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烨 李道刚

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高校搞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动机。在社会需求没有显着增加的情况下,毕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原有的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早,成效较为明显,无论在就业指导的理念、内容、方法上,还是在人员构成、组织结构上,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模式;就业指导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66-02

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4年为280万,到2007年激增到495万。在社会需求没有显着增加的情况下,毕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原有的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高校的就业工作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借鉴别国的经验,探索新的就业指导模式。

一、美国发展式的就业模式

就业指导理论最早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就业指导的发展历程来看,有代表性的就业指导理论主要有帕森斯(Frank Parsons)的特性—因素匹配理论、霍兰德(John L·Holland)的职业适应理论和金兹伯格(E·Ginsbeg)为代表的职业发展理论三种。这些理论都主张通过就业指导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但何为人职的最佳匹配?这是就业指导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任何就业指导理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就业指导理论模式。

美国的就业指导模式自帕森斯提出职业指导的概念后,主要定位在匹配上,即实现人(大学生)职业相互匹配,有人把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为就像将方形的楔子放入方形的孔里,而方形的孔里放入方形的楔子一样。职业指导就是就业安置,是选择职业的一时性行为,但随着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产生,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大学生职业指导并不是选择职业的一时性行为,而是一个发展的培养人的过程,把职业指导定位为由原来的就业安置的短暂行为扩展到整个人生的职业活动,强调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认为职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发展和接受自我形象,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满足社会需要来展示自我,求得自我的发展和完善,由原来关注的某一特定职业现状转向分析预测研究整个职业世界,从此逐渐形成了美国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所谓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体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测定,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设计和规划人生职业发展道路并制定实现人生目标的行动计划。美国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好履历表和求职信,还教给学生如何自荐,面试等求职技巧。

(二)开展大学生职业心理测试

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心理测试,了解大学生个性心理倾向,这在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是最常用和最流行的方法之一。中心通过设计一些标准化的、客观的、和以正确的常模为依据的问卷及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心理测试,了解大学生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和职业适应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大学生的职业意向、职业期望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情况及原因,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与特定职业的适应性程度,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正确进行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从而使事业获得成功。

(三)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

一个职业的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人才的供求情况,发展前景好的职业,求职者趋之若鹜,反之,则门庭冷落。一个职业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一是由这个职业可带来的有用性资源所决定,即这个职业被社会需求的弹性。一个职业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社会需求量大,这个职业就会有更强的竞争力,前途光明;反之则前途暗淡;二是由职业的投入成本决定,即科技含量高的职业需要投入的成本高(教育投入也是其中之一),其前景将风光无限,而科技含量低,重复性劳动的职业其投入的成本少,其前景也就会风光不再。可以说,有的职业今天可能是热门,明天就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因此,开展对职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和分析,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美国高校在就业指导中,通过对国家经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前瞻预测,帮助大学生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使大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职业定向和选择工作岗位。

(四)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美国人明确提出要把高等学校办成创业者的熔炉,他们在就业指导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求学生一方面运用各种方法,永远追求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他们还经常邀请知名企业家到学校开设讲座,与大学生开展联谊活动,培训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此外,他们还把产品设计技术、质量管理、销售、资金筹措、人际关系、商业法规、事业策划、事业管理及政府的有关法律章程等作为职业指导课或讲座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是21世纪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研究的一大新课题。

二、如何构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

(一)要做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

阶段性是指毕业前的集中教育,连续性则是指针对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内容。依据学生入学时间的不同,大学期间各个年级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有:

一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指导,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告诉学生就业是自己的事,就业过程中最具核心竞争力是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帮助大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素质测评系统的应用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指导,告诉大学生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与素质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告诉大学生培养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大学生就业观念”指导,告诉大学生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就业观念,告诉大学生人才成长的过程和规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人才市场的挑战与竞争。

三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大学生求职技巧”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大学生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大学生就业法律知识”指导,让大学生了解或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在就业过程和今后的工作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四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大学生就业政策”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掌握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规定,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大学生就业信息”指导,学校通过各种市场活动和就业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真实可靠的信息与资料,院(系)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大学阶段,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帮助大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天和寒暑假,引导学生自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只有充分接触和了解社会,才可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成才观,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了解国情和社会,才可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还应注重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我们知道,一个系统越开放,就越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流。大学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高校要与用人单位经常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等,都是学校和社会结合的有效方式。通过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使高校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社会关注、关心学校的发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就业指导与毕业生职业发展相结合

从就业指导的目标来看,就业指导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毕业生能够充分合理地就业,标准是毕业生选择职业既符合个人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体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它着重于将学生择业期的问题在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加以科学规划,强调人的发展性,在发展中解决个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而要实现此目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须将就业指导与毕业生职业发展相结合。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始终坚持渗透性原则,做到在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就业教育;第二,要通过结构优化、在职培训等手段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素质;第三,就业指导对象要由应届毕业生转为所有高职学生;第四,就业指导形式要由集中突击教育为主转为全程辅导为主;第五,就业的组织体系要由单一管理模式转变为立体的多级管理模式;第六,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要由实现毕业生能够就业向实现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发展;第七,就业指导内容要由只注重择业知识、择业技巧灌输的策略性层面向培养学生创造性、忠诚度、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意识等战略性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