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正值巨变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处在高速腾飞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粗放式发展,也让生态文明建设罹患重疾。生态文明的破坏也呼应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生态治理,促进绿色发展便成大势所趋。实际早在1937年,毛泽东主席所着《实践论》中便提及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强调科学的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在长期的发展与治理过程中,践行的方式却是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分开,经济是经济,生态是生态,两者独立开展工作,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绿色经济促发展”仅停留在理念阶段。

但近年来,这个局面被改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定位在“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键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全国上下多地,决心将理念展开实践探索。而新冠疫情影响,百业寒冬之际,却是数字化发展正当时。数字也可被称为“信息DNA”,它渗透进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字化发展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联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将数字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的探索,正是打开绿色发展大门的密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重要。”这是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做出的重要指示。“两山”理论从概念到计划,再到开展试点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在现行探索阶段,回应新时代要求至关重要的答卷。而这份答卷中最浓墨重彩的尝试便是 生态系统生产价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核算。

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是指为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其包括生态物质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概念的提出既为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同时又打开了“两山”理论实践的征途。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这对浙江绿谷——丽水来说是一个必然要抓住的机遇。2019年1月,丽水市也乘势而上正式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一、丽水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实现的探索概况

丽水市,坐落于浙江省西南部,下辖九县(市),其地形特点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因丽水大部分区域处于山地与丘陵地带,使得历史上的丽水劳动人民尝试出了不少农业创举,如已有两千年历史的青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开发于唐初的云和梯田等,不胜枚举。

丽水既是“两山”理论的重要萌发地之一,也是先行探索实践地。2019年,丽水市遂昌县大田村发布了一份《遂昌县大田村GEP核算报告》,成为全国首份村级单位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报告,该报告中为大田村的“绿水青山”通过量化分析核算出了具体价值数据的参考。探索期间,丽水市发改委于2019年正式出台了《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试行)》,结合市下辖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市、县、乡、村四级行政区划明确不同标准。在《办法》推行之后,逐渐累积经验与反馈,丽水市又于2020年,领先一步出台全国首份地方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政策《生态产品价值指南》(DB3311/T139-2020)。多项前端制度为丽水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转换与实现提供了政策保障。

此外,丽水市探索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的努力,不仅只体现在前端制度保障层面,还对生态价值实际应用交易与考核展开了讨论。生态系统价值概念的提出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故其价值是否科学转换最终还是要以交易、经济价格来衡量。2020年4月,丽水市云和县发布了生态产品政府采购试点暂行办法,这也标志着当地政府积极尝试打通政府与生态产品商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由丽水市委改革办牵头,集聚多个部门与海内外专家学者,编制的《丽水市GEP综合考评办法》于2021年3月18日,丽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无论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应用还是考核办法的完善,都体现丽水政府敢于探索,紧抓机会的担当。

丽水本地学者廖峰,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对“生态产品”做出了解释,认为“生态产品”实质上便是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与生态文化服务的总和。基于此解释,丽水市针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实现探索,结合本地特色,主要通过以下多个途径开展: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实现、生态文化服务价值实现及体制机制创新等。多维度,广视角,全方面地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展开尝试。

当下,丽水政府稳步推进生态系统价值转化探索之时,数字化经济亦发荣滋长,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养料,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探索上,丽水市在城区兴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丽水)实践展示馆,用于展示、宣传实践成果,同时搭建了生态监测智慧预警系统平台,并将二者进行了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践数字化发展。

二、丽水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实现案例分析

(一)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物质产品价值是GEP价值体系中衡量生态产品价值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丽水的本地特点,主要通过生态农业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价值实现来呈现。丽水处于浙江省西南山区腹地,地理区位较为劣势,但广袤的丘陵山区地形也为丽水种植业多样发展提供了条件。此外,在数字赋能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冲破了经济发展在地形上的限制,农产品电商经济迅猛崛起,在丽水市深山腹地出现一个又一个“淘宝村”,农户们依托淘宝成熟的服务体系,基于本地特色农业,实现增收致富,如龙泉市的红心猕猴桃、云和县的雪梨、庆元县的甜桔柚等。

地区政府也乘势而上,出台各项制度助推“农产品”转变为“品牌商品”,如景宁畲族自治县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景宁畲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力推动景宁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到2022年,已建成一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自中心建立以来,已为县内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了近三百次服务与活动,其次还实现了县内136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的优秀成绩。县级中心与村级服务站通过为来访者提供电商创业指导、电商资源对接、宣传推广、电商主体孵化、品牌策划等服务,为生态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途径实现价值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无独有偶,缙云县北山村更是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电商扶持政策后,探索走出一套结合本地特色的“北山模式”电商发展之路,即以“农户+网络+企业+政府”为核心,以该村主力企业“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为核心,将个人、家庭开设的分销门店为辅助,以户外用具为主打销售产品的农村特有电商模式,该套模式坚持政企合作,注重打造品牌意识,致力于村内互助互惠,集群共享发展,大幅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作为“淘宝村”发展的优秀案例,“北山模式”对同类型山村的生态物质产品价值转化起了典范式借鉴意义。

值此数字经济井喷式崛起的时代,丽水市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依托于电子商务,秉承着“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要求,坚定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二)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实现

生态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当中获取的各种收益,同时,调节服务对城市生态安全和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突出的。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空气和水质净化、固碳等。现如今,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调节服务能力也随之降低,具体表现在各种典型的“城市病”,如城市热岛效应、内涝问题、河道淤塞等,究其根源,均与生态调解服务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丽水市被誉为“浙江绿谷”在注重生态的同时,抓住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红利,从数字化治理、生态旅游热等方面展现其创新的探索途径。

