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孟

摘要: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策略探索,能提升房屋建筑施工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高效性。下面,我将从“浅析时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和难点”和“针对时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策略探究”两大方面入手,针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浅显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研究体会,以云投中心云投财富商业广场这一建筑实例为基础,就“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这一话题,做出浅显的探究,希望我的拙见能够引起众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一、浅析时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和难点

时下,在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施工建设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我将以云投中心云投财富商业广场为实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云投财富商业广场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19439.7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50941.96平方米,地下室面积约58706平方米,地下室最大开挖深度为21.37米,最浅地下水位-0.5米,即地下室面积大、挖深较深、地下水位较浅,要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对降排水的要求较高;而本工程由三栋高层及一个商业区组成,各个栋号几何尺寸不规则,弧形及突出部位较多,对轴线及标高的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由于本工程地下室面积较大,地下室顶面使用功能复杂,有景观绿化及消防登高场地等建筑物,对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的质量要求高;本工程钢结构内容主要包括型钢混凝土梁柱、主楼屋顶钢构架、幕墙钢结构、钢结构雨棚等,钢结构构件较多,对质量要求较高。

其次,本工程在地下室部分各楼层标高位置围绕地下室外围一周与基坑围护体之间设有内支撑传力结构体系,支撑传力构件与地下室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支撑传力构件钢筋与围护桩体环梁的连接需采用后植筋,施工难度大,持续时间长。而本工程体量大,涉及专业多,分包专业施工项目较多,加大了管理量及管理难度。本工程B2楼Q-14轴—Q-20轴交Q-H轴—Q-K轴五层放映厅柱跨度达到了21.00米,楼层层高为13.55米,最大梁截面500×1400(内置H1000×250×16×20工字钢);Q-G~Q-E/Q-12~Q-22轴柱跨度14.7m,楼层层高为15.3m,最大梁截面750×1200,即具有“高支模模板设计跨度大,高度高”的难点。

同时,本工程筏板厚度塔楼位置2m,裙楼及地下室厚度1.1m,坑中坑位置筏板最大厚度达4.8m,筏板混凝土浇筑均为大体积混凝土;局部层高变化大,层高高,跨度大,柱截面尺寸较大,且独立柱高高,为了达到质量目标,混凝土结构施工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本工程亦存在地下室使用功能较多,加上底板、后浇带的设置,防水节点较多的问题。

最后,在许多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还存在着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造成的质量问题,亦有一些不法商家欠缺公德心和责任心,为获取更多利益不惜购置质量低劣的建材和设备,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的现象更是日益严重。现今,有不少房屋建筑工程存在坍塌事故或是此方面的安全隐患……

二、针对时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策略探究

针对以上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我公司特别进行了问题解决策略的探究和总结,现分享于诸君如下。

首先,从近几年我公司已完工或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来看,我公司在深基坑降排水方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公司将利用我公司的专长,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专门管理小组,确保地下室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针对“工程建筑物几何尺寸不规则,弧形及突出部位较多”的问题,我公司将由公司总工程师牵头组成技术支持小组对工程进行全程指导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及进度达到控制目标。而针对“高支模模板设计跨度大,高度高”的问题,为了确保高跨梁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我公司分别进行了高支架的设计和梁的模板设计。

另外,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及外观质量,我公司计划在模板方面进行一定的投入,公司将编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指导施工,确保核心筒部分的剪力墙模板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而为了保证高层脚手架的搭拆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我公司将根据本工程的高层施工特点,在本工程采用落地脚手架及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塔楼部分有外挑结构,且脚手架搭设需考虑幕墙安装离墙距离。

同时,因为建筑层高变化大、局部层高高、跨度大,且柱截面尺寸较大,我公司在结构施工阶段前将对其模板设计及脚手支撑进行详细验算及设计,以达到质量目标及优化混凝土结构施工,并注意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

此外,针对地下室使用功能较多、防水节点较多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技术保障措施来预防地下室、卫生间漏水等质量问题的发生。而针对钢结构构件较多,对质量要求较高的问题,我公司将结合近几年的施工经验编制钢结构专项施工方案,确保钢结构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在各工种、工序在施工过程中交叉配合,工序搭接必须注意科学管理,统一协调,以保证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高效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龚思礼主编.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