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智仁+李开宇+蔡文娟

摘 要: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内涵及观点,将“新区域主义”的新型合作理念,引入到关—天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研究的视野中。在分析对关—天经济区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新区域主义”对关—天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构建的启示。关—天经济区城市群未来空间发展中,应完善城市群等级体系,充分发挥不同城市的职能作用,构建开放性、网络型的空间结构,综合平衡区域发展目标,以及建立多元化的区域协调机制等。

关键词:新区域主义;关—天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构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51-03

在我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于2009年6月被颁布实施;它意味着西部重点经济区有了关天经济区的位置。所谓关—天经济区,它是指包括甘肃天水地区和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包含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商洛以及杨凌。其中西安是城市群中的核心,宝鸡为副中心,铜川、天水、商洛以及渭南等为次等级城市,这些城市共同构成了完整严密的城市群。城市群的空间构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且该影响又会反馈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谐的区域空间结构的构建能够减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障碍,促进良性发展。作为20世纪末兴起的新区域主义,其理论能够为城市群的空间构建提供一些启发。

一、新区域主义的主要观点

1938年,“新区域主义”一词第一次出现,Howard和Harry用它来描述当时随着工业区域化发展,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也呈区域化发展的现象[1]。到了1990年代中期,新区域主义得以广泛使用。灵活的政策网络,区域协调与整合发展为新区域主义所推崇。其观点主要如下:

(一)开放性的空间范围

新区域主义认为区域发展具有开放性,不应将区域范围固定,而是根据议题来界定,区域合作时,应鼓励区域内成员与其他区域成员之间进行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往来,发展跨区域合作。

(二)网络型的空间结构

新区域主义强调区域内的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发展空间,同时又是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中分析问题的层次是水平的,而不是局限在职能关系与等级体系上。区域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规模等级结构规律作用的指导作用将大大减弱,区域之间的水平联系将发挥主导作用。

(三)多元协调化的协调机制、综合的发展目标

新区域主义认为区域发展是综合、多元的进行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多边的社会协调机制。区域内既有经济、贸易一体化,也有社会保障政策一体化,安全与民主一体化,环境一体化等。新区域主义强调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强调整体系统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彼此间的均衡协调,强调以借鉴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之间取得平衡的理念来进行区域空间体系规划[2]。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现状分析

(一)等级规模结构现状

1.城镇等级。以非农人口规模为依据,将关—天经济区的城市划分为五个等级,超大城市仅西安1个,没有特大城市,关—天经济区城市群的城镇体系出现断层。大城市有3个,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阻碍了特大城市西安通过大城市进行扩散传递的路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占总城市规模的88.5%,规模相当庞大,使得关—天经济区内的城市规模呈现上窄下宽中间缺失的态势。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结构体系不利于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利于要素和资源在不同规模城市的梯度转移,不利于核心城市极化和辐射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产业和功能在各城市间的合理梯度布局与分工协作。

2.城市首位度。根据城市首位度计算公式:S2=P1/P2;S4=P1/(P2+P3+P4),选取2011—2014年关—天经济区城市辖区非农业人口数,计算出城市群首位度两城市和四城市相关指数。对于合理的城市群来说,2应该是它的首位度,1为四城市指数[3]。分析计算结果,关—天经济区城市群连续四年S2指数均远大于2,分别为4.3、4.12、4.19、4.31。S4指数也均大于1,分别为1.46、1.44、1.47、1.51,超过正常标准,属于典型的首位分布,区内人口和经济过度集中。由于西安属于中心城市,相关发展要素得到较多的集聚,这也导致了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受阻严重。

3.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维测算。现利用豪斯道夫维数(Hausdorff)和齐夫公式(Zipf)采取分维的方式实现城镇在这个区域的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N(r)∝Cr-D (1)

P(r)=P1r-q (2)

进行取上式两边的自然对数,那幺下式就得出来了:

lnN(r)=lnC-Dln(r) (3)

lnP(r) =lnP1-qln(r) (4)

在上式中:分维数用D表示,常数用C表示,城市位序用r表示;第r位城市的人口数量用P(r)表示,最大城市的人口数量用P1表示。参数q和D互为倒数,即D=1/q或q=1/D。

选取关—天经济区城市群内的市区县做为研究对象。依据城镇非农人口规模排序,接下来做点列(r、P(r))的双对数散点图,最后采取线性回归的方式开展模拟计算[4]。

根据公式(4)运算得出:lnP(r)=5.9245-1.086ln(r),

R=0.8387

式中:q=1.086>1;D=1/q≈0.9208<1是其分维值。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关—天经济区来说,城市群等级结构不够合理,各城市从人口以及规模分布方面有着很大差异。西安作为首位城市,人口与其他城镇相比较多,表明城市群发育还不成熟,还没达到城镇规模分布的最理想状态。

