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林根

(盐城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随着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安然事件和美国世通公司等事件的发生,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公司治理层的重视,人们也开始对内部审计的功能和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我国证监会、上交所以及深交所也同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视程度,希望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来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体系。因此,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现状,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国有企业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的概念对于大家而言并不陌生,它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解决企业的“代理成本”问题、管理层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的设置问题等,实质上,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一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理解公司治理:狭义的公司治理主要从企业的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理解,指企业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合理分配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从而实现企业的所有者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与激励。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及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即通过这套机制来协调企业所有者及利益相关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概念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最新修订版的定义,实际上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自主、客观公正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等,它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可以用来评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内审人员通过运用各种专业知识与手段来应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并对企业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治理目的。随着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内部审计内容越发丰富、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同时,公司治理也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都来源于受托责任的概念,公司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了公司的管理层和以股东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受托责任的形成,双方都希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实现两者的相互制衡。而内部审计作为相对独立于企业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的第三方,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这种受托责任的履行,监督公司经营活动,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由此可见,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都是随着受托责任应运而生的,前者是保障制度,后者是保障手段。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虽然在具体内容、涉及范围、定义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二者的最终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趋于一致的,即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监督、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在现代企业内部,各方人员对信息有着不同的需求。比如,企业经理层希望通过相关信息来掌握公司的经营现状,从而发现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解决,由此来提升自己的业绩;而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则比较关心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依据此类信息做出相关的经营决策。而内部审计则是监督公司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作用不可或缺。内部审计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公司信息进行监视,既可以进一步约束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报权力,也可以督促管理层充分披露经营管理相关信息,由此来降低公司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同时可以间接束缚代理人的构成。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若忽视了其价值与职责,就会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很多企业的治理结构也日益规范起来。尽管如此,其治理结构仍旧存在一些缺陷。第一,有些企业的股权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他们拥有较强的控制权,便会使得经理层的决策沦为一种形式。第二,监事会的监督权会被弱化,使其法定监督职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三,企业外部的监督体系还没有形成,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要想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审计势在必行。如果企业董事会看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此外,内部审计师也必须有跳出传统审计范围的意识,要将内部审计延展至公司治理的层面,突破管理层的束缚,时刻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毫无疑问,审计委员会与企业董事会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责任,企业治理将持续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必须重视内部审计的发展,以此来保证所获信息的正确性与全面性。

(三)合理定位,帮助企业成长与增值

公司治理功能的发展以及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也带来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变——由传统的财务性审计转变为保证咨询服务的准确性方面。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已转变为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管控意识、提高企业治理效果并促进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内部审计师变得愈来愈独立、愈来愈专业,并且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可见其已经突破了传统模式下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从传统的“纠正错误”转变为现如今的“增加企业内部价值”,这也与企业的治理目标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四)预防和矫正虚假财务报表

内部审计有助于不断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结构,并利于检查与确定那些可能预示着虚假财务信息的迹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是熟知企业内部业务并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有着充分了解的人物,这样他才有能力识别出那些虚假信息并督促相关人员加以修正。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内部审计师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方针及政策,从而积极主动地预防、确定和纠正虚假的财务报表信息。

(五)利用自身优势,弥补外部审计在实现公司治理方面的不足

外部审计往往是在企业经营活动结束之后对其结果进行的审计,具有较强的滞后性与不完整性。因而,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从而形成一个企业独有的内部组织治理结构。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参照德国与日本两国的治理方法,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权分立,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以及监督权,形成企业基本的组织结构。然而,这种治理方法在行使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诸多问题,如股东大会操纵权力、董事会未能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制订经营方案、监事会监管不力或形同虚设等,这些问题外部审计都难以解决,因而在公司内部强调内部审计必不可少。

三、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原有体制的固有弊端

虽然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推动了我国的国有企业转变为公司制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公司治理体系,但由于国有企业受政府管控,未能形成独立的产权主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原有体制的固有弊端。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股东很多并非资产的真正拥有者,只是国有资产的代管者,而且国有企业的最大股东占有绝对优势,其他股东所占份额很少,很难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因而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往往不够完善。

(二)国有企业内部机制不匹配

当前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中还有一项不合理之处,就是它的内部激励机制与其约束机制不相匹配。国有企业虽然由政府掌控,但其员工数量庞大,故应当建立起合理的员工治理机制,实现国有企业的民主治理结构。在推行国有企业的用工制度改革时,应当做到用工制度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齐头并进,真正做到让员工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而推行这种激励机制的改革关键就在于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内部审计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推行,其内部审计机构也逐步设立。但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并非因为公司治理的需要,而是因为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主管部门的指示而设立的,这样的设立动机往往会造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受重视的程度不高,往往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运行的效率不高,从而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产生不利影响。国有企业将内部审计的职能重点放在确认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对各部门违法违规等行为的检查上,这很明显还未充分发掘内部审计的价值,同时也将内部审计与企业的治理职能割裂开来,从而削弱内部审计的整体价值。确认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职能还停留在“纠错防弊”的层面上,要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让内审机构参与到企业的风险防范、绩效评价、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工作中来。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内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且内审人员的专业分布范围较小,基本集中于会计审计、工程管理等专业上,很多审计人员对企业管理的知识了解甚少,这对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将风险管理理念放在首要位置

对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而言,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评价企业的各项风险因素,并积极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尽量控制该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企业股东以及内部审计师应相互配合,共建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及时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潜在价值。在如今的内审模式下,内部审计师可以通过对风险的把控来促进公司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从而进一步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制度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

(二)转变、增加内部审计职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了企业会计信息出错的可能性,这也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将治理重点转移到风险管控上,从而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由传统的“纠错机制”转变为现在的为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而服务的流程。与此同时,内部审计的职能也由单一的监督职能转移为多样的服务职能、咨询职能、控制职能等,内部审计的范围也从传统的财务领域拓展至公司其他各方领域。由此可见,赋予内部审计更多的职能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提高人员素质,改进内部审计技术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在选拔内部审计人员的时候,应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优化专业人员配置,并且要进行准入考试以及晋升测试,以此来督促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其次,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让他们能独立、客观地为企业服务。再次,企业还应当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与工作技能。最后,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推进审计电算化,提升企业的审计准确性和审计效率,为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