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雁

摘要:继续扩大沿边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是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鉴于此,我们对云南河口边境口岸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果认为,云南河口沿边开放要上一个台阶,需要打造一个平台力争六个提升:打造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平台;着力提升当地政府制度创新力;提升河口县域经济自生能力;提升出口产品结构;提升边境旅游业对经济的牵引力;提升口岸资源整合力;提升物流信息系统与信息平台。

关键词:云南;河口;沿边开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17-03

河口地处云南省东南端,因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口而得名。河口与越南老街市、谷柳隔南溪河、红河相望,是云南重要的边贸城市之一。长期以来,河口的对外贸易停留在边境贸易和边民互市层次上,相应的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利用外资及口岸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提升河口沿边开放,从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格局上看,有利于加快中国陆路开放通道的建设,改变中国外贸运输单向东运的运输结构,形成“东向”与“西出”双向并举的对外交通运输格局,从而带动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向西形成产业的梯度转移,实现东西合作;从东中西区域格局上看,有利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实现中西部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从云南对外贸易的格局上看,更有利于促进云南和河口积极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一、河口对外贸易的特点

1独特的贸易区位优势。河口是国家一类口岸,是云南沿边开放城市之一,边境线长193公里,有河口及坝洒、老卡等各级口岸。河口口岸距昆明公路470公里,铁路468公里,至越南河内公路320公里,铁路296公里,至越南海防港铁路386公里,至胡志明市铁路2026公里,距出海口——越南北方最大的海防港416公里。

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红河航道在此形成枢纽与老街日岸对接,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通向东南亚、南太平洋的便捷通道。河口口岸具有十分明显的水陆交通区位优势,是滇越大通道主要口岸。在中国推动中国经济与亚欧大陆的直接融合,进一步确定中国西部尤其是云南在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桥上枢纽地位同时,未来河口将在东盟与中国的贸易中发挥重要桥梁作用,成为中国和东盟货物的主要集散地。

2贸易具有资源互换、优势产业互补强的特征。越南属发展中农业国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制造业比较落后,商品短缺,大部分工业品需从国外进口,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林产品、农产品、矿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对工业制成品及相关技术、设备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越南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需求旺盛,双边开展对外贸易互补性较强。与越南比邻的云南背靠全国,工业上,轻工、纺织等行业具有明显和比较优势。农业上,云南的烟草、蔗糖、茶叶橡胶等优势明显,而越南是世界第二大的大米出口国,咖啡、腰果、水产品优势明显,双方产业互补性强。能源产业上,云南省与越南在能源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云南省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短缺,越南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电力资源十分短缺,合作开发潜力巨大。

二、提升河口边境贸易目前存在的问题

1口岸经济与河口县域经济关联度较高,但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河口经济结构呈现三、一、二特征,第二产业较弱,表现出对口岸经济的高度依赖,县域经济呈现自生能力较弱的特征。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口岸经济已成为河口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口岸经济与河口县域经济呈现高关联度,一旦口岸经济因国际政治、经济等等因素受到影响,对河口县域经济的影响极大。2008年4月,百年未遇的国际经济危机导致越南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口岸进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影响,越南盾急剧贬值,已签订的合同履行成本增加,贸易风险加大,口岸经济急剧萎缩,导致河口县域经济大幅下滑。因此县域产业结构较单一,产业加工能力较弱,产业链短,口岸只起到了“通道”作用,口岸经济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不强,抗风险能力弱。

2河口口岸经济对国家边贸优惠政策过度依赖。边贸是河口县的经济支柱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口岸贸易每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50%以上。由于河口发展边境贸易的基础和条件还非常薄弱,对国家边贸优惠政策的依赖性较大,边贸政策与河口边贸兴衰呈高度相关。国家出台一个好的边贸政策,带来了当地的经济繁荣、贸易增长。反之,就如1996年国家取消边贸进口免税优惠政策和边贸企业经营权自主审批政策,河口边贸大幅萎缩,连续九年徘徊。