景宁畲族自治县积极推进水生态环境的提升,深入发展水生态治理,结合智慧化管理来探索“碧水+”水生态发展模式。将传统“河长制”与数字化时代的背景相结合,率先尝试“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数字河道”“物业化管理”等手段来实现可持续治水之路。并在城市主河道增设高清监控摄像头,布设全方位、全时段的监督网络。得益于上述手段,景宁县的治水成效显着,依托于“碧水”之下的小山城乘势而上,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有效带动沿线民宿、旅游等行业,帮助当地居民实现创收。如此良性发展,实乃可值得推广的“景宁经验”。

(三)生态文化服务价值实现

生态文化服务包含于生态系统服务之中,具体指人们在生态系统中获得的精神满足、认知发展、思考和美学体验等非物质性惠益。生态文化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价值与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同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代指与生态系统共生的特色地区文化、生活休闲娱乐及旅游等带给人类的服务类产品价值。基于丽水市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现如今生态文化服务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主要从“文旅融合”与“农旅融合”两大方面切入探索。

云和县的赤石乡紧密围绕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二十字总方针,立足于乡镇本地,放眼于全域,时逢城镇环境整治的契机,打造“网红打卡”小镇,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赤石乡隶属云和县,因云和木制玩具产业而文明,且当地政府整合全县资源,着力于打造“童话大花园”,进而该地“研学”“文旅”发展的基础相对较优。近年来,赤石乡把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126”行动,大力实施“139+X”项目清单,致力于将综合整治转化为绿色综合效益。2021年,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及其评分细则,经丽水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价验收,云和玫瑰小镇(赤石乡)景区正式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从“赤石乡”到“玫瑰小镇”的转型,正是得益于地方政府看准生态文化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性,结合新媒体宣传手段,抓住品牌效益,从“标准化”生态环境整治转为“个性化”整治。除了自然气候适宜玫瑰花种植之外,地方宣传部门利用“微信朋友圈”“小红书”“微博”等年轻群体聚集的社交媒体,高质量、高标准打造“浪漫圣岛——玫瑰小镇”IP,结合玫瑰花的花语的文化内涵,专门设置“婚纱拍摄区”“告白花墙”“红船”等“网红打卡点”,利用新媒体集群效应,为赤石乡的“文旅”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缙云县深处浙南腹地,山地、丘陵是其面积最广的地貌特征,约占总面积的80%,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仙都景区便坐落于缙云县境内,景区内的“鼎湖峰”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峰”。此外,缙云的美食文化也颇具特色,除了闻名遐迩的“缙云烧饼”,还有“缙云土面”“缙云黄茶”“缙云高山茭白”等特色农业产品,均为“农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缙云乡墅”品牌民宿在此间看到了机遇,将缙云乡间阡陌的美景与当地土特优产品,以及各类旅游资源集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缙云乡墅”旗下民宿均不采用豪华的装修风格,着力于体现品牌中的“乡”字,立足于山间林里,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经营之道。而“缙云乡墅”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多举措并行的助力:一是明确目标,积极推进特色发展,坚持以农旅资源为基础,统筹规划为方向,消费需求为导向,挖掘缙云当地的自然生态、农业特产、乡村生活方式等资源,打造一批“小而精”且极具缙云特色的民宿;二是重视宣传,大力推进生态化发展,如开展“缙云乡墅”品牌推广及产品宣传,借势于数字化时代,积极“走出去”,可与地方广播电视台、《新壹周》等展开合作,在传统媒体营销的基础上,积极开启新媒体营销,重视“小红书”“携程”“同城”等旅游新媒体的宣传力量;三是完善保障,始终坚持推进规范化发展,完善制度与提升执法监察力度,推动民宿合法化经营,为经营方与旅客双方提供保障。现如今,缙云的民宿经济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为“农旅”发展的金字招牌,未来可期。

丽水市的“文旅”与“农旅”,乃至“文农旅”结合的成功案例,于现阶段浙江省内助力山区二十六县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典型战略意义,需持之以恒,坚定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换的重要后盾。而丽水结合本地实际,从体制机制创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公共管理发展及新政出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换两大方面着手探索,具体表现为建立生态奖惩机制、制定绿色公益林补偿管理办法、开展“绿色金融”等举措,现已卓有成效。优秀案例不胜其数,如丽水市建立农民学院,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标准化管理、拓展农业相关服务等多维度尝试切入,着力于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为丽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又如景宁畲族自治县与温岭市开展的山海协作“飞柜经济”项目,将景宁山区的种植业特产与温岭沿海的渔业特产交易互换,将两地的土特优产品实现资源与市场的良性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发展。

其中极具样板性的案例便是遂昌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于2015年开展的“绿色互惠卡”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可化解“生产追溯难、补贴申请难、农药减量难”等农业生产“多难”问题的信息化平台。2016年7月,遂昌县农业局与交通银行合作,根据政府实名登记数据为全县农户开设个人账户,发放“绿色互惠卡”,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所有农药等产品的购买,与补贴发放等内容均统一通过本卡实现,于民为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现生态数字化管控。基于农户实名制登记的前提下,通过禁止高毒农药销售,并推广新技术研发的绿色高效农业药品。积极引导绿色化、环保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线实时监管,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违规”的农资配备,以此实现有力控制农业污染。其次,农业用品、原材料、农产品销售等农业供应链全程溯源难问题,亦可通过本卡予以缓解。正是遂昌县政府驾驭着数字技术这匹“快马”,通过“一卡”带领着地方农户们走上了一条兼备农业生产安全、数字化管理、精准助农的新兴路径。

结语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丽水各县市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结合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给出了一份绿色答卷,或未及满分,但始终基于足下不断探索,亦可期待丽水未来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的新尝试与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