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冠疫情是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对中国旅游业最大的一次冲击。面对此次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的全球性灾害,找准未来旅游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是当前国内旅游业整体提升转型的关键。首先从政策、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再对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新冠疫情对旅游业产生的实际影响,并据此从政府、企业和行业整体三个层面为疫情下旅游业的提质增速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冠疫情;国内旅游;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3-0125-03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在疫情期间,全国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处于停滞状态。旅游活动因具有异地性,需要从常住地流动到旅游目的地,而这种人员流动会带来巨大的传播风险,所以在疫情爆发之初,全国的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演艺、餐饮业、住宿业等旅游相关产业基本都处于停业状态。党中央对疫情高度重视,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支援疫区,积极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疫措施,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在疫情得到稳定控制之际,各行各业逐步实现复工复产,国家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到2020年7月14日,文旅部宣布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经历长达半年多的停业之后,旅游行业开始复苏。但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防控风险依然存在,跨境旅游依然无法开展。新冠疫情是一件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会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疫情影响下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政策层面。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对各行业的发展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旅游业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本身的综合性使其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受波及的影响较广泛。我国疫情防控得当,旅游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复工复产较晚,在文旅部宣布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但出入境旅游暂不恢复。景区要采取“限量、预约、错峰”等方式,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同时,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放松,要落实责任主体。旅行社在组织旅游活动时,也要坚持常态防控,控制团队规模,常备防护用品,加强防疫宣传。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境外零星病例持续输入,旅游活动的密集性使得防疫工作必不可少,能有效保证旅游活动有序开展,但也对旅游业恢复有一定限制。

2.经济层面。在旅游经济发展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前期旅游业几乎停摆,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有极强的就业带动能力,在暂停营业期间,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多处于失业状态,在其他行业陆续复工复产之际,一些失业人员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在放开跨地区旅游之后,旅游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地为助推旅游业复工复产,发放旅游优惠券,开展景区免费游等活动,如湖北省推出的“惠游湖北”、山西的“千万福利,惠游晋中”、陕西的“惠游陕西”等,航空公司推出一系列“随心飞”“快乐飞”等优惠套餐,这些举措有效刺激旅游消费。在中秋国庆双节前夕,为适应游客游览需求,将景区可承载容量调整为75%。全国A级景区超过1.2万家,直接或间接吸纳就业人数多达300万。在第三季度,我国A级景区的接待游客人数已接近去年同期的七成,部分景区已达同期水平。旅游度假区在7、8月份全部恢复开放,其接待人数已达到去年同期的九成。

3.社会层面。疫情期间,为严控疫情传播,各地都采取封闭管理措施,人们大多数时候只能待在家中,无法外出活动,长期积累的旅游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旅游活动是在非惯常环境中开展,体验他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或许会带来更多的愉悦,得到身心放松。医护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有了他们的奋不顾身地救死扶伤才得以早日实现疫情有效控制。在此期间,医护人员们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同时还从事着高强度的工作,拼命挽救每一个人的生命,缓解身心疲惫是他们迫切的需求。之后,一些景区推出针对防疫医护人员的免费出游活动,得到高度赞赏。疫情使得人们的消费观也有一定转变。大部分行业在疫情期间无法正常运作,部分企业倒闭,人们的工作收入不稳定或是无收入来源,生活中的多项开支使得人们消费更加理性而谨慎,注重储蓄,以应对无法预料的风险。这促使旅游业在供给侧进行产品升级,以更精准满足游客需求。

4.技术层面。在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不论是学校的网络授课,工作上的远程会议,或是学术或行业研讨,都很快适应了网络环境,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同时,国家倡导促进健身和旅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虽然各地旅游活动均被叫停,但为满足人民的游览参观需求,各省的博物馆纷纷将展览搬到网上,推出线上主题展、数字全景展、文物数字展等展览活动,给人们呈现视觉盛宴,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风采,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逛遍各地博物馆。近年来,多媒体展示技术如实时人景合成、三维动态成像、全息影像、VR、AR等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有着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提高博物馆的科技含量,一些易损文物也可借此得以长久保存。当实体博物馆实现网络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虚拟数字博物馆也将出现。而此前,受技术限制,网络有延迟,对VR全景展览视觉会有不适感,而随着5G技术逐步商用,网络速度大幅度提高,人们可以通过佩戴VR眼镜生动直观地进行景区实景游览。