(二)空间结构现状

研究表明,在城市群中,城镇体系各要素是围绕着中心城市的。它是以某种规则为依据,呈现出凝聚态分布的,另外在各向上分形体变化很均匀,所以城镇数目N(r)同r之间的关系(5)式,在以半径为r的圆周内满足下式,对于城镇分布来说,它的密度衰减特征(从中心城市向周围腹地)通过半径维数能得到很好的反映。

N(r)∝rD (5)

式中,D为分形维数,一般情况下为了D的测量误差更小,常常进行平均半径RS的转化,以下为其计算公式:

RS=(■∑Si=1ri2)1/2 (6)

式中,城镇(第i个)到中心城市的欧氏距离用ri表示,城市群城市个数用S表示。一般情况下,分维值D变化在0~2之间[5]。

现用此测算方法,选取2014年城市群内非农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共34个市(区县),对关—天经济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布局做定量分析。首先,用百度地图软件测量出各城市到中心城市的直线距离。接下来以公式(6)为依据,求得平均半径RS。最后,以点列坐标 (lnS,lnRs)为依据,用Excel做回归分析,得到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坐标。

回归分析后可得出:ln(RS)=1.765+0.915ln(S),R2=0.812,D=1.093是其分维数,趋近于1。也就意味着,对于关—天经济区来说,它的城市群各城市在某条地理线上分布的较为集中,而陇海铁路关中至天水段是其主轴线。对于该城市群来说,在其范围内的大多数城市在沿渭河流域分布较多,它们分布在狭长地域内(从东到西),从布局方面来看呈现出点轴带状型。然而西安作为中心城市却并非处在点轴带状地区的中间位置,远西近东,因此作为中心城市来讲,从距离方面分析它同另一端的中小城市太远,辐射拉动乏力,导致城市群空间发展不平衡。

(三)职能结构现状

1.城市群内各城市产业构成状况。产业结构指各产业的构成、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城市主要职能的具体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时期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关—天经济区城市群2015年各市(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分析,同时对它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予以划分。从三次产业部门结构来看,关—天经济区城市群中仅西安和天水的三次产业结构是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其他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三次产业比例不够合理。城市发展重点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努力做到第三产业的比重的提升,从而使得经济转型发展得以实现。

2.城市职能。对于各城市来说,以综合性职能为依据从小到大能够进行三大类的划分:小型的高度专业化为主的城市,中小规模为主的专业化城市,特大型综合型为主的城市。通过对关—天经济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分析发现,关—天经济区城市群工业类型齐全,关—天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西安和副中心城市宝鸡有体系健全的工业类型,产业基地较大。但是,区域内的大多数城市在职能上没有明确的分工,产业结构有很大的趋同性,城市职能水平处于为城市自身服务的初级阶段,弱化了城市在经济区内的发展、促进作用。从职能特征上看,属于大区级的只有西安市,而其他的都属于地区级(以中小型规模为主)。

三、结论与讨论

在新区域主义视域下,结合前文的分析,关—天经济区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方向可以参考以下几点。首先,完善城市群等级体系。根据等级规模结构现状分析,关—天城市群是典型的首位分布,西安市集聚了过多的资源,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小。因此,有必要培育一至两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作为城市群的另一核心,如宝鸡和天水,以降低西安首位度。其次,构建开放性、网络型的空间结构。关—天经济区城市群的点轴分布态势不利于空间生产要素的交流与互动,应加强与外围周边城市的文化交流以及贸易合作,比如将榆林和延安的矿产资源、汉中和安康的水资源充分整合到关—天城市群内,同时减少政策壁垒,给予适当优惠,扩大关—天经济区的发展范围和影响力,将关—天经济区的空间结构逐渐演变为便于与周围城市进行合作交流、共谋发展的网络型空间结构。此外,还应考虑城市优势,平衡区域发展目标,建立多元的区域协调机制等。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优势产业可以做大做强,例如,西安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杨凌作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加快生物技术和农业科技的研发及推广;关中地区依靠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市场发展潜力等。关—天经济区城市群的空间规划应同时兼顾开发和保护,注重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保护和文化融合等多重价值目标的实现。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群的区域治理经验,积极寻求城市间各个主体在重大建设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区域内的社会文化交流,建立起多元化的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 吴超,魏清泉.新区域主义的发展观、方法论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2003,(2):89-93.

[2] 姚佳,陈江龙,姚士谋.基于新区域主义的空间规划协调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1,(7):102-110.

[3] 张欢.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结构特征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

[4] 夏维力,李博.陕西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4):58-61.

[5] 高佳虹.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空间布局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