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薇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闲置与重复

此次资产清查,发现了大量闲置与重复购置的固定资产。某些设备更新换代快,数年前购置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求,但又没达到报废状态,只能闲置不用;有的设备各个单位都申报采购,但实际利用效率低,也造成了资产的闲置以及重复购置。

固定资产的闲置与重复,也反映出采购人员未能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全校固定资产存量状态,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固定资产未能统筹计划、统一购置,会增加采购成本和采购手续。

(二)日常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流程不规范和细节不规范上面。

流程不规范,指的是固定资产采购没有遵循“计划—招投标—验收—登记—发放—反馈”的程序,存在设备管理部门先把设备采购回来,事后再去补报采购计划的情形。又或者是设备下拨后没有在系统中及时反馈执行完成情况,等到年底才一次性反馈。

细节不规范,指的是设备管理部门没有按照要求粘贴资产条码,以及录入资产名称过于笼统等细节方面的问题。此次资产清查,针对家具类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细节不规范现象突出。比如系统中有两批家具,名称都显示为会议椅,但实际形态有软座靠背椅和硬座靠背椅两种。而这两批家具都没有贴上资产条码,导致资产清查过程异常困难。

(三)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在接口管理难问题。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在两套系统中登记资产账,而两套系统各自独立,没有对应接口。设备管理部门的资产系统按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第三版),将固定资产划分为16类;而财务部门则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将固定资产划分为6类。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资产分类的标准不同,导致了财务部门在根据设备管理部门提交的验收单登记资产账时,常常出现资产无法正确归类的现象。

(四)管理机构分散,责任划分不明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较为分散。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核算,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保管桌椅、办公家具等,图书馆负责保管图书、文档。管理机构过于分散,导致部门间责任划分不明。部门间缺少衔接与制约关系,一旦出现问题,部门间就会相互推诿。例如,财务部门某项资产账面价值是100万元,但设备部门已将该资产做报废处理。资产清查时,设备部门声称已经将报废资料提交给财务部门,但财务部门坚持未收到资料。由于涉及的资产年代久远,现已无从考证孰是孰非。管理机构责任划分不明确,这也是账账不符的原因之一。

(五)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固定资产本身并不产生效益,需要通过管理才能发挥最大效用。然而,高校的重点工作在于教学与科研。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长期不被重视,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通常身兼数职,也鲜有领导层直接分管固定资产工作。

二、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网络建设,健全固定资产共享机制

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各有一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利用效率较低。建议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固定资产联网系统,让使用部门充分参与其中。目前,高校面临扩招以及经费紧张等问题。加强各部门之间资产调动,建立资源共享、共用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盘活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缺口,实现动态化信息管理。

(二)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申报采购计划、可行性分析、招投标、验收、执行情况反馈等环节。每一项环节都应识别关键风险点,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绩效考评机制,重点是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包括考核固定资产机构健全程度的指标,如重要工作是否做到专人专职、专职人员对相关业务的熟悉程度等。

定量指标包括资产营运规模指标,例如总资产规模、人均资产规模等;资产结构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率。以上指标体现的是资产保障能力。

(三)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将资产清查工作日常化

此次资产清查,暴露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建议高校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将资产清查常规化、日常化。

首先,要自上而下增强管理意识。应由一名校领导分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建立独立的设备管理部门。固定资产需要专人进行管理,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其次,要落实职责,厘清责任。资产管理涉及使用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应该严格规定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明确各项业务衔接需办理哪些手续,以便厘清责任。

最后,将资产清查工作日常化,避免问题滚雪球似的积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