二、新冠疫情下国内旅游发展的特点

1.旅游业的脆弱性。旅游行业具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较为缺乏,这些可能对给其带来直接的、严重的影响,这体现旅游行业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应对能力较弱。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景区依靠的是游客,景区的特色资源无法随游客而移动,而且一些自然类景区的特色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损毁,但很难恢复如初。若景区无法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便很难为其创造效益,这就是旅游业相较于其他行业脆弱的地方。在人们的以往认知里,旅游行业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但如今,地方投资建设景区往往投资较大,尤其是若以星级标准创建的景区或酒店,其初始投资不菲,建成后的创收阶段,若景区客流量或酒店入住率达不到预期水平,其前期投入可能需要较长的回收期。在疫情期间,不论是景区、旅行社还是酒店,没有游客便难以为继,这充分体现了旅游业的脆弱性,或许旅游业从实践上回归“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 的灵活模式[2]。

2.旅游业的多功能性。对政府而言,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能有效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住宿、餐饮、交通、演艺等,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201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国内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从2015年的42.4%上升到2019年的47.4%,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疫情导致部分人失去工作,旅游业对就业市场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政府的压力。对消费者而言,疫情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旅游动机,旅游业的服务性质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如休闲、保健、娱乐、购物等;对企业自身而言,各地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扶持企业发展,推出的优惠活动对消费者有较大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给旅游业带来了生机,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提质升级,给游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旅游业的依赖性。旅游业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其对政府、开发商、旅游地居民、旅游者等参与主体的依赖,以及对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依赖。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如乡村旅游的发展,依靠着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和旅游扶贫政策,各地具有资源条件的乡村依靠政策的扶持进行厕所革命,大幅度改善村貌,美化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当然,旅游开发需要资金投入,投资者愿意加入进来,同时还需要乡村中的村民支持当地的旅游开发,参与其中。当乡村旅游景区建成,对游客开放,只有充足的客流量才能保证景区顺利运营下去。不论什幺类型的景区,开发之初的资源调研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旅游规划的依据。资源禀赋越高,其旅游地生命周期越长。在开放跨省旅游之际,不论是政府、企业、从业人员或是旅游者都对旅游行业的复工复产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4.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3]。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是首要原则,其次还要注重实现三大效益。在开展旅游活动过程中,注重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维护旅游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可持续性不仅体现在资源环境上,还体现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2019年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9%,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4%[4]。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增长最快,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三、新冠疫情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扶持旅游行业发展,加快实现复工复产,助力恢复国内经济,以文旅部和财政部为首的国家部门纷纷出台旅游支持、恢复政策。文旅部出台的《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中提出对已缴纳保证金并领取经营许可的旅行社,暂退缴纳保证金的80%。在税收方面,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包括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类困难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全国31省市均发布旅游业扶持政策,主要涉及投资建设、金融支持、缓交税费等多方面支持,部分地区如安徽、海南、浙江、广东、四川等直接对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产业给予财政补贴。

2.推动经济提质升级。2019年国内游客为60.1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为57 251亿元,同比增长11.7%,而国际旅游收入为1 3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受疫情影响,以及入境旅游的管控,本年度的旅游经济发展较难恢复到上年度总体水平。但我国国内市场庞大,在出境旅游发展受限的情形下,国内游成为人们的唯一选择。此次,湖北省受新冠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省政府发起“惠游湖北”的优惠活动,2020年8月8日—12月31日,省内所有A级景区,游客可预约免费游玩,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5],可见国内旅游需求旺盛。旅游行业推出各种创新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提高旅游产业供给品质。国家提倡发展夜经济,景区规划设计夜游项目,提高游客景区游览时长。

