微词,美其名曰说:“中专生,还是前几年毕业的好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少,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经历,许多学生是中考后不能进入高中学习而选择的中职学校,文化课底子薄,对读书没有兴趣。加之会计课程讲授之初就碰到很多专业术语,理解难度大。一知半解地完成了会计理论的学习后,又碰到中职学校专业实践课内容简单、实训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中职学校毕业生长期以来引以自豪的动手能力受到质疑,就业遇到挑战。

如何提升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效果,让学生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到了单位能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现状,就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谈点看法。

一、中职学校当前在会计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会计教学偏重理论知识,实操课程教学占比小

当前的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依然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计划设置几门主要的专业课程来完成教学任务,如:会计基础知识、经济法基础知识、初级会计实务、国家税收、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等。其中,专业课的教学课时数与总教学课时的占比百分之五十以下,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的占比百分之三十五以上,会计实训教学课程与总课时的占比仅为百分之十五左右。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学校的会计实训课与总课时比重更少甚至没有。

2019年6月5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提到:“要求院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2]它是各中职学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我们开展会计教学,安排学生实训,完成教书育人任务,要以它为依据。

(二)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会计专业讲究较强的实操性和技术性,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传统的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方法一直以“讲授法”灌输为主,不重视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忽视学生的兴趣点。课堂教学的环节主要是教师先介绍本节课的总体讲授内容,然后讲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布置作业,最后下课。如果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那幺即使教师讲的激情飞扬,学生也听得兴趣不浓,讲者与听者脱节,“教”与“学”不能完美结合。

通过对在校财务会计专业、电算化会计专业学生256份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在教师讲授理论内容达到10-12分钟时,有42.45%的学生出现精神疲惫状态,在教师讲课14-16分钟后,有45.61%的学生出现不能集中精力听课的现象, 甚至少部分学生开始课桌里玩手机、讲悄悄话或者当堂睡觉。可以说,这种一厢情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在上课时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动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须要很长的一段适应或磨合期,才能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大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故而,很多老师感叹:现在的中职教育,老师很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边讲课一边维持秩序;学生也很累!愿不愿意都得听,高不高兴都得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兴趣无从谈起,“好奇”没法产生。

(三)实践性教学条件差,专业实训内容简单,方式单一

会计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开展校内模拟实训或者进入实体企业展开工作实践,学会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账等内容,掌握完整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

目前,很多开设了会计专业的中职学校筹建了会计实训室,但实训室除了应付检查、仅作摆设的桌椅板凳外,其它实训资料基本没有。 对于部分开设了会计专业但没有独立会计实训室的学校来说,即使进行实践教学,也是在平时上课的教室中进行。可见,中职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条件根本不能满足会计教学的需求。此外,虽然像我校这样有专门的会计手工账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了会计实训教学,但往往实训方式比较单一,实训内容简单有限,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差距。如:教学中,以一套公司某月发生的会计资料为基础,训练学生对这些经济数据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实现“凭证―账簿―报表”的转化,但全部过程缺少内部审核、会计监督和分工合作环节,基本局限在简单的账务处理上,学生不清楚公司计划、内部审批、内部控制等相关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很难与实际工作中的岗位要求完全匹配。况且,为节约经费开支,学生实训所用的原始凭证甚至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都是复印的白纸黑字,与其他教材没有区别,模拟实训被学生理解成一门大作业课,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当然,校企合作方式下的校外会计实训,几乎没有开展。

二、改革创新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建议

(一)改变实训方式,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训相互配合

目前的中职生学制三年共计6个学期,第一、第二年全面打好基础,第三年上学期进行含校内模拟实训在内的强化巩固综合训练,下学期安排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结果是以各种方式的“打工”代替会计顶岗实训,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依然是“蒙着眼睛赶象”,始终不能完成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零距离接轨。原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会议上专门强调:探索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新模式,特别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崭新途径。[3]