3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于提升沿边开放的要求。虽然近年河口口岸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昆河公路的开通将缓解运输成本高、大吨位集装箱难以通行等等问题。但是要提升沿边开放,还存在基础设施上的制约:一是口岸货场的功能、设施不完善,河口现在只有河口口岸一家集物流、仓储、检验检疫、查验的货场,其余货场均是小型停车、换装货场,规模小,分散各处,相互隔离,仓与仓之间没有转接业务,不能转仓,不能资源共享,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二是边民互市交易没有建成划行归市的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三是滇越米轨铁路“老、小、难”制约仍将持续,部分企业已在其他口岸寻找更为便捷的出货渠道。四是红河航运开发滞后。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使得人、车、货进出及通关速度和效率受到影响,进一步提升河口口岸对外贸易受到制约。

4边境贸易仍然是双边贸易最重要的方式。多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东盟一般贸易的优惠政策,并大力加以引导,但河口与东盟国家边境小额贸易却未等到较大的提升和发展。2005年,边境小额贸易“不降反升”,首次超过一般贸易,成为对东盟最主要的贸易方式;边境贸易的持续繁荣,虽然对促进经贸交流,增加边民和地方财政收人,活跃口岸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这种仅仅依靠地缘优势和互补性资源输出的边境贸易,远远不能适应十七大提出的提升沿边开放的需要。

三、河口提升沿边开放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平台,推进河口开放型经济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及前期酝酿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并加快河口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平台建设的条件已具备。

1目前“中国—越南河口经济合作区”项目已取得了三方共识。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一种世界性创新的双边合作方式,河口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将是一个集边境贸易、出口加工、边境旅游和边境物流于一体化的综合经济合作区。中国方面。中央和云南省政府一直以来积极助推;越南方面的态度也十分积极、明朗;同时该项目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作为GMS合作重要项目的援华项目立项,并于2007年正式启动时给予150万美元的资金援助。UNDP的推动可以充分发

挥其协调能力和影响力,引起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2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河口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符合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国家应将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作为国家“提升沿边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和试点项目之一,在国家层面高位推进。同时,合作区的建立也是斓一湄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施载体,直接关系到云南与越南该区域内经济快速增长。合作区的建立可以极大地增强中国对东盟各国经济主体的极化效应,符合中越双方利益和深化双边经济合作关系的长期发展要求,符合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对云南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河口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设立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河口国际口岸、公路、铁路以及工业园区的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越跨境经济合作核心区建设已启动,双方合计规划面积为129.85平方公里。双方确定“中越红河商贸城”为跨境合作区的核心区,其中中方规划建设2.85平方公里河口国际口岸北山片区,老街省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的金城商贸区,合计5,35平方公里;越南方老街口岸经济区、腾龙工业区、贵沙矿区正在逐步完善规划建设中。目前越方已完成“三通一平”;中方区内三条主干道路、联检验放大厅和国门、验货场、界河治理三期工程、红河公路大桥六大基础设施项目已完工或趋于完工。

4云南区域内“昆河经济走廊”建设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昆明—河口经济走廊产业分工格局已成型。在云南省走廊沿线中,省会城市昆明、玉溪、红河、文山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聚集型的产业群。中方以昆河经济走廊云南段的昆明、红河、玉溪、文山四个州市的城市经济和工业园区及物流网络为支撑;越方以昆河经济走廊越南段的河内、海防、广宁等省市的贸易和主业产业及港路物流网络为支撑。形成了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越南河内,上下游衔接,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分工格局。昆河经济走廊建设格局已形成促进中国红河一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先行示范的局面。

(二)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以六个提升为支点撬动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市场

1提升当地政府制度创新力。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还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要提升河口沿边开放,首先,应提升当地政府管理的协调力,进一步理顺责任、义务、权利相互背离关系,把职、责、权及监督机制集于一体,才能做到有职有权,实现有效管理,减少管理体制所带来的耗损。其次,创新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胆创新,在政策优惠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沿边开放先行先试,推进边境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再次,获得国家战略支持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成功的基础。地方政府方面应进一步创新思路,积极主动实现内外联动力、高层互动、上下互动,使跨境合作区最终得以成功批准。