3.转变旅游消费特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预测调研报告》可知,此次疫情使得人们的旅游心理、旅游行为、旅游方式、旅游偏好、消费习惯等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疫情使得很多人取消出游计划,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人们出游情绪逐渐高涨。时间、预算、风险等对人们的旅游出行计划影响较大,预计可用闲暇时间较2019年有所减少。出游的最大风险为卫生安全风险,其次为旅游体验质量下降风险。疫情后,人们出游的首要动机是亲近自然、感受山水,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低收入群体的旅游动机。在旅游选择偏好上,对卫生健康的关注度较高,包括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全过程的卫生安全体验。旅游目的地选择上,自然观光类最受欢迎,对民俗风情类和健康疗养类的关注较去年有明显的提高。出游方式上,火车和动车依旧为首选,短途旅行以自驾居多,选择火车、动车和飞机出行的比率有明显提升。旅游消费支出最多的是在住宿方面,其次为餐饮和交通,疫情使得人们更加注重餐饮卫生,其支出意愿变强。

四、疫情后旅游业提质增速的主要应对策略

1.政策主导策略。旅游业是受此次疫情冲击最直接、范围最广、时间长的行业,但这种影响不会一直持续,恢复经济的首要目标是促进消费,疫情期间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受抑制,在疫情后这些需求得到有效释放[6]。政府在出台扶持政策时,以刺激消费需求为核心,建议以弹性休假、发放消费券、升级服务标准等为重点,降低旅游需求的不确定性,构建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性支持。引导游客出境旅游需求向国内转移,针对不同群体,降低门槛,精细施政,助力重点旅游目的地景区的提档升级。同时,引导景区做好旅游规划,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旅游统计数据去泡沫,实事求是地反映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调整旅游供给体系的建设思路,以“+旅游”的方式推动旅游供给体系构建。政府在疫情防控得当之后,应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务[2]。

2.企业主体策略。在疫情期间,旅游相关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应关注政府部门推出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依靠政府力量激活自身发展潜能。在全面分析发展基础条件,优势与劣势,客观分析疫情带来的机遇,以及面临的外部威胁,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案。实时洞悉游客需求动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适应市场变化趋势,推出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健身旅游、研学旅游等不同类型旅游产品,提高供给质量。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提高供给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管理团队,对员工做好产品、服务、营销、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同时,构建“科技+旅游”的发展格局,让科技为文旅赋能,探索文旅企业和文旅项目智慧化运营、智慧化管理、数字化产品、在线营销等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旅游的科技含量,强化防疫信任,降低消费门槛,以创新的方式升级优化游客体验。

3.行业协同策略。旅游业中各产业间关联性较强,要加强行业协同发展,与交通、住宿、餐饮、保险、金融、零售等领域多加沟通。创建完善对话机制,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同时,游客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特点,应进行精准调研,对发展趋势做出研判,更好指导行业的发展。对于行业存在的合同纠纷、游客投诉、人员流失等问题,建立系统的处理预案,进行科学引导,维持行业的平衡发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旅游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各行业协同建立危机应急管理机制至关重要,统筹各方力量,整体上全流程实施风险管理策略,提高游客的卫生安全水平,提升行业抗危机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春涛.为了人民我们不惜一切代价[N].人民日报,2020-09-18.

[2]  保继刚.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境内外旅游业影响研判与疫后产业发展思考[J].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20,(1):11-15.

[3]  刘培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J].地学前缘,1996,(1):1-9.

[4]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0-02-29.

[5]  程曼诗.袍泽之情永存荆山楚水间[N].湖北日报,2020-08-14.

[6]  明庆忠,赵建平.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20,(3):124-131.

[责任编辑 晓 群]

收稿日期:2020-09-07

作者简介:赵亮(1975-),男,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规划、旅游策划研究。