鉴于用人单位顾虑财务数据保密、怕麻烦、难以安排学生吃住、难以接收众多学生一起实训的客观情况,中职学校与会计实训单位校企合作不多、校企合作困难是现实存在的,很难建立长期稳固、合作模式多样的校外实训基地。提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成立政府部门、中职学校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实训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定期进行会计工作实践,让学生能够将企业的工作流程与会计理论内容对接起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与企业真实的内部控制、内部监督的深刻理解,保证学生专业实训的理想效果,完成零距离对接上岗的目标。另外,有计划安排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会计业务的社会实践,到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进行会计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主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提高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再次,积极引进会计师事务所或代理记账公司进学校,学生在校内实训基础上再真刀实枪干一次。既让学生增强了专业实训兴趣,也为企业节约了房租成本,实现校企共赢、资源整合、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大类招生,分层教学

中职学生来源渠道多,基础知识不扎实,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是目前的真实状况。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经常呈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情况,[3]并且有比较多的学生为初中的“学困生”,“厌学”、“逃学”现象明显,自我控制能力弱,个体需求多元化。成绩好的部分学生希望学到一技之长,将来找份满意的工作,服务社会,报效国家;部分学生希望还能继续深造,提升学历;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是家长认为年龄小、打工不合适、送进学校有人管,从而逼着来读书的,他们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不听不学不服管,终日无所事事,甚至寻衅滋事。

因此,大类招生、分层教学势在必行。具体做法是:对同一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分层授课、分层要求、区别管理、分层考评,使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与对应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人人出彩。既满足学生个性差异、个体差异的希求,解决学有余力学生“吃不饱”与学习困难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也给他们更大的学习选择自主权,让喜欢会计的学生多学些专业技能,参加会计职称考试;让准备升学的学生学好文化课,参加“三校生”高考;让有其他想法的学生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服务社会时技多不压身。

(三)试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召回”制度

实行多年的召回制度是在汽车销售领域,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尚未实施。召回制度是一种因出现缺陷、质量不合格等而存在各种隐患的产品进行修补或更换。针对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对动手能力差、业务技术不过关或专业知识底子薄而导致不能胜任会计岗位需要的毕业生,可试行“召回”制度,有的放矢进行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的继续“充电”,从而推进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当然,这不是学校一厢情愿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政府及上级部门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以大力支持。

(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

问卷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对考试失败有很多归因:(1)试题太难,做不了;(2)我是个没有能力的人,特别笨;(3运气太差,没有复习到。其中,归因(2)的学生占40%以上。当学生的卷面成绩长期处于不良状态时,就可能导致“混日子”或“破罐子破摔”,有的甚至成为“问题学生”。

就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目前存在的情况,个人以为,应淡化他们的弱项,认可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现行只认卷面(考试)成绩的单一化教育教学评价,改用多元化方式评价学生个体,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要发现或发掘该学生各方面的优点和潜能,让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充分认识自我,人人出彩。真正让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找到舞台,提升能力,明显进步。人们常说:不能成才,至少要“成人”( 指行为习惯、尊老爱幼、感恩思想等方面的养成),就是这个道理。

(五)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认知世界、提升自我、完善人格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辛辛苦苦讲40分钟,学生被动学,不主动参与,缺乏自己的思考,还很容易对读书产生疲劳、走神、厌学现象,丧失求知欲。这种方式往往出现“教”大于“学”,对于一些“学困生”,可能还会出现有“教”无“学”的情况。因此,采取哪些适宜的教学方式与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才能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广大师生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互动起来,是每一个中职学校财会教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笔者建议,可重点采用以下教学方式方法及综合应用的创新:(1)充分发挥教师体态语言,借以身体动作来传递教学激情,使教学过程不仅“有声”,而且“有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2)抓好情景模拟教学,把实际工作中真实的会计案例资料典型化处理,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通过学生独立研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他们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3)多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比如,在讲解有关日记账的填制时,班费购买真实的现金日记账,让每位同学按月记录当天的实际收入、支出情况。在课堂上请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本月消费进行小结,分析哪些费用应该消费,哪些不应该消费,同时教育学生要节约用钱。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而且可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思想,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4)多用 PPT进行直观教学。让生动的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印入学生脑中,以此提高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力。(5)科学开展微课教学。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来开展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补充性,学生能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理解会计知识。可使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得到弥补,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才能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以致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中职财会教师长期面临的课题。学生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毕业后“零距离”对接上岗,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就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适应新时代经济环境下财会岗位需求的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