2提升河口经济自生能力。培育特色产业群,提升河口经济自生能力,拉伸产业价值链,与口岸经济形成互动机制。昆河高速公路开通后,制约工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基本解决,凸显的区位优势日益引起国内外客商的投资兴趣,充分利用越南资源、市场发展加工贸易前景广阔。许多在河口通过对外贸易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外地企业家,已有就地转向发展边境加工业的趋势。所以,在目前继续发展壮大口岸经济的同时,做强河口工业经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和在GDP的比重,从根本上改变河口“工业短腿”的状况,增强河口经济自生能力,形成多元经济发展的格局。

(1)拉伸重点企业的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是加工贸易发展的大方向。产业链的长短,决定了行业赚取利润空间的大小,河口应积极依托“昆河经济走廊”产业带,将现有的产业链向上、下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引导帮助企业在河口发展粗加工和精加工,进而让“无根工业”扎下根,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向深加工发展,努力做强做活边境贸易,提升河口对外开放水平。(2)积极融入个开蒙城市群。以优惠的贸易政策和发展环境,吸引投资,聚集经济资源,壮大经济实力,以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昆河经济走廊的切入点,尽快建成昆河经济走廊上重要的国际口岸和前沿增长极。(3)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河口的地理位置限制了生产和加工型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带动全县的外贸发展,即扶持培养骨干外贸企业、大力发展品牌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政策进行重点扶持,使其对本县、乃至其他区县企业的进出口产生集聚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吸引云锡、云铜、云冶等大企业进入;越南是全球主要的农水产品供应国之一,有利于就地利用既有的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河口可利用进出口贸易政策,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培植财源,推动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3提升出口产品结构。河口口岸出口产品主要是资源性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发展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及深加工农产品是河口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这些产品出口应给予适当优惠。同时,结合国家降低或取消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甚至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导向,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国内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等产品的出口,从而优化河口口岸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口岸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提升河口边境旅游业对经济的牵引力。旅游业是带动力非常强的产业,河口面向越南丰富旅游资源和东南亚旅游客源市场,背靠的是中国的旅游大省云南;大力培育河口边境旅游,是河口经济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应加大河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越南的合作,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其次,在旅游合作方面,实行营销联动合作,整体推进。可搞跨地域联合,联手进行营销,以形成规模产生合力。再次,实行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比如,可通过“两廊一圈”机制将边境旅游、西南区与东部旅游连通起来,对中越“红色旅游区”和绿色旅游的资源整合,打造边境旅游品牌项目,提升中越边境地区旅游品牌。

5提升口岸资源整合力。开发并整合边境资源,边境资源最主要的是跨境网络资源,例如,边民的跨境社会关系网、企业的经贸网与产业链、交通运输技术关联网、城市网络以及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跨境协议网络等等。开发、整合这些资源,将使其整体效能得以发挥。对于跨境人群、人才、民族文化等本地的知识、智慧产权资源,应实施保护式开发。

6提升物流信息系统与信息平台的建设。河口的区位决定了其是中国向东南亚实施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快,河口将成为连接中国大西南和东南亚的公路和铁路交通枢纽,将成为中国一东盟物流中心。然而河口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落后、人工重复操作、人力资源内耗等问题依然存在,实现物流企业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以应对国内外物流企业的竞争,已经成为提升河口口岸贸易的当务之急。

按照十七大精神,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是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可或缺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至今国家未在西部边境地区设立过特区,按照国家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云南省“建设五大通道,构筑五大平台,推进六大产业合作”的诉求,在河口设立沿边开放先行示范区,创新开放模式,把河口培育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新亮点;从国内看,有利于区域平衡发展,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推动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从国际区域格局看,有利于与东盟的合作,有利于推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实现中国东南有深圳,西南有河口的对外开放格局。

[责任编辑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